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兒啊,多吃點,乖女啊,多穿點。
你不冷所,搞快點把衣服褲兒穿起。(四川話)
沒吃飽哇,再給你添點飯嘛。
冬天來了,必須把秋衣秋褲穿起。
你穿辣么少,恐怕是要感冒喲。
恩,這是我們這些成都的娃兒在冬天里的日常。
中國其他地區的父母也是差不多的。
父母會逼孩子穿秋衣,秋褲,逼孩子多吃飯。
這成了一個社會現象。
但是這個社會現象的背后到底蘊含著什么。
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做的行為都不是特別出于自己主觀意識去行動的。
而是被這個環境推著往前走的。
這個推著的力量,最開始是環境,是當年的窮苦時代的特殊環境。
但是就算他們脫離了那個環境,卻依然不能擺脫過去的陰影。
這個陰影。
就是集體無意識。
這個概念,我之前提到過。
弗洛伊德把意識分為兩層。
一層是意識,一層是潛意識。
潛意識控制著人80%的行為。
這個已經成為我們的常識了。
然而,弗洛伊德的學生,卡爾·榮格。
也是我比較迷戀的心理學家。
他提出,人除了有潛意識和意識之外。
還有集體無意識。
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其實就是文化。
可以說是地區文化,也是可以說是種族文化。
是特定環境的特定產物。
這個產物就是某一種性格,植入人的大腦。
這就是民族或者地區人民的性格。
中國人相比外國的就要含蓄內斂一些。
這也是和我們的維度以及黃土高原的周圍的環境有關系的。
所謂集體無意識,就是某一個集體,表現出來的特性的行為。
比如,日本人的剖腹,美國人的開朗,英國人的紳士等等。
但這個行為是無意識的。
在不同文化的人看來,就會覺得很奇怪。
這個民族會有同樣的情節或者同樣的行為。
但,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所謂的逼孩子穿秋褲和吃飯。
其實是出于父母的一種恐懼心理。
是過去環境造成的一種心理陰影,然后以集體無意識的行為操控著他們。
他們會認為如果你不穿秋衣秋褲,不吃好飯。
他們就會再現過去餓肚子,受凍的場景。
這是無意識的,他們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能意識的到的人,都是有極強覺察能力的人。
然而,他們被恐懼操控著。
之所以我們會討厭他們的行為。
是因為,恐懼的果就是控制。
當父母恐懼某一件事情的時候。
他們就會想控制你。
防止自己的恐懼不蔓延開來。
比如逼婚、擔心你學習、擔心你工作。
這些都是恐懼的力量再驅使著他們。
他們焦慮,他們害怕,所以他們想要牢牢的抓住你。
但其實,這是害了你。
因為恐懼的力量是不能給人帶來成長的。
強勢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懦弱,變的所謂的聽話,最終成為社會的一個螺絲釘,一個工具。
而不是一個具有活生生生命的自由意志。
一個生命必須要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才能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生命。
所謂愛就是自律,就是創造,所謂的自由就是不壓抑潛意識,讓其自由的發揮其潛能。
然而,恐懼的力量是束縛這一切的根源。
父母不自知,他們把恐懼傳遞給了你。
如果你沒有力量去反抗,你就會被同化。
你就會成為你討厭的人。
你就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普通的人,和世俗,和世故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
那就是愛,那就是對自由的追求。
所謂的愛,就是自律。
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對自己好。
你不想穿秋褲,不要穿,要學會拒絕。
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敢拒絕,還敢拒絕上級,老師,老板,學校,精英,權貴,乃至整個社會么?
但往往叛逆的人,往往敢于挑戰這些權威的人,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才會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否則你只是在這個社會的大機器下,被同化成一個小小的螺絲釘。
過著和他人一樣的生活。
這一切的一切源于你不敢,源于你聽話,源于你被恐懼的力量所束縛和綁架著。
同樣,不敢拒絕父母的人,一般都不敢拒絕另一半。
因為愛情本質的情感就是父母感情的移情。
你0到6歲對父母的依戀會在之后突然消失。
然后再青春期再現,轉移到愛情上面。
你連拒絕你的男人或者女人的勇氣都沒有。
他憑什么認為,你能陪他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走下去,他憑什么認為,你是那個能夠和他能夠相互扶持大難臨頭的時候不各自飛的人。
這點小事你都怕,他憑什么會把自己和你綁在一起一輩子。
尤其是男人。
連自己的女人都不敢反抗,女人根本不相信你是強者。
就算她意識相信,她潛意識也不會相信,所以她壓根不會愛上你。
這個世界上。
男人最寶貴的品質,也是貴族的特質,沒有別的。
就是勇敢。
就是勇敢。
就是勇敢。
重要的話說三遍。
一個人什么都不怕,這不叫勇敢,只叫膽子大。
一個人只有在害怕的時候才能勇敢。
勇敢是戰勝恐懼的力量。
同時也是喚醒愛的力量。
勇敢就是愛自己。
誰說人生無大愛。
大愛就是大勇。
慈故能勇。
愛自己,從拒絕父母的要求開始。
從尊重自己的感受開始。
當你越來越尊重你的感受時,你的直覺才會準,你的感覺才會準。
當然,確實太冷的話。
記得還是穿下秋褲。
文章精選微信公號:貓黍 作者:貓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