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習俗 安葬死者的禮俗,起源于“靈魂說”。關于“靈魂不死”,恩格斯說過:“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身體的構造,并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于是就產生一種觀念:他們的思維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于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活動。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么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因為人們對于一些生理上出現的諸如夢幻的不理解,所以以為人死了之后靈魂會變成鬼。當人活在世上時,魂魄附身支配著人一生的活動,但是不對別人構成威脅或起庇護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靈魂所變的鬼卻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梢詫τH戚、朋友或者其他人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人們為了祈求鬼魂,避災求福,對遺體再不敢漠然置之了。這樣,便產生了喪葬習俗。隨著人們宗親觀念的加強,喪葬禮俗成了封建倫理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疾煲粋€人是否符合“孝”的標準,看他對喪葬禮俗遵循的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像《大戴禮記.盛德》云:“凡不孝生于不仁愛也,不仁愛生于喪祭之禮不明也。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致愛故能致喪祭,春秋祭祀之不絕也,致思慕之死也。夫祭祀,致饋養之道也。死且思慕饋養,況于生而存乎?故曰: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有不孝之獄,則飾喪祭之禮也?!币馑际钦f喪祭可以培養人們的仁愛之心和盡孝之道。正因如此,喪葬習俗在民間受到普遍重視,并流傳至今。 一、筑生居 潮人信“風水”,死前便多選擇風水寶地來“筑生居”。所謂“生居”就是為未死的人修的墓。為什么人沒有死,就要修筑墳墓呢?人們普遍認為:一塊墓地風水的好壞,會關系到一家子孫的福災,此所謂“富貴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壽延促,亦由墳壟所招”。故此,人們選擇“風水”時總是十分慎重,務必請來“風水先生。”風水寶地選定后,即可開工修筑“生居”?!吧印毙拗戤?,便可樹墓碑。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綠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上要涂上紅色,以示人尚未死亡。(潮陽習俗似與此相反,即死者為紅字,生者為綠字——轉者注) 二、預購棺木、壽衣 除了預先選擇墓地外,有的還提前準備棺木、壽衣。棺材通常選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細密堅固的優質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長方匣狀,由棺蓋和棺身兩部分構成,尺寸大小視死者的軀體而定,以適中為度。民間喪葬用棺視其家資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細作,髹漆結彩,極盡奢華;窮者薄板白棺,簡易粗糙。壽衣的制作要擇日選時,制成后要單獨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壓。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應該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除去霉氣。 有人認為,提前制作棺材、壽衣,有所不祥。其實,人之垂老,死在旦夕,誰也無法預料。如果及早將這些東西準備妥當,老人一旦撒手歸西,就不會倉皇失措。 三、喪葬程序 老人將要斷氣時,應將他移入廳堂。斷氣后,其親屬必須帶上鍋缽到江邊或泉邊,丟下錢幣“買”回水。然后用這水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接著為死者理發整容,并脫去身上衣服,換上壽衣。一般是男的著雙數長衣,女的著單數衣裙。俱是黑鞋白襪,手執手巾、扇子。尸體蓋上天地被(即蓋棺被),紅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謂死人似虎不讓驚嚇活人。其實,擔心其家屬睹人傷情,過分傷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腳尾擺一盞豆油燈,叫做“腳尾燈”。“腳尾燈”據說可以在地府給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萬不可吹滅。燈旁置飯一碗,稱為“冥飯”,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 在過去,還有一道“報鐘”程序:停尸后,死者兒孫俱執白燈籠,列隊前到土地廟或者城隍廟“辦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爺“報告”家中死了親人。報鐘后,即派人到親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門口報喪,稱“趕老”。報喪的人不能直接進入人家家門,只能在門口談。當親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報喪的人一點“腳皮錢”,一表示驚悉,二來向報喪者表示謝意。這就是潮汕俗話所說的“買水報地頭”。 2007-7-3 21:48 回復 —━べ鋒の 2樓 然后是“收殮”,即將尸體收殮入棺的儀式。收殮前舉行“飼生”禮,由孝子、兒媳用筷子夾一小塊豆腐、幾粒米飯喂到死者口里。這是古代喪禮中“飯含”的承延。古人認為,飯含是盡孝之道,“孝子所以實親口也,緣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公羊傳.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親長和生人一樣享受飲食樂趣,同時也報答死者撫養之恩。殮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兒女都見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鋪上紙錢,再用紙錢疊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體下棺后又在額上、肚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頭釘上六顆釘并念: 安頭釘,萬事興;安二釘,仔孫昌盛;安三釘,三朝元老;安四釘,四季興??;安五釘,五代同堂;安六釘,安到圓,內外仔孫富貴萬萬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紅漆,并由族中上輩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輩封棺。這就是大殮。 成服上孝。大殮后,死者家屬親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這也是古禮之一。喪服的形式有五種,就是所謂的“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死者親屬按親疏關系而穿用不同服飾?!皵厮ァ笔俏宸凶钪氐囊环N,意思是割布作衰,不言裁割而言斬,意思是取悲痛至極的意思。這種喪服用極粗的生麻布作成,不緝邊,使斷處外露,以表示沒有裝飾,衣縫向外,裳縫向內,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綴一塊長六寸、寬四寸的布條,謂之“衰”;冠用厚紙作成,寬三寸,長跨過頭頂,再用一根麻繩纏在額下,謂之“武”;多余的麻繩從兩耳邊垂下,謂之“纓”;頭和腰部各纏以單股和雙股黑麻,謂之“至[右邊加絞絲旁]”手持竹杖,腳穿草鞋或麻鞋?!褒R衰”用粗麻作邊,緝邊,衣、裳邊和下際皆縫起,其他形制與斬衰相似。“大功”意思是指做工粗糙,用熟麻布做成。麻布經過加工,色白較細?!靶」Α币馑贾缸鞴ぜ毿。幂^細的熟麻布作成,質地比大功細密。“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用極細的麻布制成,作工更加講究。 孝子手執由族中長輩或母舅賜給的哭喪棒,并念: 日落西山,母舅賜杖;兒孫有孝,代代榮昌。 父亡子手執竹杖,因竹有節,意為節哀;母亡子手執桐杖,意為哀痛同于喪父。 靈柩在廳堂里放置一天,在這期間,親戚、朋友便前來憑吊。辦喪事的人應該在門口放一盤石榴枝葉和紅頭繩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靈堂時各拿一枝,以示除去晦氣,帶來幸運。一天后即出柩,也即送葬。出葬時,棺材上蓋上一張描龍繡鳳的緞棺蓋。當棺材抬起的時候,要將安置棺材的兩只板凳踢翻。這時,死者親屬必須放聲大哭。出柩時,前頭是挽聯唁軸開路,然后是一個人在棺材前面撒放紙錢,賄賂孤魂野鬼,以免騷擾。左邊扶棺的是孝子、孝孫、孝婿;右邊扶棺的是孝媳、孝女。跟隨在后面的是親戚、生前好友及本族老人。以前,親屬送葬必須穿白長衫,所以潮俗說“穿白長衫綴行”?,F在則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橋頭,送葬的人,無論親疏內外,一律與死者拜別回家。這時死者親屬要端出一盤糖讓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進家門,而是應在事先置放在門口的一盆浸有紅花與菝草的清水中洗滌。 棺材由孝子孝婿護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話,會使死者陰魂流落荒野,無可歸宿。故俗語說:“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須有兩組人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來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時,先在壙里播種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麥種也好,撒在壙里,并念道: 種子落土萬年青,內外仔孫大發家。 一種落土萬種收,內外仔孫富貴蓋亞洲。 種子播落墳山,福蔭子孫做大官。 種子落土發四季,內外子孫大富貴。 種子疊墳頭,親朋友人人富齊齊, 仔孫代代富雅敖[下面加力字]。 種子播到圓,內外子孫富萬萬年, 親朋戚友人人賺大錢。 最后收一些種子回去,并念: 種子播來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孫去大賺, 人人富過曼谷阿陳弼臣。 葬畢,送葬者脫去孝服,孝子在墓前點焚大貢香,把亡靈請回家中祭祀,稱為“回靈”。亡靈到家后在家中設靈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稱做“頭七”。到“七七”(49天)或百日始畢,稱“脫孝”。脫孝時,要請“師公”誦經超生,保佑亡靈安寧,并早日投胎出世。這時,家屬要糊紙床紙被,金童玉女,以供亡靈享用,并做“白馃”分送親友。 在過去,還流行著二次葬的習俗,據《潮州府志》載:“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則易其棺貯骨于瓷罌,名曰金罐,骨黃者復痤原穴,骨黑者另覓佳城,不經甚矣。非一二縉紳明理之家,鮮不為俗所移者?!保L水的選擇關系到后代人的福災,所以必須在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順序取出來。打掃干凈后,又按蹲坐姿勢把骨骼一一裝進一個口小腹大像花瓶一樣一陶壇,這個陶壇就叫做“金罐”。撿骨頭時要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細小部位,更不能擺錯位置,如果骨頭顯金黃色,說明風水好,可重新將金罐埋進去;如果,骨頭呈黑色,則說明風水欠佳,必須重新找墓地。 2007-7-3 21:48 回復 阿米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