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義網
5月27日,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未成年人檢察工作30年的有關情況,通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優秀品牌,發布典型案例。程丁 攝
最高人民檢察院5月27日召開發布會,通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30年的有關情況和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據介紹,30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日趨專業和規范,初步形成了符合司法規律和未成年人特點的特殊司法理念、工作機制和工作規范,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未成年人檢察隊伍,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1986年6月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成立全國第一個少年起訴組至今,我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已經走過了30年發展歷程。”最高檢新聞發言人王松苗表示,經過30年不懈努力,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呈現出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專門機構和專業化、規范化建設都取得長足進步,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王松苗告訴記者,在檢察官的幫助下,一大批因實施犯罪或者受到犯罪侵害而陷入困境的孩子得以回歸社會,長大成才,千萬個受到傷害的家庭找回幸福安寧。據悉,2003年至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經審查批準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萬余人,不批準逮捕16萬余人,起訴108萬人,不起訴5萬余人;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嚴厲懲治了一大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盡力對未成年被害人進行關愛救助。
檢察機關還努力推動專門化專業化建設,截至2016年3月,全國共設立有編制的未成年人檢察專門機構1027個,在公訴部門下設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專業辦案組1400多個;不斷整合、深化未成年人保護職能,逐步形成了“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模式,力求對未成年人進行全程、系統的保護。未成年人檢察部門由主要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發展到同時辦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此基礎上又探索開展涉及未成年人的刑罰執行檢察、民事行政檢察業務,工作內容日趨豐富多元。
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共開展社會調查6萬多人,落實合適成年人到場22萬多人,申請法律援助15萬多人,開展親情會見4.8萬多人,決定附條件不起訴1.1萬多人,進行犯罪記錄封存12萬多人。
對此,王松苗向記者介紹,檢察機關探索發展了一系列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特殊的訴訟程序和訴訟制度。各級檢察機關立足實際,探索、完善了社會調查、親情會見、合適成年人到場、強制辯護、附條件不起訴、分案起訴、犯罪記錄封存、心理干預等一系列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制度,大大提高了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效果。許多探索被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吸收,為完善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治體系作出了貢獻。
經過30年的培養、傳承、積累,檢察機關還鍛造了一支專業化未成年人檢察隊伍。全國現有7000多名檢察人員奮斗在未檢工作一線。“實踐證明,他們精于辦案、長于幫教、善于溝通、敢于創新,一批優秀的、受到社會高度認可的未檢團隊和未檢檢察官成為檢察工作的品牌。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為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奉獻著自己的熱情、愛心和專業智慧,成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寶貴財富。”王松苗說。
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杰還通報了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優秀品牌。“這些檢察官和未檢團隊的先進事跡,是全國7000多名未檢檢察人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全國未檢干警將以他們為榜樣,立足崗位、求真務實、積極作為、擔當奉獻,以法治的名義,守護好孩子們的未來,推動未成年人檢察事業再續輝煌。”張志杰說。
發布會上,最高檢還發布了10起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涉及未成年人檢察“捕、訴、監、防”各項職責,展示了檢察機關全力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地關愛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做法。(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