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偵案件中詢問、訊問筆錄的制作
作者:武小潮(陜西省岐山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員,從事反貪工作16年)
在辦理自偵案件(按照官方說法叫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過程中,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種類的筆錄,如詢問筆錄、訊問筆錄、搜查筆錄、現場勘查筆錄等。而詢問筆錄、訊問筆錄在辦理證據相對單一,言辭證據較多的自偵案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是職務犯罪偵查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審查決定逮捕、審查起訴乃至審判活動的先決條件。在當前我們工作中,詢問筆錄和訊問筆錄往往容易混淆,容易出現問題,今早看到同類文章和百科君約稿,一時手癢,就自偵案件中詢問筆錄、訊問筆錄容易出現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自偵案件中詢問筆錄、訊問筆錄的區別
這兩種筆錄都有合法性、規范性、強制性等特征,相同特點很多,這里主要談一下區別。
自偵案件中詢問的對象時證人、被害人,訊問的對象是犯罪嫌疑人,因此制作詢問筆錄和訊問筆錄所使用的法律文書不同。詢問使用詢問通知書,訊問使用傳喚證或者拘傳證,訊問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另外使用法律文書,但必須在提押證中注明。不能用傳喚證、拘傳證來詢問證人,否則有暴力取證、采用羈押、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方式非法獲取證言的嫌疑,也不能用詢問通知書來訊問犯罪嫌疑人,否則犯罪嫌疑人及辯護人容易辯解自首,也違反關于訊問時間最長12小時,特殊情況下24小時的時限性規定。
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詢問證人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傳喚、拘傳的持續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不得超過24小時,兩次傳喚間隔不得少于12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的方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必要時,也可以通知證人到人民檢察院提供證言。由此可見,詢問證人的地點有五個,即現場、證人所在單位、證人住處、證人提出的地點、人民檢察院。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詢問證人應當個別進行,二是在證人提出的地點進行詢問的,必須在筆錄中予以注明。訊問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縣內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現場發現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口頭傳喚(好像筆者從未遇到過現場發現職務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在羈押場所進行。
詢問證人、被害人,應當首先問明證人的基本情況以及與當事人的關系,不得向證人泄露案情,以保持證言的客觀真實性;訊問犯罪嫌疑人應當先查明他的基本情況,訊問其是否有犯罪行為,讓其陳述有罪的犯罪事實或者作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請求自行書寫供述的,檢察人員應當準許,必要時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親筆供詞必須讓犯罪嫌疑人簽名、捺指印并注明日期,檢察人員在首頁右上方寫明“于某年某月末日收到”,并簽名。
二、制作詢問筆錄、訊問筆錄需要注意的問題
詢問筆錄、訊問筆錄是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的名稱,不能冠以調查筆錄、談話筆錄等名稱,根據律師法規定,律師制作的是調查筆錄。
詢問、訊問的地點、時間必須載明,實踐中往往重視了開始時間而忽略了結束時間,辯護人容易從訊問時間提出非法證據排除。
制作詢問筆錄、訊問筆錄的檢察人員必須簽名。現在檢察系統已普及無紙化辦公、電子筆錄,但在制作詢問筆錄和訊問筆錄時,檢察人員必須親筆簽名,不得打印或代簽,這是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二百零七條明文規定的。否則形式上的不合法甚至會影響整個筆錄的法律效力,辯護人往往以詢問、訊問的檢察人員少于二人、有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借口提出非法證據排除。筆者的經驗是為便于偵查監督、公訴、審判環節的人員閱卷,筆錄的首頁使用打印的檢察人員名字,容易辨認,在筆錄尾部,有詢問人、訊問人、記錄人親筆簽名,既美觀又符合法律規定。
注意詢問筆錄和訊問筆錄的套話并不一致,并且不能混用。制作上述筆錄,首先要出具人民檢察院證明文件,主要指傳喚證、拘傳證、詢問通知書等法律文書。也包括證明檢察人員身份的證件,如工作證、執行公務證等,并將出示工作證件、當事人查驗工作證件記明筆錄。其次,詢問證人、被害人必須告知證人、被害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法律責任,一般應記載為“……你有義務如實回答我們的提問及提供證據,作偽證、說假話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你聽清楚了沒有?”這一點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和刑事訴訟規則第二百零六條明文規定的。
筆者遇到過證人出庭推翻以前在檢察機關做的證言,公訴人詢問原因時,證人回答是他在檢察機關接受詢問時說了假話,因為他不知道應當如實提供證言、證據,也不知道作偽證要負法律責任,造成控訴方很尷尬。訊問犯罪嫌疑人時,必須記載清楚犯罪嫌疑人對與本案無關的提問,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告知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一般記載為“……你有義務如實回答我們的提問,你有權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的提問,如果你有犯罪事實,能夠如實向我們供述的話,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可以對你從寬處理?!?/p>
按照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九十七條,應當首先訊問其基本情況(一百九十七條關于基本情況的順序立有個BUG,漏掉了性別),鑒于職務犯罪案件中職務的重要性,對犯罪嫌疑人的履歷要詳細訊問并記載,為以后調取職務身份方面的證據提供線索和方向,然后讓其有罪的陳述或者做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同步錄音錄像的,必須在筆錄中記明。訊問結束前,必須訊問犯罪嫌疑人的辯解意見,一般記載為“……你還有什么辯解或者說明的問題?”否則辯護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后容易以檢察人員未讓其行使辯護權做文章。而詢問筆錄一般記載為“……你還有什么補充或者說明的問題?”這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二者不可混淆,一定注意區分應用。
注意詢問筆錄、訊問筆錄交當事人核對后,應該寫明“以上筆錄我看過(向我宣讀過),和我說的相符?!蓖瑫r簽名、蓋章、捺指印并注明日期,這是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九十九條明確規定,不能寫成“以上筆錄看過,屬實”、 “以上筆錄看過,和我說的一樣”等不規范的用語。對當事人的“看過(宣讀過)”、 “相符” 等字眼要嚴格檢查,必要時讓其重新書寫,避免當事人故意寫成潦草的“沒看過(宣讀過)”、“不相符”等。這些字眼上讓其捺指印。
對筆錄編好順序和頁碼,每頁筆錄下方及每頁頁碼上讓其捺指印,有涂改的地方一定要捺指印,萬一當時疏忽,一定找當事人補正,并注明補正時間、地點并捺指印。多次詢問、訊問的筆錄注明先后次序,以便客觀的反映當事人的思想變化過程,體現其態度,為以后的偵查監督、審查起訴部門閱卷提供便利。
在詢問、訊問中,對于當事人的一些肢體語言注意詳細記載,比如訊問犯罪嫌疑人犯罪細節時,犯罪嫌疑人有心理斗爭的過程,有時會亢奮的辯解,有時會沉默不語、搓手等,這些肢體語言在筆錄中記載清楚,進行情景再現,還原整個詢問、訊問的全過程,客觀真實的反映當時的情況,體現其心理斗爭的過程,從而更好的揭露犯罪。
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自偵案件制作筆錄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應該注意的細節進行了淺顯的探討,希望對新進的檢察人員有一個解釋筆錄中的套話及其依據是筆者的初衷。今早在檢察百科看到約稿,4個小時寫成本文,難免有錯誤漏洞,希望同行批評指正,拋磚引玉吧。
2016年6月23日
贈書活動第三季,正在進行中。敬請參與。
檢察百科投稿信箱:jcy_lj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