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家書畫》解讀
黃慎,中國清代杰出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漢族,福建寧化人。
黃慎的詩文、狂草書法,繪畫被稱三絕。其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尤以人物畫最為突出,人物比例準確,衣飾頓挫,線條流暢,為清初人物畫之典范。《揚州八怪現存畫目》中收錄了黃慎繪畫作品7百余件,其中人物畫就占了總數的一 半,內容題材十分豐富,大致可以分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神仙佛道,以及世俗人物等。花鳥畫宗法徐渭,亦縱逸潑辣揮灑自如。
鄭燮曾有贈詩云: “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對黃慎的繪畫藝術作了精辟的概括。
《捧梅圖》 紙本設色 124×6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鈐印:黃慎、癭瓢
藏印:揚州梁氏收藏、半畝園主沐霖氏心賞
題識:寄所桓玄畫一廚,草堂仍是舊規模。膽瓶自插梅花瘦,長憶春風乞鑒湖。癭瓢。
黃慎《捧梅圖》從唐代書法家懷素真跡中受到啟迪,以狂草筆法入畫,變為粗筆寫意。粗筆揮寫,以簡馭繁,衣紋線條,兔起鶻落,變化多端,往往寥寥數筆,即能形神兼備,反映出畫家深厚的功底。
從一叟捧梅、聞香、樂呵之狀,我們也來一窺古代文人雅士賞梅之趣。
黃慎 《閩嶠雪梅圖》
于山中,搭起帳篷,三面為實一面為虛,帳中設炭火,即可取暖又可溫酒。
在園內,設紙屏數扇,覆以平頂,四面設窗,盡可開閉。
這么精細而又隆重的準備意欲何為?竟然是為了觀賞梅花!
黃慎 《和靖賞梅圖》
在山中帳篷里,一邊飲酒,一邊賞梅;
在園中紙屏里,將窗隨花所開,盡情賞花。
這是明代李漁在《閑情偶寄》描繪的明人早春賞梅的情景,愛梅如此投入,賞梅如此優雅,怎不叫今人驚羨?!
黃慎 《瓶梅圖》
梅,與蘭、竹、菊并稱“花中四君子”,與松、竹并舉為“歲寒三友”。古人對梅的認識,在《詩經》里已有許多表現。漢代時,漢武帝的上林苑已植梅樹多種。宋時,街市上賣梅花,以梅插瓶養梅已是十分普遍。李漁講:“若以次序定尊卑,則梅當王于花”。南宋《群芳備祖》、明代《群芳譜》、清康熙欽定《廣群芳譜》,均推梅花為群花之首,民國時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為國花,于1987年上海舉辦的全國性傳統名花評選中,梅花亦名列榜首。可見,梅花不僅為古代文人雅士最愛,也受到了古今人們的一致追慕。
黃慎 《梅》
題識:臨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樹雪同清。
提升美感、鑒賞、觀察及想象
提高眼界、胸襟、情懷和氣度
.............看經典系列...............
中國畫,歷史悠久,自成體系,以意為主,用形寫神,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在世界畫壇上獨具風采。
中國書法, 漢字特有的書寫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中國歷代名家書畫》,遍尋海內外眾多博物館,精選208幅歷代名家、名畫、名帖,集山水、人物、花鳥、書法于一冊,呈現大師們不同風格的經典書法與繪畫之作。其中198幅繪畫作品,代表了中國各時期繪畫的巔峰之作,書法作品收錄為中國十大傳世書法名帖。他們千百年來幾經滄桑流轉,極富傳奇身世,雖經歲月洗禮,卻充分表現出了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的極高造詣。
在欣賞本冊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絕大部分書畫作品曾被歷代皇家、收藏家、鑒賞家等留下了眾多印章,從而我們又可以欣賞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篆刻藝術。而其中乾隆皇帝“宜子孫”的吉祥印章,專為收藏珍賞書畫所用,意為有價值的東西,應該留與后人,惠及子孫后代。因此欣賞中國經典名畫,最重“宜子孫”。
更多書畫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