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長江橫切連綿不斷的巫山山脈,形成了三個險峻壯闊、奔騰湍急的大峽谷——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瞿塘峽在三峽之中雖然最短,但最為險峻。記得高中語文課時學習酈道元的《長江三峽》,就非常喜歡這篇出自地理學家之手的優美散文,并神往于他所描寫的意境。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不僅是對中國水道變遷、地理沿革的重要記錄,同時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長江三峽》一文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日。”這幾句話朗朗上口,直到現在,我還能全文背誦。郭沫若《過瞿塘峽》一詩所云:“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就是在贊嘆瞿塘峽之險峻雄偉。但我所看到的瞿塘峽并沒有像書中所描繪的那般險峻,大概由于三峽工程建設完成之后,新三峽與老三峽在航道、水位、山體、沿江兩岸的植被都有了相當大的改變,與北魏時期酈道元所描繪的景致相比就更是相去甚遠了。
游過小三峽、小小三峽之后,我們的郵輪正要過巫峽,匆匆去往六層的甲板上,恰恰趕上了遠在前方的泥石流。剛上甲板,遠遠地就能看見幾十米遠的江面上一片白霧蒙蒙,一開始以為這就是巫峽所特有的奇峰嵯峨連綿、煙云氤氳繚繞的景致呢!后來郵輪慢慢駛過那座如刀削一般的高山時,才看得清傾瀉而下的巨大的泥石流的煙幕正在向寬闊的江面上彌散。巫峽以巫山而得名,郵輪介紹說,巫峽幽深秀麗、千姿百態,以俊秀著稱天下。酈道元的《長江三峽》說:“冬春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懈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說得大概就是巫峽冬春時的美景吧!
巫峽又名大峽,峽內有三臺八景十二峰,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所以又稱望霞峰。在中國古代神話傳中,相傳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助夏禹開鏨河道排除積火,水患消除后,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的尊敬奉祀。
舒婷于1981年暢游長江時曾寫下《神女峰》美麗的詩篇——
-------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
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但是,心真能變成石頭嗎
為眺望遠天的杳鶴
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
沿著江岸
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
正煽動新的背叛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上的肩頭上痛哭一晚
(那個小小的、形似少女向西而立的就是神女峰了!)
西陵峽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它也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整個峽區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所以人們常說:西陵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
船出南津關,三百里長江三峽航程也就結束了。
2011/6/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