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里可以看出,一劑藥是分三次服的:“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那么“半日許,令3服盡”的意思,半日應該是約6小時,這個藥就是每隔兩小時服用一次,6小時內將一劑藥服完。那么是不是都必須服用三次呢?這個是要根據服后的情況來決定,如果汗出表解就不用服藥了:“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意思是汗出病好了就停藥,不用服。如果不出汗才繼續服用:“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如果病情比較重的,可以一天一夜服兩劑或更多:“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并且要隨時觀察病情:“周時觀之”。
在《傷寒論》在“葛根湯”條文里,有此一句:“......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也就是說所有外感的方藥,如麻黃湯、葛根湯等,都參照桂枝湯的服用方法和禁忌,也即是每兩2小時服藥一次,藥后覆被。
那銀翹散的服用方又是怎么樣的呢?上面是風寒感冒方藥的服用方法,再來看看風熱感冒的常用方劑“銀翹散”的煎服法:“上柞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從中可以看出,銀翹散的服用方法也是2小時至3小時服一次,一天也只是服3-4次,病不好再加服。其他的桑菊飲也是“日二服”。
感冒是由于風邪為主的六淫、疫毒等外邪侵襲人體而導致的疾病,需要及時的疏散外邪,使外邪從表而解,不內傳入里。一般用解表法治療,解表法,又稱汗法,“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汗法適用于表證,若表邪未盡,又有里證,就要使用表里雙解法。
在服用感冒藥時,有一點還要注意的是,要喝熱粥來增加藥力,“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并且要蓋被捂汗:“溫覆令一時許”,使微微出汗:“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但又不能捂得大汗淋漓:“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而且汗出后,要避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