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是一種長拳拳法。該拳內容有盤、勢、法、理四個方面:盤即基礎訓練;勢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論。基礎訓練有“五大盤功”,其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第一大盤功:烏龍盤打(仆步掄拍) 烏龍盤打是練習肩臂的功法,經常練習能使肩關節靈活,增強肩關節的柔韌性,發展手臂的協調性,是洪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 1.預備姿式。兩腳并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臂垂于體側,指尖向下,拇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2.弓步插掌。左腳向左邁進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為左弓步,身體左轉,右臂伸直向左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左臂屈肘于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 3.弓步掄臂。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右臂向上、向右掄臂,左臂向左掄臂,目隨右手環視。上體繼續右轉,右臂向下、向后掄臂,左臂向上、向前掄臂。 4.仆步拍地。上體左轉,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掄臂至右腿內側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掄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后,拇指斜向上,目視右手方向。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為右弓步,同時左臂伸直向右擺,指尖向前,拇指側向上,右臂屈肘于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側向前,目視正前方。然后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練習。 第二大盤功:學士打躬(正側俯腰) 學士打躬是練習腰部柔韌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經常練習能使腰部關節靈活,增強腰腿的柔韌性,能提高動作的質量。 1.并步托舉。兩腳并步站立,兩手手指交叉,直臂上舉,手心向上,目視兩手手掌。 2.前下俯腰。上體前俯,兩手向前下伸,盡量貼地。 3.左右側俯。上體向左、向右轉動,兩手手心向下,隨之在左、右外側觸及地面。 4.面貼小腿。兩手松開,向后抱住跟腱部位,逐漸使胸、面部貼靠在腿部,持續一定時間再起立。照上述方法,可反復進行練習,兩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髖,并向前折體。 第三大盤功:風擺楊柳(甩耍轉腰) 風擺楊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腰是連接上下肢運動的樞紐,是軀干范圍最大的部位,武術中的吞、吐、開、合、擰、轉、折、疊、含、閃、展等身法的變化,都表現在腰部,武術對腰部的靈活性、協調性、速度、柔韌、力量要求及高,因此腰部功法顯得特別重要。 1.甩腰。兩腳開步站立,兩臂上舉,指尖向上,掌心均向前。 以腰、髖關節為軸,上體做前后屈和甩腰動作,兩臂也跟著甩動,兩腿伸直。 2.涮腰。上體前俯,兩臂隨之向左前下方伸出,接著向前、向右、向后、向左翻轉繞環。照上述動作方法,左右反復進行練習。兩腿伸直,甩腰的速度、幅度逐漸加快、加大。盡量屈體,經增大繞環幅度。 第四大盤功:大臣吻靴(平地正壓) 大臣吻靴是在平地上進行正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正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膝、踝關節的活動范圍。 1.預備勢。兩腳并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正壓腿。右腳尖外擺,右腿屈膝,上體前俯,左腳向前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腿伸直,兩手指交叉按在左膝關節上,然后上體有節奏地向前、向下壓振。反復練習一定數量后,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第五大盤功:側身臥靴(平地側壓) 側身臥靴是在平地上進行側壓腿的腿功之一,通過側壓腿練習,可以拉長腿部肌群和韌帶,加大髖、膝、踝關節的活動范圍。 1.預備式。兩腳并步站立,身體自然正直,兩拳屈肘收抱于腰間,拳心向上,目視前方。 2.側壓腿。右腿屈膝,上體向左側俯,左腳向左上一步,腳跟著地,腳尖向上翹起,腿伸直,右掌屈臂向上、向左舉于頭上方,掌尖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左臂屈附于胸前,掌尖向上,掌 心向右,然后上體有節奏地向左、向下壓振。左腿做一定數量后,照上述方法,換腿進行練習。挺胸、塌腰、收髖,被壓腿的腳尖勾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