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三國。袁紹百萬之眾,各路諸侯望而生畏。可是,最終袁紹敗給了曹操。官渡之戰,袁紹一蹶不振。袁紹死了,袁紹的兒子們也先后死了。教課書從大處說,曹操是那個時代進步力量的代表,所以勝。那從小處說,袁紹為什么敗?
曹操發檄文討董卓,十八路諸侯齊聚。曹操推薦曹操做盟主:“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四世三公,可見袁家祖上位高權重;門多故吏,可見袁家勢力盤根錯節;漢朝名相之裔,可見袁家本是漢室紅色傳人。
曹操與袁紹對掐之時,曹操的謀士郭嘉,為給曹操大氣,對比分析過袁紹和曹操,得出結論袁紹必敗。郭嘉對曹操說: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
佩服謀士郭嘉,張口就是十條,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十個方面,句句說在裉節上。袁紹敗,固然有歷史的必然性,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規律。郭嘉所說袁紹的“十敗”,縱然有郭嘉感情因素及歷史價值因素,然而,其中蘊涵的教訓,今天的管理者、領導者仍可細細品味,深深察之、鑒之。“紹繁禮多儀”之敗,應是當今干部的形式主義弊病;“紹以逆動”之敗,告訴我們做事要有理由,或者說要順勢而為、乘勢而為;“紹政失于寬”之敗,應是當今一些干部的庸懶散奢,要求不嚴格,管理不到位,隊伍松松垮垮;“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之敗,告誡領導班子要團結,干部選拔任用不可任人唯親;“紹多謀少決”之敗,提醒當今干部要少講虛的、多務實的,不要坐而論道,議而不決,決而不做,做而不實;“紹專收名譽”之敗,提示與人相處要以至誠待人,不要奢望用虛情假意和空頭支票去籠絡人心;“紹恤近忽遠”之敗,說明領導干部要胸懷全局,不可片面,不可忽視任何細小、偏遠的事情;“紹聽讒惑亂”“是非混淆”之敗,更是低級的錯誤,人格的缺陷,做領導者、管理者根本不夠格;“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這是外行的表現,不知道關鍵,只好做些表面的東西,因此,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行家里手。
當然,郭嘉的價值取向,與當今有所不同。從中體悟有益的思想,才是閱讀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