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和李老師聯系好了見面時間,李老師正好暑期在校值班,適合見面聊天。
到達那里時,正見李老師在門衛處給學生發放獎狀,心想暑假里發什么獎狀呢?借等待的機會走近一看,原來對上學期期末表現好的同學老師承諾要發的獎狀因故沒有發,這次借值班的機會補發,且來拿獎狀的同學還可以帶好水果、吃食與老師一塊去附近的一個小河邊午餐野炊。李老師帶的是五年級畢業班,孩子畢業了,假期能有一個機會與老師共進午餐,而且是興奮的野炊該是一件多么高興和令人回味的事啊。僅此一件看似平常的舉動,讓我對他肅然起敬,誠信守諾,富有愛心。
通過與李老師幾個小時的交流,現對她實踐運用的積分管理使用辦法總結梳理,以備借鑒學習。
一、學習成績是絕對的中心點,沒有成績,一切免談。
我們兩人剛落座,還沒及開口請教,李老師就先反問我們:“你們的考試成績怎么樣?“我倆回答還不錯。李老師開口就說:”我的考試成績年年排第一,這一點別人不服也不行。不管干什么,成績永遠是第一位的。當老師,教學成績不好,其它都免談。一個學生,學生成績不好,那些再好也不頂用。“
雖然聽起來還是像”唯分數論“,然而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沒有分數確實不行,一個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是評價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最有說服力和最硬氣的指標,這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李老師也分析自己教學成績好不僅是因為辦法,關鍵是業務能力強。比如她講一節語文課,學生能達到七八十分的水平,有些老師同樣講一節課,學生才能達到二三十分的水平,這樣的業務不提升,什么辦法也白搭。不管什么辦法,能提升教學成績是最關鍵的,當然這其中教師的個人業務能力非常重要。
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個人業務能力+有效方法=教學成績,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二、從使用情況來看,李老師的積分管理更準確地表達應該是小組管理下的PK激勵法。具體做法總結梳理如下:
1、小組怎么組建?怎么應用?
班內40人,分10個小組,每組4人,排座位的方法基本上與華之夢的方法一致,但不同的是每小組內的1、2、3、4號同學是完全按成績確定出來的。班級前10名就是1號,1號就是默認的組長,后10名就是4號,4號是默認的幫扶對象。根據成績變動,1號會隨時調整。1號負責幫扶4號,2號負責幫扶3號。同時把全班分成南、北兩大陣營,南1組的1號PK北1組的1號,2號PK2號,依次類推。全班都是兩兩PK,有自己相對固定的PK對手。
2、課堂PK的應用與結果記錄
這個辦法李老師主要是應用在語文課堂上,平時語文布置預習或復習任務,比如每天晚上學生都要寫一篇有固定題目的日記,第二天早上老師打分后計入PK表格,10分為滿分。上課過程中,老師確定檢查項目,如聽寫生字,背誦課文等,PK對手互查,并以10分為滿分對完成情況打出一個分數,老師只負責統計下來并隨機抽查幾個檢驗一下。檢查幾項就打幾項的分,老師就統計幾項,每節課檢查項目的次數是不固定的,但每一項滿分都是以10分。若分數已打出,而檢查結果到不了這個水平,則該同學和幫扶他的同學會被雙倍扣分。
一張小組PK表就是全部的記錄工具,只要把課堂PK的得分記到這一張表格上,下課后累計一下,兩兩PK的對手誰贏了,當天的喜報就發給誰就好了。40個同學怎么著也得有20張喜報吧。李老師一般就是用于語文課上,偶爾有點常規的事也會記在這張表上,班中若有需要幫扶的其它科目,如抽查一下其它科作業的完成情況,也打個分記在這張表上。一天下來累計分得出輸贏結果。分高分低無所謂,只管PK對手誰輸誰贏。
3、PK結果的使用
每天1-2節語文課PK完成后,會將記錄表拍照上傳至班級家長群中,得分高贏過PK對手的同學當天就會得到一張A4紙打印的喜報。累計獲得10張軟紙喜報可兌換一張正式的彩色硬紙喜報,累計10張硬紙喜報可兌換一張獎狀。
三、組長沒有專門的培訓,只告訴他“你怎么做就讓你的組員怎么做”就行。
問及李老師是如何對小組長進行履職培訓的?李老師告訴我們沒有對組長進行的專門的培訓過,怎么培訓呀?平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他就行了。完全以成績論英雄,班內前10名就是各組的1號兼組長,如果考試成績出了前10名,隨時會被換掉。組長挑選副組長,兩個組長一起挑選兩個幫扶的組員。只要選好選定了,就要全力以赴,無怨無悔。
實際上,就是讓成績好的同學起到一個引領示范的作用。在日常積分中,若1號幫扶的4號因沒有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得不到10分,1號會受到相應的連帶處罰,2號幫扶3號也是如此。組長在組內有絕對的權威或者說威望也不為過,他們每天都要在小組微信群內發布組織當天的表現情況,可以表揚,可以批評,甚至可以額外布置作業。組長對組員的管理是全方位負責的,甚至可以動手教育也難免,因完不成學習任務適當敲打幾下也是可以的。
我覺得,組長雖沒有進行專門的集中培訓,但從李老師字里行間中我感受得到她對組長的培訓實際花的是細功夫,平時發現問題就糾正,看著不行就撤換,這無形中對小組長進行了嚴密的監管和指導。有些同學老師治不服,但聽組長的,組長能治的他做作業,能哄得他去背誦。當然,老師會在家長會上大肆強調組長的重要性,不斷灌輸要尊重組長、感恩組長的思想,甚至語文課上講的內容也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學生聊這聊那,做思想工作了。只要思想工作能做到位,其他事咋做都行,這一點我是感同身受的。
四、只讓班干部去辦公室處理公務,其他同學尤其是差生不進辦公室談事。
常聽很多人評價優秀老師都是利用課間時間、課下時間等等經常找學生到辦公室背題、談心等等,今天聽到李老師說:”平時我最不喜歡把學生請到辦公室里處理事了,尤其是那些背不過題,寫不過生字的差生,來我這里寫和在教室讓組長看著寫有什么不同啊?平時我只允許我的班長和課代表因為班內事務來我辦公室,其他同學一律不讓進辦公室,有啥事不能在班里解決了啊,不用請他們來這里浪費時間。“是的,李老師的原則很清楚,班長和組長能做的,就讓他們去做,老師不用插手。即便需要班主任出面處理,班里的事情就在班里解決,也無需再浪費時間去辦公室。
不知道為什么,這樣簡單的一個原則居然讓我聽著很感動,很多老師動不動就找學生去辦公室檢查背誦、默寫,還有那些美其名曰“談心”的瑣事多是對違紀學生的訓斥+安撫。這樣做不但非常影響同辦公室其他老師的工作,還會讓孩子多少有失“臉面”亦或可以說是“尊嚴”。反思自己,其實我也很少隨意找學生去辦公室處理事情,班內事務基本交給班干部處理了,他們分工很明確,且事事與積分掛鉤,事情處理起來比較簡單,加分扣分就好了,基本不需要我出面處理。即便需要簡短談心和點撥指導的事也多是在教室門外或走廊內進行的,萬不能小題大做,嘮叨成性。
不隨意請學生進辦公室,雖是一個小細節,卻蘊含著大智慧。動不動就請孩子到辦公室檢查學習情況,處理班務的老師實際上就是“七品芝麻官“,事無巨細都想親自處理,把辦公室當”公堂“了。而真正有智慧的老師都會懂得放權+放手,就像李老師講的”只管兒子的事兒,不要整天想著去管孫子,指導和培養好兒子去管孫子“就行了。解放自己,還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何樂而不為?
五、語文平時課下基本沒有作業,但每晚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日記是固定不變的。
越交流越感覺李老師是個實干派,只要對教學無真實作用的事,堅決不干。對于作業,因學校要求檢查,故會利用1-2節課讓學生抄、補上迎查。課下基本不給學生布置作業,大部分作業如背誦、默寫等等都會在課堂上通過PK的方式競爭高效解決,但有一項作業是雷打不動的,那就是每晚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日記。
每晚一篇日記,看似簡單,實則堅持不易。這篇日記的具體要求是不少于300字,有指定的題目。題目隨機確定,可以讓學生輪流確定日記題目。這樣的日記實際上就是一篇命題小作文。第二天一上學,學生就會上交日記本。李老師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為日記打分,10分為滿分。日記分就是當天的第一項PK積分值。因只打分不批閱,所以效率很高,40本日記本一節課時間足可以完成。天天如此,日日堅持。
這個習慣可真是非同小可,大部分語文老師都要求學生寫周記。周記與日記的效果差太多了,況且指定題目和無題目漫無邊際的寫作也是不一樣的。日記的得分是學生當天的第一項PK積分,誰都想得一個好分數,今天得了5分,明天想能不能寫的再好點,老師可以給打6分?今天得了10分,就會想明天一定寫好點,爭取再得10分。小小一篇日記,第二天早上的即時打分,就能簡簡單單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個人覺得,李老師的語文成績好70%的功勞甚至更多的因素都在這一篇日記上。語文本就是教人寫字作文的語言類科目,即便是最差的學生為了第二天日記能得個好分數,也會冥思苦想,認認真真的把日記寫好。這樣的好習慣只要堅持下來,不但作文水平,其書寫習慣、字、詞積累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會迅速提升。堅持一周、一月、一年后,語文成績由20分提升到90分也是可能的,因為功夫已下在平時了,語文課成為捎帶的學習,且會學得非常輕松、興趣盎然。
六、哪里枯燥,哪里就用積分去激勵,感覺到需要用時才會用。
李老師的積分管理嚴格的說不在分,我覺得是一種小組管理下的PK激勵法。這種PK激勵不是天天都會用,也不是每節課必用。李老師說,天天都用的話,學生很容易就會疲憊了。在學新課時,學生聽的興致盎然,課堂效果本就挺好,就不需要用PK方法去激勵。這種方法多用在復習課上效果最好,復習課往往比較枯燥,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自然就想到PK的辦法。
教學管理的方法和智慧有很多種,積分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種,要學習將多種學習智慧綜合運用才行。哪里枯燥,哪里就用積分去激勵。想咋用就咋用,靈活使用積分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使用積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平衡心態,少發點火,減少生氣,積分管理只有用的爐火純青才會真的輕松。而這個輕松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心靈上的輕松,心理上的自如,在體力上還是要勤奮的。
七、班中違紀現象少甚至無,工作細致、周到,未雨綢繆最重要。
我們請教李老師怎么處理班中違紀同學呢?李老師說他們班沒有懲戒措施,也沒有違紀的學生。我們聽了感覺很不可思議,學生就那么聽話?一年來甚至就沒有一個會遲到、打鬧的?仔細琢磨,若真是如此,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教師的個人威望
李老師是山東省特級教師,今年又入選齊魯名師。孩子能分到他們班,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定會感恩戴德,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原來不老實的孩子一分到我們班就老實了。”這是源于環境的改變。
2、組長權限大,作用大,責任大,是真正的小組團隊管理。所謂的那些小的違紀應該都解決在班內、組內了,根本沒必要上升到老師這個層面上來。
3、老師辦法多,工作細致周到,能做到未雨綢繆,不給孩子違紀的機會。
列舉一例:李老師班里收費根本不用數錢,簡單、干凈利落,快而準確。收費前一天先在班級群中下發收費通知如交580元,直接要求學生帶5張百元鈔,1張50元的,3張10元的。晚睡前再發通知,讓孩子檢查錢放入書包沒有,放好的回復“已放好”(避免學生忘記帶),沒有回復的督促組長親自聯系解決。第二天到校后開始收費
第一步:同桌互查,錢帶的是否準確,左上角是否鉛筆署名。正確完成的加10分。
第二步,錢款分100.50.10元三種交給組長。 完成的加10分。
第三步,組長分100、50、10元三種放到班長面前的三疊錢上,組員每人加10分。班長交給老師,收款完成,效率很高。
收費過程很技巧,關鍵是收費之前做的工作可謂細致,周到,才避免了第二天學生帶錯或忘帶這種錯誤的產生。以此類推,在其他事件上之所以學生違紀少,不是學生足夠自覺,而是老師已經提前把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或違紀行為做了提醒,減少了犯錯的機會而已,值得學習。
這是當時拜訪李老師當晚記下的反思日志,同時也是一份特殊的筆記,今天無私分享給需要的老師們,里面的方法既有合理之處,也肯定有些是獨門絕技,不好照搬。只希望用心的老師能從中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哪怕只有一點也值得嘗試一下。
e積分管理,學習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