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類別
收縮壓就是當人的心臟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最高,此時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也稱高壓。當心臟收縮時,從心室攝入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側壓力,這時血壓最大;此時內壁的壓力就稱為收縮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時,即可確診為高血壓。收縮壓≤120mmHg稱為理想血壓,收縮壓≤130mmHg稱為正常血壓,介于130和140之間者,稱為臨界高血壓。收縮壓在臨床診斷上意義很大。有一種高血壓稱為收縮壓偏高癥,即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增高。在各種類型的高血壓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更難控制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腦中風和冠狀動脈急性事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收縮壓≥160mmHg(21.3kPa)即可確診為高血壓。收縮壓≤130mmHg(18.6kPa)稱為正常血壓,介于二者之間者,稱為臨界高血壓;所謂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對待高血壓的甄別標準有所不同。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臨床研究證實,收縮壓高血壓所帶來的危害性比舒張壓升高更大。所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而舒張壓不高(低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患者。即使舒張壓不高,若收縮壓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以視為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壓,按此分級結合并存的危險因素應即時治療。對于無危險因素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對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腎病的單純收縮壓高血壓患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隨著年齡增加,收縮壓變得更為重要。在50歲以上的成人,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是比舒張壓升高更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險的因素。
舒張壓(mmHg)
舒張壓就是當人的心臟舒張時,動脈血管彈性回縮時,產生的壓力稱為舒張壓,又稱低壓。舒張壓是心臟舒張末期,血液暫時停止攝入動脈,而已流入動脈的血液靠血管壁彈力和張力的作用,繼續流動,對血管壁仍有壓力,這時的血壓即稱作舒張壓。成人正常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舒張壓為<95mmHg(12.6kpa) 時,即可確診為高血壓。介于二者之間者,稱為臨界高血壓。不少青中年人,由于工作勞累壓力大,活動偏少;測血壓時舒張壓正常,舒張壓高于90毫米汞柱,有時脈壓差很近,如:130/110毫米汞柱,病人主觀感覺頭暈、胸悶不適。這是由于交感神經活性增高,周圍血管阻力增高所致。是高血壓病的早期階段。對單純舒張期高血壓仍不容忽視,因為隨著病程延長,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可以轉變為經典型高血壓。甚至向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發展。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年齡老化,預后就較差。早期治療,包括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可在早期先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低壓高,在臨床上是個難題。如果高血升高,大部分人能夠降下來,一旦低壓升高,服藥很難降下來。因此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血壓的單位為千帕,1千帕=0.133mmHg
理想血壓 120--------------------------80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85 ~ 89
輕度高血壓(1級) 140~159---------------------90 ~ 99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149--------------------90 ~ 94
中度高血壓(2級) 160~179--------------------100 ~ 109
重度高血壓(3級) ≥180-------------------≥ 110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140-------------------< 90
低血壓 < 90---------或---------< 60
使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比較準確)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
影響低壓的因素:心跳頻率改變時對低壓有較大影響。心率增快,舒張期偏短,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小動脈流向外周的血液也較少,因而心舒期末在主動脈中存流的血量增多,導致低血壓。動脈管壁的彈性對低壓也有影響,老年時,血管膠原纖維增生,逐漸取代平滑肌與彈性纖維,再加之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彈性減少,使回流心血量減少,在心舒末期存留在主動脈中血量增多,低壓就會升高。影響高血壓的因素很多: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又缺乏運動,促使超重和肥胖人群越來越多。超重和肥胖已經成為導致血壓升高的一個危險因素,需要引起注意。高鹽低鉀飲食:高鹽低鉀飲食也是影響高血壓的重要因素。專家表示,很多人喜歡到餐館吃飯,而餐館的飲食多是高鹽食物。調查發現,膳食鈉鹽攝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增高2.0mmHg和1.2mmHg,所以鈉鹽的攝入量和血壓升高的情況成正比,而鉀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成反比。精神緊張: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長期處于忙碌的工作當中導致精神緊張,這也是誘發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每天要學會適當放松心情。其他因素:腎病、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疾病都是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一般都不會單一存在。
影響高血壓預后的因素:一般情況,血壓愈高,預后愈差。高血壓程度和并發癥程度很重要。經治療的急進性惡性高血壓,多數在半年內死亡,一年生存率僅為2%以下。一期或二期高血壓如及時治療,可獲得痊愈或控制住病情發展,心、腦、腎等并發癥也不易發生,幾乎與正常血壓者享有同等壽命,并且不影響生活質量。并發癥的嚴重程度影響高血壓:高血壓合并腦卒中者預后較差。及時搶救后仍有相當高的病殘率。高血壓合并左室肥厚者,雖然在許多年內保持正常生活,但一旦發生左心功能不全,病情常急轉直下。盡管治療5年后仍有半數死亡。高血壓合并冠心病者,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因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發生猝死。高血壓引起的腎功能損害,一般出現較晚,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小。年齡愈大,高血壓預后愈差。這是因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常常患有其他系統疾病,高血壓合并癥也較多,對藥物的耐受力降低,副作用增多,影響生活質量并易發生各種意外。疑難性疾病影響繼發性高血壓的預后效果:如嚴重腎功能減退,經藥物和透析療法不能控制血壓者,有時需切除雙腎,依靠終身透析療法維持生命。交感神經組織的惡性病變,因原發病難以根治,血壓自然也難以降低。如果患者不能遵從醫囑,不能堅持長期用藥,亂投醫亂用藥者,體重超重又不能堅持減肥,長期嗜好煙酒而不節制者,高血壓治療預后較差。有高血壓家族史或心、腦、腎合并癥者,高血壓的發病率比常人高且預后差。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點(一)合理膳食;(二)適量運動;(三)戒煙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時就醫。
一、 合理膳食
1.飲食對于高血壓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2.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②蛋白質食品——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制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③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
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喱粉)
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
醬菜類、咖啡
3.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于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 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有一定的作用。
③ 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并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④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⑤ 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后,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折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潴留。
⑥ 多汔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于8兩,水果2至4兩。
⑦ 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二 、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運動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 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 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艷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 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 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 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后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 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 饑餓時或飯后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 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序的步驟
④ 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三 、戒煙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煙后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煙葉內含有尼古丁(煙堿)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煙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于吸煙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煙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煙。與吸煙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四、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松愉快的業余活動,將精神傾注于音樂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