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法律適用全程指引


閱讀提示:本期推送《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法律適用全程指引》中集,包括如下四部分:五、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六、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登記;七、承包地的調整;八、承包地的收回。以上四部分是土地承包經營實務中極易出現糾紛的領域,相關糾紛亦經常伴隨著違約與侵權競合、司法權與行政權交織,等等,成為司法實務中的疑難之處。本期推文著力梳理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裁判觀點及其實務應用,意在為您提供法律適用依據,盡快了解纏人的官司,如有疏漏不妥之處,海涵吧!

 

作者 ‖ 徐忠興〔溝通微信:xzx_lawyers〕

 

五、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二十八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02年12月28日修訂):第七十二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八條、第十條、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至第四十三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法釋〔2005〕6號):第十二條至第十八條。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88年1月26日  法〔辦〕發〔1988〕6號):第95條。

6.《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2005年1月19日  農業部令第47號):全文。

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通知》(2004年6月28日  法〔2004〕124號):第三條。

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的若干意見》(2008年12月3日  法發〔2008〕36號):二、……(二)……3。

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19日  法發〔2009〕37號):三。

 

【指導案例】

 

1.李維祥訴李格梅繼承糾紛案(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2009年5月13日判決)


裁判要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的規定,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其本質特征是以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戶家庭為單位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家庭承包方式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農戶家庭,而不屬于某一個家庭成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屬于個人財產,故不發生繼承問題。除林地外的家庭承包,當承包農地的農戶家庭中的一人或幾人死亡,承包經營仍然是以戶為單位,承包地仍由該農戶的其他家庭成員繼續承包經營;當承包經營農戶家庭的成員全部死亡,由于承包經營權的取得是以集體成員權為基礎,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歸于消滅,不能由該農戶家庭成員的繼承人繼續承包經營,更不能作為該農戶家庭成員的遺產處理。

案例索引: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9年第12期(總第158期)。

 

2.時某訴于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山東省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威民一終字第597號)


裁判要旨:家庭承包戶成員因短期外出或暫時遷移等原因,將以家庭名義承包的口糧地流轉給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耕種經營,集體組織亦將土地賬冊轉移至實際耕種人名下并直接向實際耕種人收取該土地的各項費用。此后,原家庭承包戶成員返鄉并以委托代耕(或轉包)為由要求實際承包人返還該土地,而實際耕種人則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已發生轉讓為由進行抗辯。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各自窮盡舉證責任后,仍難以查清土地流轉方式系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還是委托代耕(或轉包),集體經濟組織對此又不予以明確表態。在此情形下,不能僅以土地賬冊已轉至實際耕種人名下并直接向實際耕種人收取土地相關費用,就當然推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已經發生轉讓,而應該采取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證明規則,加重主張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一方的證明責任,在其舉證不能或舉證不足的情況下,應認定雙方系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委托代耕(或轉包)關系,而非轉讓。

案例索引:見于大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系轉讓還是委托代耕的認定》,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09年第2期。

 

3.王甲訴王乙繼承糾紛案


裁判要旨: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三十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農戶成員以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為前提;除非承包地為林地,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系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情況下,農戶成員死亡的,不發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

案例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耕地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成員死亡的,不發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9年第4集(總第40集)。

 

4.潘為平訴盧占平等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法院判決)


裁判要旨:承包人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土地承包合同,依法取得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后,在承包期內,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將其承包的部分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由他人經營;在沒有約定流轉期限的情況下,承包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予以返還。

案例索引:載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監察廳編:《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例選》第十二集。

 

5.李某訴張某返還財產糾紛案(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1〕渝二中法民終字第1627號)


裁判要旨:農村自留地經營權的具體內容由國家政策進行調整,未納入國家法律調整范圍,自留地經營權流轉糾紛不屬于人民法院的主管范圍。

案例索引:見向亮、黃曉英:《自留地流轉糾紛不屬人民法院主管范圍》,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11年第24期。

 

【裁判規則】

 

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期限超過承包期剩余期限的部分無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約定的流轉期限,不得超過原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的剩余期限,否則,超過部分無效,而非整個流轉合同無效。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5頁。

 

2.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或土地農業用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無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象是承包方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是所有權。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不得損害土地所有人的權益。同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否則,相應的流轉合同無效。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5頁。

 

3.家庭承包的士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須依法定方式。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其流轉方式主要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繼承等。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6頁。

 

4.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享有同等條件下的優先權。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在按照市場原則進行的同時,也要注意照顧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利益。為了保護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土地利益,《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5頁。

 

5.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的受讓方須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


一是受讓方必須從事農業生產。從事工業、商業等生產經營的人不得成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受讓方。二是受讓方必須是農戶。企業、城鎮居民等非農戶不能成為受讓方。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291頁。

 

6.家庭承包方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設定抵押的行為無效。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物權法》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該條規定的流轉方式并不包括抵押。)允許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設定抵押權沒有現行法律和國家政策的依據。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審判實踐中的若干疑難問題》,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9年第1集(總第37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118頁。

 

7.未經發包方同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一般無效。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第四十一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以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但須經發包方同意。據此,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將其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他人的,該轉讓合同無效。但是,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7頁。

 

8.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時發包方是否同意必須以其明示為依據。


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時發包方是否同意,主要看雙方轉讓合同書上是否有發包方簽字蓋章,明示同意轉讓。即認定發包方同意必須以發包方的明示為依據,既不能默示同意,也不能推定同意,認定發包方同意必須以發包方的明示為依據。

規則索引:見姜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審判實務若干問題研究》,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8年第3集(總第35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頁。

 

9.發包方不同意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須具備法定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不影響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的放力。發包方不同意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法定理由主要包括:(1)承包方尚不具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穩定的收入來源的;(2)轉讓合同存在強迫簽訂的情形:(3)改變了承包土地的農業用途的;(4)受讓方不具有農業生產經營能力;(5)侵害了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的同等條件下的優先權。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5年第3集(總第23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頁。

 

10.是否備案不影響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的效力。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的備案制度從公示、公信的角度看類似于登記制度,但又不同于登記制度。既然登記都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生效的條件,備案制度更不能成為流轉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389頁。

 

11.情事變更原則在流轉價款糾紛案件中應嚴格適用。


適用情事變更原則對流轉價款予以調整,應當格外注意兩點:(1)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期間應當是法律行為成立后、債之關系消滅之前;(2)在沒有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不得主動援引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5年第3集(總第23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58頁。

 

12.當事人沒有約定士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的處理。


對此,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處理,即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確定流轉期限,如仍不能確定,則視為不定期流轉,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屬于林地承包經營外,承包地交回的時間應當在農作物收獲期結束后或者下一耕種期開始前。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89頁。

 

13.未約定互換期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并非絕對的不定期互換。


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與轉包、出租合同存在根本差異,不能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認定其為不定期的互換。該《解釋》第十七條關于不定期的規定只能適用于轉包、出租這兩種流轉合同糾紛的處理。

規則索引:見姜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審判實務若干問題研究》,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8年第3集(總第35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頁。

 

14.承包人不能與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


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的改變,不是原地塊承包義務的改變,互換后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要履行互換后地塊原來負擔的義務。所以,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要避免因此而打亂不同農民集體的土地權屬,即承包人不能與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89頁。

 

15.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案件的基本原則。


對于轉包、互換、出租等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利歸屬的傳統流轉方式,要以合同嚴守為原則,綜合平衡各方利益;對于入股、合作等新的流轉形式,要注重對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物權的保護力度,對于不改變本權權利主體,通過讓渡占有、使用權能,最大限度發揮物的效用的交易安排,應當予以維護;對于以轉讓方式流轉的,仍要嚴格將“有穩定的非農職業和穩定的收入來源”作為認定合同效力的實質性要件,將發包方同意作為必要的程序要件,最大限度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規則索引:見張勇健:《在全國高級法院民一庭庭長座談會上的總結講話(2013年4月12日)》,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3年第2輯(總第54輯),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37頁。

 

16.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糾紛疑難問題的處理。


主要是:轉包、出租合同沒有約定明確的期限,耕種方種植了生產周期較長的農作物或者經濟類樹木,原承包方要求移走種植物,返還土地;耕種方因無法移走農作物,要求賠償損失。處理此類案件時,應注意:(1)對于種植生產周期較短的農作物的農田,可以考慮由實際耕種人待收獲后再將土地交回。如果種植的是生產周期較長的農作物或者經濟類樹木,則應當在責令實際耕種人交還土地的同時,對其農作物的價值給予相應的補償。(2)根據實際耕種人經營該地塊時間的長短以及已經物化在土地中的資金、勞動,如施肥、土壤改良、增加的小灌溉設施等情況,給予適當補償。(3)在責令實際耕種人交回土地的同時,還應判令原承包人返還其收取的相應的承包費。另外,臨時性的轉包,如代耕,屬于臨時性勞務的承包,是一種雇傭合同關系,不產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移轉。

規則索引:見姜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審判實務若干問題研究》,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8年第3集(總第35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頁。

 

17.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須把握一定界線。


第一,入股應在承包人之間進行,不包括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投入到從事農業生產的工商企業或者公司,也不包括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投資成立農業經營公司。第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農戶以入股形式組織在一起,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收益按照股份分配,而不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作為賺取經營回報的投資。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頁。

 

六、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登記

 

【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二十九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

 

【指導案例】

 

1.郭守利訴鄭榮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沈民〔3〕合終字第111號)


裁判要旨: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交換。互換行為沒有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只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同對互換雙方仍然具有約束力。互換合同與轉讓合同非常相似,互換一方不能以沒有明確約定期限為由,隨時主張解除互換合同。

案例索引:見姜梅、田麗:《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效力及期限的認定》,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22期。

 

2.錢國棟訴錢岳平、錢守治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湖南省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7〕邵中民一終字第374號)


裁判要旨: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未經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備案或者約定互換后將承包地用于非農建設,都不屬于因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無效的情形。

案例索引:載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編:《人民法院案例選(月版)》2009年第2輯(總第2輯)。

 

【裁判規則】

 

1.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采取登記對抗主義。


發包方和承包方就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該流轉合同即發生法律效力,登記并非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合同當事人可以自愿辦理登記,如果當事人在達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合意以后,考慮交易成本等沒有辦理登記,法律上也承認其具有物權變動的效力,只不過受讓人取得的物權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91頁。

 

2.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未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后,當事人進行登記的,登記的法律效力是可以對抗第三人;當事人未經登記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但并不產生導致互換、轉讓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善意第三人”是指,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轉讓人已經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他人,因此,與轉讓人交易,支付了價款,并進行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的第三人。

規則索引:見姜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審判實務若干問題研究》,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8年第3集(總第35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頁。

 

七、承包地的調整

 

【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三十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第十四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二十六條至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五條、第五十五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法釋〔2005〕6號):第五條、第六條。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通知》(2004年6月28日  法〔2004〕124號):第三條。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19日  法發〔2009〕37號):第一條。

7.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于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意見的通知》(1995年3月28日):全文。

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1997年8月27日):全文。

 

【指導案例】

 

張某與某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


裁判要旨: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召開村民會議等方式,作出土地承包方案調整的決定,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對承包權保護等法律規定,侵害承包人權益的,承包人依據《物權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撤銷該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案例索引:見《集體經濟組織作出的土地承包方案調整決定違反法律規定、侵害承包人權益的,依法應予以撤銷》,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4年第1輯(總第57輯)。

 

【裁判規則】

 

1.承包期內發包人調整承包地須符合法定條件和程序。


包括:(1)只有遇到因自然災害承包地嚴重毀損的特殊情形,才能個別調整承包地;(2)特殊情況下的調整只允許在個別農戶之間進行,不得擴大范圍進行調整,更不能在全村范圍內打亂原承包地重新分配、承包;(3)允許個別調整的承包地只限在耕地和草地,不包括林地;(4)個別調整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即,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準;(5)承包合同中約定承包地不得調整的,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調整,包括不得依《農忖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進行個別調整。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93頁。

 

2.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可以適當調整承包地。


這里的“特殊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部分農戶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的;(2)部分農戶的土地被征收或者用于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喪失土地的農戶不愿意“農轉非”,不要征地補償等費用,要求繼續承包土地的;(3)人地矛盾特別突出的。關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一般是指因出生、婚嫁、戶口遷移等原因導致人口變化比較大,新增人口比較多,而新增人口無地少地的情形比較嚴重,又沒有其他生活來源,不調整會直接影響農民基本生活的。能否調整,還要看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是否同意調整,不同意的,也不能調整。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5頁。

 

3.對“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的界定。


由于土地所有者及發包主體的不同,“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的含義是,如果土地是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這里的“村民會議”應當指村集體范圍內的村民會議,即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組成的村民會議;如果土地是由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的,這里的“村民會議”應當指村民小組范圍內的村民會議,即由村民小組成員組成的村民會議。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應當指組成村民會議的全體成員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員;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應當指由村民代表組成的村民會議的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代表。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297頁。

 

4.承包合同明確約定不得調整承包地的,即絕對不得調整。


《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的,按照其約定。”即如果承包合同中約定不得調整承包地的,即使出現了特殊情形,也不得調整承包地。當然,如果發包人和承包人尤其是承包人自愿協商變更的,可以按照變更后的承包合同辦理。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7頁。

 

5.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產生的糾紛處理原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按照不同情況,應分別作出如下處理:(1)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他人,承包人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2)發包方己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與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并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承包方所請求的損失賠償應當以當事人具有過錯為原則,除非承包方能夠證明第三人有過錯,否則承包方的損失僅應由發包方負賠償之責。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5年第3集(總第23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3—54頁。

 

6.承包方要求返還被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的承包地的訴訟請求,應否適用《民法通則》有關訴訟時效制度的規定。


拋開基于物權產生的原物返還請求權是否屬于訴訟時效制度客體的爭論,筆者認為,以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駁回承包方要求返還被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的承包地的訴訟請求的做法是不妥的。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審判實踐中的若干疑難問題》,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9年第1集(總第37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119頁。

 

八、承包地的收回

 

【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第一百三十一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五條、第五十四條。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年7月29日  法釋〔2005〕6號):第五條、第九條。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涉農案件審判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通知》(2004年6月28日  法〔2004〕124號):第三條。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涉農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19日  法發〔2009〕37號):第一條。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00年6月13日  中發〔2000〕11號):七。

 

【指導案例】

 

1.周利華訴江蘇省響水縣南河鎮上王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江蘇省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鹽民二終字第57號)


裁判要旨: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中的“小城鎮”,是指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及縣以下小城鎮。設區的市所轄鎮不屬于上述“其他建制鎮”的范疇,而應屬于該條第三款中的“設區的市”的范圍。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所轄城鎮并轉為非農業戶口,承包方即不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地,以體現社會公平。

案例索引:見李克才:《設區的市所轄鎮不屬于小城鎮》,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12期。

 

2.李桂云訴董子慶、赤峰市松山區城子鄉海蘇溝村民委員會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判決)


裁判要旨:享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婦女已經離婚并外出打工,但其戶口仍然在原村,發包方不得以“戶在人不在”為由,擅自將婦女的承包地收回,并將承包地轉包他人,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案例索引:載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編:《全國法院再審典型案例評注(下卷)》。

 

3.崔鳳仙訴謝金相、山東省臨清市北關有限責任公司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06〕聊民再終字第6號)


裁判要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放棄應以承包人明示為標準,發包人以承包人不愿意再耕種承包的土地或在發包人另行發包時未提出異議為由,主張承包人已放棄其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的,不予支持。

案例索引:載奚曉明、孫中華主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訴訟案例指導》,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裁判規則】

 

1.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只要作為承包人的家庭在承包期內還存在,發包人都不得收回承包地。


比如承包人家庭中的一人或者數人死亡的;子女升學、參軍或者在城市就業的;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承包人在農村從事各種非農產業的;承包人進城務工的等。只要作為承包人的農戶家庭沒有消亡,發包人都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為避免已有承包地的承包人的繼承人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允許發包人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規則索引: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7—298頁。

 

2.《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發包人可以收回承包地。


即《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明確的是,只有在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和“轉為非農業戶口”同時具備的情況下,發包人才可以收回承包地,而且,可以收回的承包地也只限于耕地和草地,不包括林地。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96頁。

 

3.承包方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有權保留承包地。


《農村士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當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對于“小城鎮”,《農村土地承包法》沒有作出明確界定。結合該法規定,可以理解為除設區的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鎮,包括縣級市、建制鎮、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及縣級以下小城鎮。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95頁。

 

4.發包人違法收回承包地,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發包方違反土地承包法規定收回承包地,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據此,當發包人違法收回承包方的承包地,侵害其土地承包經營權,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從而得到物權法上的救濟。

規則索引:見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頁。

 

5.認定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土地應嚴格限定。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方。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上述規定程序的,不得認定其為自愿交回。

規則索引:見辛正郁:《〈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5年第3集(總第23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5頁。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圖文還算靠譜,請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或者選擇查看公眾號并關注,即可持續接收本公號資訊;您還可以在本公號中點擊右上角頭像,選擇查看歷史消息,獲取往期資訊。只推硬邦邦的實務干貨,是我的宗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明確:土地承包糾紛八類受理一類告知一類不受理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若干問題解答
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國有土地使用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思考
從不動產登記角度看新《農村土地承包法》
兩類物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之異同研究 丁關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大兴区| 邵武市| 油尖旺区| 诸暨市| 白玉县| 宁晋县| 格尔木市| 神农架林区| 陇川县| 南京市| 灵石县| 宜川县| 龙井市| 民和| 仪征市| 红原县| 浮山县| 南雄市| 澄迈县| 松滋市| 微博| 韶山市| 五常市| 鹤庆县| 阿拉尔市| 奈曼旗| 搜索| 霞浦县| 综艺| 凤阳县| 斗六市| 即墨市| 许昌市| 伊吾县| 科尔| 河南省| 徐水县| 涞水县| 兴业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