至今水滸傳已讀了不下四遍,然而前幾遍只注重其故事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及其內(nèi)在的深層含義。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看到了這本書,出于對金圣嘆先生的敬仰,如獲至寶的借了回來。細細翻閱才發(fā)現(xiàn),原來《水滸傳》里還有那么多的門門道道。于是,對施耐庵更加佩服,對《水滸傳》也更加喜愛。
首先,《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清代著名小說理論家金圣嘆先生因此贊嘆道:“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百看不厭,無非為他把108個人性格都寫出來。《水滸傳》寫108個人的性格,真是108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1000個人,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水滸傳》只是寫人粗魯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杰不受羈絆,阮小二粗魯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水滸傳》正是通過對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們對其中每一個人都有了一個活的印象。
作者在人物塑造過程中大量運用了符合人物形象的個性化語言,對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第六回中高衙內(nèi)糾纏林娘子,林沖不敢把他怎樣,他對趕來的魯達說:“原來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內(nèi),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權且讓他這一次”。魯達道:“你卻怕他本管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灑家三百禪杖了去!”這段語言的運用,鮮明地反映出兩個對立的性格。又比如除了兩把板斧以外赤條條一無所有的李逵,他的語言淋漓地表現(xiàn)了他對起義運動的迫切、堅決、熱心和對他宋江哥哥的忠誠。“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里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鳥水泊里。”宋江吟了反詩,被打入死牢。李逵大叫:“吟了反詩打什么鳥緊!萬千謀反的倒做了大官!……好便好,不好,我使老大斧砍他娘!”當最后被逼跟著宋江投降,結果朝廷要害宋江,他知道再也不能拿著板斧造反的時候,第一次灑下了英雄的熱淚:“罷,罷,罷!生時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水滸傳》中108人,每人有每人的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人物的思想性格被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逵的心粗膽大,率直忠誠,魯達的粗中有細,仗義剛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細;林沖的忍讓,宋江的謙恭;吳用的足智多謀,通過他們的言語,無不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魯迅曾經(jīng)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水滸傳》人物塑造上另一個特點就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渾號。這些渾號有的表現(xiàn)的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如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赤發(fā)鬼劉唐,九紋龍史進,病關索楊雄;有的渾號表現(xiàn)的是人物的性情,如霹靂火秦明,浪子燕青,黑旋風李逵;有的渾號表現(xiàn)的是人的才能,如小李廣花榮,神行太保戴宗,神算子蔣進,鼓上蚤時遷,智多星吳用;有的用軍器起渾名表此人的武藝,如沒羽箭張清,鐵扇子宋清。有的渾號表現(xiàn)的是人物的秉性,如及時雨宋江,等等。這種渾號的運用,對人物造型,使人物植入人心,起了相當?shù)妮o助作用。這些渾號是人物的特長、外形、技能、性情、品行的濃縮。看到這人的渾號,便抓住了這個人物最主要的特征。
其次,《水滸傳》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官勾結、腐敗無能的問題。高俅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并發(fā)展成了一個涉及廣泛的貪污腐敗網(wǎng)。金圣嘆在評宋徽宗寵用高俅,而高俅又以姻親關系為紐帶上下勾結,形成龐大的腐敗統(tǒng)治集團時,尖銳地指出:“夫一高俅,乃有百高廉;而一高廉,各有百殷直閣,然則少亦不下千殷直閣矣!每一人又各自養(yǎng)其狐群狗黨二三百人,然則普天之下,其又復有寧宇乎哉!”而正是這些狐群狗黨,憑借政治特權,隨心所欲的欺壓百姓。另一個統(tǒng)治階級貪污腐敗的代表就是監(jiān)獄了。當時的犯人一般都是發(fā)配到外地的監(jiān)獄服刑,犯的罪越重,發(fā)配得越遠的監(jiān)獄。本來,發(fā)配的途中和在外地的監(jiān)獄里,犯人受苦是難免的。可是,犯人只要與監(jiān)押和牢頭打好關系,請他吃頓飯,多給他一點買酒錢,基本上犯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免去應受的苦難。比如楊志,比如宋江,等等。在這里,人情和金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說《水滸傳》處處都有貪污受賄的情節(jié),或許我們因此可以說,中國的貪污受賄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了。
最后,就主要說一下宋江了。金圣嘆曾有這樣一段評語:“《水滸傳》有大段正經(jīng)處,只是把宋江深惡痛絕,使人見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從來人卻是不曉得。”對此語我深表贊同。宋江上山不久,便因時遷偷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借端啟釁,發(fā)動三打祝家莊之役。這是梁山發(fā)動的第一場以主動態(tài)出擊的大規(guī)模的集團作戰(zhàn)。三戰(zhàn)之后,終獲大捷,不但為山寨掠得三五年糧食,且網(wǎng)羅了扈三娘、李應、杜興、孫立、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鄒潤、鄒淵、樂和等一眾好漢,使山寨聲勢大盛,經(jīng)此一役,由不得眾人不對宋江刮目相看。此后攻打高唐州、大破連環(huán)馬、取青州、征華州,屢屢擴張,累戰(zhàn)累捷。每戰(zhàn)之前宋江都來一套“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之類將晁蓋擋出戰(zhàn)事之外,甚而如呼延灼發(fā)兵來打時,宋江聞聽此信開口便道:“我自有調(diào)度,可請霹靂火秦明打頭陣,豹子頭林沖打第二陣,小李廣花榮打第三陣,……”,對當時亦在座的晁蓋連“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之類的門面話也懶得講了。而每戰(zhàn)之后招降納叛也都是宋江拍板,根本就沒有請示晁蓋這個山寨老大一說。長此以往,戰(zhàn)事的指揮者宋江自然就不僅以仗義疏財名動江湖,而且以能征慣戰(zhàn)招賢納士而聲聞天下。宋江上山時,本就有清風寨、江州城兩地結識的好漢組成的雄厚班底,又有暫未上山但受過其厚待的武松等好漢為他四海傳名,待其掌握梁山的實際軍權后,更借戰(zhàn)事不擇手段地延攬人才。
所謂不擇手段,無非厚黑學大
再說宋江的“黑”。宋江“黑”,在上山前就有在青州城外屠村的前科,上山后最典型的事例是為拉朱仝下水,差遣李逵活活砍開了四歲的小衙內(nèi)的腦袋。此事吳用也是同謀。砍殺小衙內(nèi)后,在柴進莊園吳用向朱仝陪罪說:“兄長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將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曉。”待到朱仝果真到了山寨后,宋江卻道:“前者殺了小衙內(nèi),不干李逵之事。卻是軍師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吳用身上。而后來朱仝被逼上山后,恨李逵入骨,要與李逵廝并,宋江打圓場,先用上引那段話勸解朱仝,復開導李逵,宋曰:“兄弟,卻是你殺了小衙內(nèi),雖是軍師嚴令,論齒序他也是你哥哥,且看我面,與他伏個禮,我卻自拜你便了。”宋江先說“卻是你殺了小衙內(nèi)”,命李逵替他和吳用背黑鍋,又一轉,說“雖是軍師嚴令”,這是怕李逵不服叫嚷,又用這話替李逵分點責任,且將剛才對朱仝說的那句“卻是軍師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變相重復一下,進一步將責任推委坐實到吳用身上,“軍師嚴令”之后卻又是再一轉,不倫不類地扯出一句“論齒序他(指朱仝)也是你哥哥”,隨后話頭又轉到“且看我面,與他伏個禮”,“我卻自拜你便了”,抬出個人面子,軟壓李逵就范。宋江此處短短幾句話,連轉了好幾層意思,連哄帶騙讓李逵服了個軟,這段囫圇語活畫出宋江的奸猾與憊賴,正是強人本色。
總之,無論是厚也罷,黑也罷,總之宋江手腕頻耍,該架空的架空,該壓服的壓服,該拉攏的拉攏,又時不時地向平均文化水準偏低的眾好漢兜售童謠、“玄女”之類,終于使自己聲望如日中天,成了水泊梁山的真正寨主,而江湖之上,也漸漸地不知有晁只知有宋了。也無怪乎
當然,《水滸傳》中還有許多值得考究的東西,例如對于宋江等人始終懷有接受招安的思想一事,
《水滸傳》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與《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并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而
《水滸傳》中還有許多妙處,若讀不出其精妙所在,建議不妨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