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初識世界各國,可能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些國家的名字感覺是一個系列的。例如: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里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等等帶“斯坦”的國家;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和毛里塔尼亞等等帶“尼亞”的國家;英格蘭、愛爾蘭、芬蘭、荷蘭和新西蘭等等帶“蘭”的國家和地區,當然,還有最常見的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等等帶“國”字的國家。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
▲帶斯坦國家
首先肯定是,這些都是中國翻譯的問題,但是卻是根據該國的文化所翻譯的。除了帶“國”的我們可以很好的理解,畢竟“國”代表的便是一個國家,那么“斯坦”、“尼亞”和“蘭”又是因為什么呢?
“斯坦”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而且以西亞、中亞為主。那這個叫法的來源是古波斯語。波斯語寫作:-?????,羅馬語寫作為:-stan,是來自波斯文的后綴,意思是:某個民族聚集的地方。-?????和印度——雅利安語支的“-sthana”具有發生學上的聯系,二者都是來自梵文。比如“哈薩克斯坦”就該翻譯成“哈薩克人居住的地方”。
▲歷史上的波斯帝國
所有這些叫“斯坦”的國家都是曾經古雅利安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但是一直宣稱自己是雅利安人后代的伊朗卻并不適用這個“斯坦”。他們直接將自己叫做“雅利安人的土地”——“Iran”,Iran是波斯語Aryan的英譯。
總而言之,“斯坦”的出現是因為古波斯文化大影響,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國家基本都出現在現在“波斯人”后裔的伊朗的附近。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巴勒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國家也跟這個“斯坦”很有淵源。巴勒斯坦(Palestine)能夠這些“斯坦”的親戚,完全是因為其音近,完全不是因為雅利安人的影響,巴勒斯坦是“古閃族”的后裔,跟猶太人同源。
▲深綠色代表國名中帶有“斯坦”的國家、淺綠色代表國家一級行政單位帶有“斯坦”的國家
而阿富汗卻是受到了雅利安的影響,如果準確翻譯成中文的話,阿富汗(Afghanistan)應該翻譯成“阿富干尼斯坦”。畢竟這些地區都曾經被波斯征服過。除了這些國家,在伊朗、土耳其、俄羅斯等國的國內一級單位(類似于我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也有斯坦的分布。
跟“尼亞”有親屬關系的“利亞”、“地亞”、“比亞”和“維亞”等等的“亞”一族來源是怎樣的呢?
這些詞都來自歐洲語言里“ia”后綴和不同單詞結尾的輔音結合形成的不同漢語譯名。這些“亞”的意思基本一樣,但是卻有不同的來源。如果想一次說明其中的意思,還不得不去研究不同國家的來源,這里就以“尼亞”為主要研究對象。
▲羅馬尼亞
“尼亞”主要來自希臘語。由于希臘文化是整個歐洲文化的起源,希臘語的“—ia”也影響到了歐洲其他地區,而近代歐洲的擴張,又影響了其他洲的情況。“ia”不僅被廣泛使用在國家名中,還在醫療領域有很大的分布,例如:白血病(leukemia)、瘧疾(malaria)等等。
當然,“尼亞”也跟“斯坦”一樣,有些國家的英文名也被叫做“ia”,但是中文名卻沒有“尼亞”等“亞”系一族,最常見的便是我們北方的兩個鄰國:俄羅斯(Russia)和蒙古(Mongolia)。其實在英語中,簡單來說,“ia”所代表的意思就如同我們的“國”,就是國家的意思,或者是某一民族聚集的地方。
而“蘭”的來源則跟“斯坦”基本一致,只不過“斯坦”是受波斯語的影響,而“蘭”則是受到了“日耳曼語”的影響。
▲芬蘭所在位置
所以,總而言之,無論是“斯坦”、“尼亞”還是“蘭”在國名中出現,基本都是代表“國家”的意思,跟“國”同義。只不過在中文翻譯中充分地尊重了他們國家的民族特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