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一條商業步行街。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
古文化街無論建筑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街邊,您在觀賞游玩之余,還可以選購心儀的商品。
說到天津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吃!“津門三絕”是外地人了解天津飲食文化的一扇窗戶。所謂的“三 絕”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如果來天津旅游,卻沒有吃不到這些著名的小吃,那真可謂是天大的遺憾!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不少小攤子,賣的是糖葫蘆、烤紅薯、糕餅、甜品,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把龍嘴大茶壺沖、配出來的“茶湯”,味道和表演的技術讓人看后不禁想嘗嘗。
古文化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原名“天妃宮”,后稱“天后宮”,它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游項目。天后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后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后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并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后宮。天津的天后宮建于公元1326年。農歷3月23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此會而得名。現今天后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傳統的演出場所在天后宮前的廣場以及宮南、宮北一帶。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農歷3月23日(“天后”誕辰吉日)在此舉行盛大的皇會,表演龍燈舞、獅子舞、少林會、高蹺、法鼓、旱船、地秧歌、武術以及京戲、評劇、梆子等。
古文化街內不僅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古舊書籍、古玩玉器、傳統手工藝制品、民俗用品、天津民間藝術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劉氏磚刻以外,還有全國各地的景泰蘭、牙玉雕、雙面繡、中西樂器、藝術陶瓷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文化用品以及文物古玩、圖書字畫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