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一段XXXX馬拉松保障的現場急救視頻悄悄熱傳,先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應急哥對視頻里的內容表示非常的好奇,到底是在干什么,于是發了個朋友圈咨詢一下,也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解惑。
應急哥的動態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這么多的論評了,先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說的吧
從大家的回復上看,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視頻中有人正在給倒地人員進行“按摩”操作
視頻中正在進行心肺復蘇操作
視頻中正在進行錯誤的心肺復蘇操作
原來視頻正在進行心肺復蘇操作,那么到底對或錯,應急哥沒有資格去評論,我想將我對心肺復蘇的了解和大家說說。
心肺復蘇就是當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臟驟停時,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的一種技術。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蘇,4~6min后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后的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心肺復蘇什么時候開始做?
取決于你的快速識別心肺驟停,具體為:
拍肩并大聲呼叫:無反應
觀察胸廓起伏:無呼吸或僅有喘息
觸摸頸動脈(非醫務人員不建議此法):無頸動脈搏動
確定心肺驟停后,立刻建立院外心肺驟停(OHCA)生存鏈,撥打急救電話并實施心肺復蘇操作。
心肺復蘇具體的操作方法
1、確定現場環境安全并做好個人防護,這個非常重要,能有效的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及交叉感染。
2、將病人擺放為心肺復蘇體位(仰臥位)
3、然后按CAB的順序進行循環操作,C(循環)胸外按壓,A(氣道)開放氣道,B(呼吸)人工呼吸,按壓30次吹2口氣,即30:2
4、如果AED到達,立即進行除顫操作
胸外按壓的位置在哪里?
胸骨中下1/3交界處,通俗易懂的就是兩乳頭連線和胸正中的十字交叉點。
人工呼吸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檢查呼吸道是否暢通,清理掉異物及分泌物
打開氣道:使用仰頭舉頦法、托頜法,成人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垂直地面。(特別注意:頸部有外傷時,只能使用托頜法打開氣道)
蓋上CPR呼吸面膜(如果沒有用干凈面料代替)
捏住病人鼻子,包嚴病人口唇,緩慢吹氣1秒鐘,同時觀察病人胸部隆起;松鼻 - 換氣,再次吹入一口氣
高質量心肺復蘇后的有效指標是什么?
(1)頸動脈搏動(非醫務人員不建議此法):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后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面色(口唇):復蘇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蘇無效。
(3)其他:復蘇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并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
高質量的心肺復蘇到底包含哪些內容?
心肺復蘇ABC和CAB怎么選擇?
心源性心臟驟停采用CAB,例如:心臟病
窒息性心臟驟停采用ABC,例如:溺水(先吹5口氣,再30:2循環)
相信有不少人見過媒體今年的一些報道,如泰國短裙女孩騎跨式心肺復蘇不雅、北京女孩救人反被批評等……這些事情都指向一個叫騎跨式的心肺復蘇。
那么,騎跨式心肺復蘇到底正確嗎?
實際上騎跨式心肺復蘇也是被美國心臟協會推薦的,只不過是適用于飛機艙、船艙、救護車、擔架等空間狹小的地方,針對普通大眾不推薦學習騎跨式心肺復蘇。
在移動的擔架床上實施騎跨式胸外按壓,平坦的路面還容易實現,如果是在上下坡/樓梯或者顛簸的路面,就會非常困難。不過,現在已經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在移動時保持高質量的胸外按壓。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心肺復蘇操作到底是什么時候可以結束?
應急哥建議大家在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時,盡量堅持到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并交接,或是病人搶救成功就停止操作。
總結
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
成人、兒童、嬰兒高質量心臟復蘇的區別(圖片點擊放大)
最后一點,如果你介意人工呼吸的話,也可以只進行胸外按壓操作。
2008年4月,美國心臟協會與一些世界領先的心肺復蘇(CPR)科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合作,對以往發表過的關于CPR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持續的跟蹤和審議后,在其出版的《循環雜志》(Circulation)上,發表了一份研究結果:《徒手(單純按壓)的心肺復蘇:呼吁旁觀者響應人對遭遇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的成人采取行動》
RESO
文中不足之處,請留言指正、交流,謝謝。
參考:
2015 AHA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8 徒手(單純按壓)的心肺復蘇:呼吁旁觀者響應人對遭遇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的成人采取行動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師資教程
溺水急救專家共識
急診夜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