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極為相似,都面臨政府對土地供應的管制,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市場開放程度更低,有的地方是由民政部門所屬的國有企業直接經營。開發程度低,經營效率低,自然也會推高墓地的價格。
墓地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極為相似,都面臨政府對土地供應的管制,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市場開放程度更低,有的地方是由民政部門所屬的國有企業直接經營。開發程度低,經營效率低,自然也會推高墓地的價格。
作者:吳建華
清明節來了,城市墓地價格昂貴,甚至墓地單價超房價的現像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有記者調查發現,現在一些城市墓地每平方米價格遠超過同區域的房產,比如,在上海嘉定區的“青竹園”、“長安墓園”等地方,占地一平方米左右墓地售價約5萬元至8萬元,而今年初嘉定區新開樓盤價格水平多維持在1-2萬元/平方米的區間,墓地單位價格是房產的4-5倍左右。
而墓地的租期是20年,房地的租期是70年,以年均單位“居住”費用計算,墓地是房產的14-17.5倍??礃幼铀啦黄鹨膊⒎锹柸寺犅勚?。
眾所周知,在大城市里,房價的主要成分在于地價,土地供應有限或人為制造短缺,是引起房價過高的重要因素。這一邏輯在墓地市場里同樣適用。
我們國家人多地少,政府為了有效解決死人和活人爭地問題,早在80年代就開始推行殯葬制度改革,禁止土葬,改為火葬。一般而言,這一政策在土地緊缺、文化較開明的大城市接受度越高,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基本已實實現百分之百的火葬。
人死火化,裝進一個四四方方的骨灰盒,按理說占不了多大地方,為什么價格會高到人們慘呼死不起的地步呢?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這個充滿政府管制的行當,土地供應量低和使用效率不高。
了解這個行業的人知道,同樣是火葬,骨灰存放于骨灰堂,與入地為安占上一塊獨棟土地,其價格相差巨大。單從《北京市殯葬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一覽表》來看,前者是50塊前每年,后者年租金是1500元/每平米,價格相差30倍。
這一差別,通俗的說就是人死了是住高密度樓房還是住獨棟別墅的差別。而作為墓地的唯一供應方,供地是否充足?是選擇多建獨棟別墅,還是多建高容積率的樓房?對于市場價格的影響是巨大的。
而市場管制方的經濟邏輯往往是通過制造短期,來證明管制的必要性和權力的含金量。去過墓園的人知道,在很多經營性墓園里,單獨占地的墓穴相比集中存放的骨灰堂占地多得多,甚至在城市一些相當偏遠的郊區,墓園以占地大,裝修豪華的墓穴作為主打產品招徠顧客。
我們還常常看到殯葬管理部門官員貪污、受賄被查的案例,其中較為顯著的有2010年,河南省登封市民政局殯葬所長耿新有因貪污62萬被判12年。
墓地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極為相似,都面臨政府對土地供應的管制,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市場開放程度更低,有的地方是由民政部門所屬的國有企業直接經營。開發程度低,經營效率低,自然也會推高墓地的價格。
當然,我們不能假設政府部門對“死不起”問題一無所知。事實上,這些年人們常常也能看到,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兩個主管部門對于墓地價高,殯葬服務收費高等問題三令五申,出臺不少文件,大多是要求實行政府指導價格,價格要公示,上級要檢查的管理模式,而沒有直面供應不合理的真正問題。
如果真的想讓價格下來,多建高容積率的骨灰堂,少建占地多的獨棟墓園,并大力推行殯葬行業市場化競爭,墓地和喪葬服務價格自然會下來。只不過這不一定符合管制方的利益最大化。
政府已經不自覺地習慣于商人角色太久了。最近有消息稱,由于經濟不景氣,海南的房價下跌壓力巨大,當地政府已約談開發商,以后要停建小戶型、高容積率的項目,轉而多建低容積率的高端房地產。對于深度參與微觀經濟的政府而言,如果墓地價格下跌,相關城市政府是否是也會有類似的“高招”呢?
大呼死不起的人們,你們是否愿意接受更平民化的骨灰堂,而不是不切實際地向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占一塊獨棟墓地,這是價格高昂的需求基礎。
而作為倡導“厚養薄葬”的政府,能否克制自己的逐利沖動,增加土地供應效率,讓行業回歸市場,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只有這樣兩方合力,才能真正解決“死不起”的難題。當然,由于獨棟別墅式的墓地供應減少,今后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占上一二平方米的墓地,將變得更加昂貴和奢侈,不過,那將只是極少數高端人群的需求,與民生大體無礙。
以寸金寸土的香港為例,90%以上的市民選擇火葬,殯葬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骨灰存放地,從兩三千元的一個骨灰龕到幾十萬元的永久土葬墓地都有,供需兩端都能由價格調節。所以香港雖然也有天價墓地,但市民卻不會高呼死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