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易傳下》句譯

《系辭傳下》句譯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八卦生成而排列起來,萬物的象征就在其中了;由八卦重為六十四卦,六爻的位置就在其中了;剛柔二爻相互推移,卦爻的變化就在其中了;卦爻之下寫上辭句而指明吉兇,人的行動也就在其中了。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

吉兇悔吝都是出于人們的行動;陽剛陰柔是確立一卦的根本;變化會通是要趨向合宜的時機。

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人事之吉兇在于以正道取得勝利;天地之規律在于以正道顯示于人;日月之道在于以正道煥發光明;天下的變動都統一于正道。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①。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天道剛健,將平易顯示給人;地道柔順,將簡約顯示給人。卦爻,是效法此種道理的;卦象,是模仿此種情態的。

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②;功業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

爻和象發動于卦內,吉和兇表現于卦外;功績事業體現在變通上,圣人的情感體現在卦爻辭中。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人③。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最根本的性質是化生萬物,圣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統治地位。用什么來守護地位?用人才。用什么來聚集人才?用財富。治理財富,端正言辭,禁止民眾為非作歹,就叫做合宜。

注釋:①乾指天,坤指地。確然,剛健的樣子;隤然,柔順的樣子。②內指卦內,即卦爻之象;外指卦外,即人的行動。并不是指下卦為內,上卦為外。③人,通行本為“仁”字。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古時候伏羲治理天下,他抬頭觀察天文氣象,俯身觀察地理形狀,觀察飛禽走獸的紋理,以及適宜在地上生長的草木,近的取法人的身體,遠的取象各種物形,于是開始創作八卦,用來會通天地之性質,分類萬物之情狀。

作結繩而為罔罟①,以佃以漁,蓋取諸《離》。他發明了編結繩子的方法而織成羅網,用來打獵捕魚,大概是吸取了《離卦》的象征。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②,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伏羲去世之后,神農繼之而興。他砍削樹木制成鋤,揉彎木干制成犁,這種耕耘工具的好處,是可以教導天下百姓耕作生產。這大概是吸取了《益卦》的象征。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他又在日中建立集市,招致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貨物,進行交易,各得所需,然后退去。這大概是吸取了《噬嗑卦》的象征。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神農去世之后,黃帝、堯、舜又先后繼之而起。他們變通前人的器物、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神妙地加以創造,使百姓方便有利。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事物的變易,總是達到窮極就要變,變了就會通暢,通暢了就能夠長久。所以“有上天保佑,吉祥,沒有什么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黃帝、堯、舜創制衣裳而天下大治,大概是吸取了《乾》《坤》兩卦的象征。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③,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他們挖空樹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槳楫,舟船槳楫的好處,是可以渡過江河,直達遠方,從而便利天下,大概是吸取了《渙卦》的象征。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他們用牛馬駕車,拖運重物,直達遠方,從而便利天下,大概是吸取了《隨卦》的象征。
重門擊柝④,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他們設置多重門戶,夜間敲梆警戒,以防備暴徒強盜,大概是吸取了《豫卦》的象征。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他們斬斷木頭做成杵,挖開地面搞成臼,杵臼的好處,是可以讓萬民獲益。這大概是吸取了《小過卦》的象征。
弦木為?、荩吣緸槭?,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他們加弦于彎木制成弓,削尖樹枝做成箭,弓箭的好處,是可以威懾天下。這大概是吸取了《睽卦》的象征。
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遠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后代的圣人建造房屋,改變了人們的居住方式,上有棟梁下有檐宇,用來躺避風雨,大概是吸取了《大壯卦》的象征。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⑥,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古代人喪葬,只用柴草厚厚地包裹遺體,掩埋在荒郊野外,不修墳墓也不植樹,服喪日期也沒有定數。后代圣人發明棺槨,改變了人們的喪葬習俗,大概是吸取了《大過卦》的象征。
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⑦,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遠古的人用繩結記數處理事務,后代圣人創造文字,刻在竹簡之上,改變了人們的記事方法,百官用來處理政務,萬民用來察考事情。這大概是吸取了《夬卦》的象征吧。

注釋:①罔,古代的網字。罟,也即網。罔罟,也就是羅網?!、跀郏诚鳌q?,古代的木鋤,形狀似鍬。耒,古代耕地的曲木,即犁?!、圬冢_,也指挖空。剡,削尖。④柝,古代巡夜用的木梆子。?、菹?,用作動詞,弦木即彎木而上弦。弧即木弓。⑥封,聚土為墳。樹,指植樹。不封不樹,是古代純樸的喪葬習俗。?、邥肝淖?。契,指刻文字于竹簡之上。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①;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所以《周易》一書,它的本質特征就是卦象;卦象,就是模仿外物的形象。卦辭,就是裁斷一卦的吉兇;六爻之象及其爻辭,就是仿效天下萬物之變動的。所以人的行動就會產生吉兇、悔恨、羞辱等不同的結果。

注釋:①彖,指卦辭。材,與“裁”字相通,即裁度判斷的意思。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①。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陽卦中陰爻多,陰卦中陽爻多。那是什么緣故呢?因為陽卦以奇為主,陰卦以偶為主。這兩者各自說明什么德性品行呢?陽卦一個君主兩個百姓,是君子之道;陰卦兩個君主一個百姓,是小人之道。

注釋:①奇,指陽卦中陽爻為奇數,如震、坎、艮三卦為陽卦,都是一個陽爻。耦,即奇偶之偶,指陰卦中陽爻為偶數,如巽、離、兌三卦為陰卦,都是兩個陽爻。一說,奇偶,指卦爻的畫數,如震卦一陽二陰為五畫為奇;巽卦一陰二陽為四畫為偶。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周易》說:“來來往往不間斷,同伴隨了你的愿?!?br>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虛?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孔子解釋說:“天下的事情何必思索,何必憂慮?天下的事情,途徑雖殊異,其歸宿則相同;意見雖千百,其結果則同一,何必過多思慮?正如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交互推移必然歸于(方能)生出光明;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交互推移必然歸于形成年歲。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①;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strong>
往,就是屈;來,就是伸。一屈一伸相互召感,就必然產生利益。尺蠖毛蟲彎曲其腰,是為了向前伸展;龍蛇冬天蟄伏,是為了保存生命。人類精細地研求義理,進入神妙的境地,是為了能夠運用;便利器用,身有所安,是為了提高道德境界。除此之外,都不必加以追求。窮盡事物神妙變化的道理,就是最高的的德行?!?/div>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周易》說:“被滿地亂石絆倒,手上扎了蒺藜,進到他的屋,不見他的妻,兇?!笨鬃咏忉屨f:“不應當受困的地方而被困,其名譽必然受到侮辱;不適宜依靠的東西而去依靠,其生命必然遭遇危險。既受侮辱,又遇危險,死亡的日期即將來臨,怎么可能見到他的妻?”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②,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strong>

《周易》說:“公爵射那落在高墻上的隼,射中了,沒有什么不利的?!笨鬃咏忉屨f:“隼,是一種禽鳥;弓矢,是一種器械;發矢射隼的,是人。君子身上預藏器具,等待時機,付諸行動,哪會有什么不利呢?一旦行動,毫無阻礙,所以外出一定有收獲。這是講先備好現成的器械然后再行動的道理?!?/p>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兑住吩唬?屨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strong>

孔子說:“小人不知羞恥,不明仁德,不懼怕正理,不奉行道義,(?)不見到好處就不愿勤奮,不受到威脅就不知警惕。受到小的懲罰而獲得大的警戒,這是小人的幸運?!吨芤住氛f:'帶上腳枷,砍掉腳趾,不受責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兑住吩唬?何校滅耳,兇。'”

“不積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積累惡行不足以滅身。小人把小善看成沒有益處的事而不去做,把小惡看成無傷大體的事而不改正,所以惡行積累得無法掩蓋,罪過擴大到不可挽救。所以《周易》說:'肩上帶枷,割去耳朵,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說:“凡是傾危的,在于安于其地位;凡是滅亡的,在于保持其生存;凡是禍亂的,在于自以為治理。因此,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所以能夠身安、國治而家庭可保。《周易》說:'將要滅亡,將要滅亡,好像拴在桑樹叢上那樣安然無羔。'”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 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孔子說:“才德淺薄而地位尊高,知慧狹小而圖謀宏大,力量微弱而肩負重任,很少有不召來災禍的?!吨芤住氛f:'鼎腳折斷,弄灑了王公的美食,濕漉漉粘乎乎的一片,兇。'就是講不勝任的情況?!?/p>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③,其知幾乎!孔子說:“能夠知曉變化的苗頭,算是達到神妙境界了吧?君子與在上的人交往不諂媚,與在下的人交往不輕慢,可以說是知曉變化的苗頭吧。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④。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幾,就是事物變動的微小征兆,吉兇預先出現的端倪。君子發現變化的苗頭就立即行動,決不等待一天。
《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周易》說:'像巖石一樣堅定不移,不到一天,守貞則吉利。'既然像巖石一樣堅定不移,何必要用一天?這是斷然可知的。君子既知微又知彰,既知柔又知剛,必然得到萬民的仰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兑住吩唬?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孔子說:“顏回這位弟子,他的道德大概接近完美了吧!一有過失,沒有不自知的;一知過失,沒有再重犯的。這就是《周易》所說:'不遠就復歸,不會導致悔恨,最吉利。'”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⑤。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之氣交融滲透,萬物化育而醇厚;男女陰陽交合精氣,萬物化育而創生。《周易》說:'三人同行,會有一人離開;一人獨行,會得到朋友。'就是講歸于一的道理?!?/p>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孔子說:“君子先安定自己的處境,然后才試圖行動;先平心靜氣,然后才有所談論;先確定交情,然后才求助于人:君子做到了這三條,就可以得到保全。
危而動,則民不與也⑥;懼而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相反,如果冒險行動,別人就不會贊助;如果內心惶恐而發表議論,別人就不會響應;如果沒有友誼就向人求助,人家也不會幫助;不僅無人助益,還會受到他人的傷害。
《易》曰:'莫或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所以《周易》說:'沒人增益他,有人抨擊他。心中沒有操守,兇。'”

注釋:①尺蠖,屈伸蟲,狀如蠶而細小,爬行時屈其腰,使首尾相就,方能前進,屈中有伸,所以稱為屈伸蟲。②隼,鷹。墉,城墻。③諂,諂媚;瀆,輕慢,不敬。④據高亨校,吉字下當有“兇”字。⑤絪緼,交密之狀,指陰陽二氣交融滲透的狀態。醇,厚,指氣化的過程,凝聚而成物。⑥與,助。下面一個“與”字,有人解為“給予”,以區別兩個“民不與也”,也通。但“不給予”也是不幫助的意思,所以此處不細加區分。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孔子說:“《乾》《坤》兩卦,就是《周易》的門戶吧?乾卦為陽,坤卦為陰。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陰陽的德性相結合,而剛柔二爻的組合又有其體制,從而形成八卦或六十四卦,用來體現天地生物之事,用來與日月神明之德相通。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六十四卦所稱道的名物,盡管繁雜卻不越出乾坤剛柔的變化;考察卦爻辭所表述的事類,或許反映出衰世的意味吧?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①。
《周易》的功用是彰明過去的事跡而察考未來的變化,顯示細微的苗頭而闡明幽隱的道理。
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所以,《周易》開釋卦爻之義,總是名當其實,物辨其類,言中其理,并斷之以吉兇之辭,這樣天下之理就都具備了。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②。
它所稱道的事物之名雖然細小,所取類比喻的事情卻很廣大;它的辭句雖然飾以文彩,其意義卻十分深遠;其言語雖然曲折彎轉,然而卻切中事理;所論之事雖然廣泛而明顯,但其道理卻深刻而幽隱。
因貳以濟民行③,以明失得之報④?!?/strong>
它憑藉人們有所疑惑,指導百姓的行動,說明得失的緣故?!?/div>

注釋:①而微顯闡幽,據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考證,當作“顯微而闡幽”。①②肆,直白,放肆,可解釋為廣泛、明顯。③貳,疑惑。濟,相助,此謂卦爻辭對人們的指導作用。④報,酬答。此引申為酬答的緣由。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周易》的興起,大概在中古時代吧?創作《周易》的人,大概心懷憂患吧?
是故《履》,德之基也;因此,《履卦》,是修養道德的基礎;
謙》,德之柄也; 《謙卦》,是修養道德的要柄;
復》,德之本也; 《復卦》,是修養道德的根本;
恒》,德之固也; 《恒卦》,是鞏固道德的前提;
損》,德之修也; 《損卦》,是修補道德的方法;
《益》,德之裕也; 《益卦》,是擴充道德的途徑;
《困》,德之辨也;《困卦》,是辨別道德的要領;
井》,德之地也; 《井卦》,是保持道德的處所;
巽》,德之制也?!顿阖浴?,是調節道德的規范。
履》,和而至;   《履卦》,使人和順而達到崇高;
《謙》,尊而光; 《謙卦》,使人被尊敬而更光明;
《復》,小而辨于物;《復卦》,使人在微小之處就能辨別事物的善惡;
《恒》,雜而不厭;  《恒卦》,教人在邪正相雜中修德不倦;
《損》,先難而后易;《損卦》,教人先難而后易;
益》,長裕而不設;《益卦》,教人不斷增進道德而不造作;
困》,窮而通;《困卦》,教人身處困境而道德通達;
井》,居其所而遷;    《井卦》,教人安居其位而施德于人;
《巽》,稱而隱?!顿阖浴?,教人處事得宜而不顯露形跡。
履》以和行; 《履卦》,用來調和人的行為;
謙》以制禮;  《謙卦》,用來調整禮節;
《復》以自知;《復卦》,用來自知過失:
《恒》以一德;  《恒卦》,用來專守一德;
《損》以遠害; 《損卦》,用來遠離禍害;
《益》以興利; 《益卦》,用來增加福利;
《困》以寡怨;《困卦》,用來減少尤怨;
《井》以辨義;《井卦》,用來明辨道義;
《巽》以行權。《巽卦》,用來隨時應變。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周易》這部書,是任何人都不能離開的;但它所體現的道理卻在于屢屢遷移。
變動不居,周流六虛①,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爻象變動不止,循環流轉于六位之間,上下往來沒有固定的常規,陽剛陰柔相互變易,不可確立一個常定不變的綱要,只能順應變化的趨向。
其出入以度外內②,使之懼,又明于憂患與故。
爻象出入于外卦和內卦,以此度量卦的吉兇,使人知道有所警惕,又能明白憂患與事故。
無有師保③,如臨父母。
雖然沒有師保的教導和監護,也好像面臨父母的教誨一樣。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④,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首先要尋求卦爻辭的意義,然后揆度它所指示的方向,就可以把握事物變化的常規。假如沒有真正懂得《周易》的人,那么《周易》之道又怎能憑空推行呢。

注釋:①六虛,指某卦的六爻之位。②外,指外卦,即一卦的上卦;內,指內卦,即一卦的下卦。一說本卦為內,變卦為外,也通。③師保,古代負責教導貴族子弟的師傅或監護人。④率,順著。揆,推測揣度。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周易》這部書,是以考察事物的開始,探求事物的終結,作為自己的本質特征。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一卦六爻相互錯雜,只是體現特定時態中的物象。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初爻的象征難以知曉,上爻的象征容易把握,這是因為前者為本始,后者為末尾的緣故。初爻的爻辭比擬事物的開端,上爻的爻辭確定事物的結局。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至于錯雜各種物象,具列事物的性質,分辨它們的是非,要是沒有中間四爻就不能完備。
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
是??!這樣要求得存亡吉兇,也就居然可知了。
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聰明睿智的人只要一看卦辭,對全卦的意思就領悟一大半了。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第二爻和第四爻功能相同而位置有異,它們所表現的吉兇利害也不相同:第二爻爻辭多有美譽,第四爻爻辭多含警惕,因為它靠近君位。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陰柔的道理,不利于在遠處的;然而第二爻大多數無咎,是由于它柔順而守中。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第三爻和第五爻功能相同而位置有異:第三爻爻辭多言兇險,第五爻爻辭多論功勛,是因為它們貴賤等級不同。如果陰柔居此,便有危險;如果陽剛居此,就能夠勝任吧?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周易》這部書,內容廣大,無所不包:含有天的道理,含有人的道理,含有地的道理。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兼有天地人三才(三個方面)而各以兩畫代表,所以一卦有六爻。六爻,不是別的,就是天地人三才的道理。
道有變動,故曰爻①;爻有等,故曰物②;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天地人之道在于變動,所以稱為爻;六爻各有貴賤差等,所以稱為物;物象交互錯雜,所以叫做文。文理錯綜,有恰當有不恰當,所以吉兇就產生了。

注釋:①爻的特點在于上不往來,剛柔變易,以此效法天地之道的變動,所以圣人設卦之時,稱此為爻。②六爻在一卦之中區分陰陽貴賤之位,也即劃分為不同的類別,象事物區分為不同的種類一樣,所以卦中六爻也可以視作物。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
《周易》的興起,大概是在殷朝末年,周國()德業隆盛的時候吧?大概是在周文王受到殷紂王迫害的時候吧?所以卦爻辭多有憂危之義。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警惕自??梢允谷似桨?,掉以輕心可能導致傾覆敗亡;這個道理十分弘大,任何事物都不例外。
懼以終始,其要無咎①,此之謂《易》之道也。
始終保持警懼,其要旨在善于補過,這就是《周易》的道理。

注釋:①據《系辭上傳》所說,無咎就是講善于補過。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乾,是天下最剛健的象征,它的德行是永久平易,卻告人以險難之事;坤,是天下最柔順的象征,它的德行是永久簡約,卻告人以阻塞之事。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①,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②。
因此,能悅人之心,能解人之慮,斷定天下之吉兇,促使天下之人勤勉不息。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所以,遵循《周易》的變化之道有所作為,吉祥的事物就會出現;觀察卦爻的象征,就能知曉制器的方法;占問事情的吉兇,就能預知未來的結果。
天地設位,圣人成能。人謀鬼謀③,百姓與能。
天地各居上下之位,圣人成就其化育萬物的功能;圣人謀劃,利用卜筮,百姓贊助其行動。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八卦用卦畫形象告示其象征,卦爻辭用事物的情態言說其道理。
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
剛柔二爻雜居于一卦之中,或吉或兇也就顯現出來了。爻象的變動用利害來說明,吉兇的判斷隨情態而變遷。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④,遠近相取而悔吝生⑤,情偽相感而利害生⑥。
剛柔爻象或相愛或相惡,彼此排斥,就有了吉兇的區分;或遠應或臨近,相互資取,就產生出悔恨和羞辱;或誠實或虛偽,相互交感,就產生出利益和禍害。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⑦。或害之⑧,悔且吝。
凡是《周易》所說的情況,如果相互交接的兩爻配合不當,就必定兇險?;蛘呤艿狡渌车膫Γ搽y免悔恨和羞辱。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將要背叛的人,他的言語一定慚愧不安;內心疑惑的人,他的言語一定分歧散亂;善良的人言語少,浮躁的人話語多;誣蔑好人的人,他的言語必然游移不定;玩忽職守的人,他的言語必然曲折彎轉(吞吐不展)。

注釋:①朱熹《周易本義》認為,“侯之”二字是后人誤加的。②亹亹,勉勉,即勤勉不息之意。③人謀鬼謀,按王夫之《周易內傳》所說,將四十九根蓍草依一定的程序四營十八變,求得卦象,這是人謀;任意分而為二,多少出于無心,最后求得什么卦象,也非人力所能安排,屬于鬼謀。④愛惡,指剛柔爻象相互配合或相互敵對;相攻即相互排斥。⑤遠,指上下卦爻位相互對應。近,指爻位相臨近。相取,即互相資取。如果取舍不當,如剛柔不相應,或柔爻乘騎剛爻,則生悔吝。⑥情偽即誠偽,表示剛柔的對立。⑦此句是對前三句的概括說明,所以此“近”字不僅指臨近,凡有相比相應關系可以相互交接的兩爻,都可以算作近。不相得,指配合不當。⑧或害之,指爻象之間雖然配合得當,本應吉利,但由于其它爻象加以干涉,仍有悔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靖宇县| 嘉祥县| 河北区| 亚东县| 康保县| 滁州市| 陇西县| 高青县| 崇文区| 桃园县| 玉屏| 丽水市| 宜宾县| 永泰县| 临湘市| 牡丹江市| 石台县| 建瓯市| 湖州市| 宝山区| 安庆市| 抚宁县| 稷山县| 白玉县| 黔西| 余干县| 林周县| 吴堡县| 喀什市| 建瓯市| 嘉荫县| 正镶白旗| 资阳市| 小金县| 徐闻县| 明水县| 同仁县| 辰溪县| 甘洛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