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3平米的魚菜共生系統,1年可以結出100多斤瓜果蔬菜以及三四十只可以吃的魚——的確是收獲頗豐!不管是葉菜還是瓜果類,都可以在魚菜共生系統中茁壯成長。

和土壤種植比起來,水耕的栽培方式對于城市家庭來說有諸多好處:
- 避免土壤中帶進的蟲卵;
- 下大雨時不會造成土壤從花盆里被沖出、阻塞陽臺水管;
- 避免更換營養液時倒掉的廢水造成的水體污染;
- 用養魚的水取代營養液,回收魚類產生的廢物;
- 節省水;
- 不會因為忘記澆水或者澆水過多而導致植物死掉。
有這么多好處的魚菜共生,究竟有什么奧秘呢?
什么是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未來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魚菜共生耕作體系有以下幾種模式:
1、閉鎖循環模式:養殖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后,以循環的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過濾后,又把處理后的廢水返回至養殖池,水在養殖池、濾液床、種植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循環。
2、開環模式:養殖池與種植槽(或床)之間不形成閉路循環,由養殖池排放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養殖池補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該模式。
根據種植部份的技術差異又分為以下幾種共生方式:
1、直接漂浮法(比如艾維農莊的魚菜共生):用泡沫板等浮體,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進行水培;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雜食性的魚會有吃食根系的問題存在,需對根系進行圍篩網保護,較為繁瑣,而且可栽培的面積小,效率不高,魚的密度也不宜過大。
2、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如下圖):兩者之間通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接,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循環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循環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循環。這種模式可用于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

3、養殖水體直接與基質培的灌溉系統連接(如本文將要介紹的DIY):養殖區排放的廢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環至基質槽或者栽培容器,經由栽培基質過濾后,又把廢水收集返回養殖水體,這種模式設計更為簡單,用灌溉管直接連接種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環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較為高大植物的基質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質必須選質豌豆狀大小的石礫或者陶粒,這些基質濾化效果好,不會出現過濾超載而影響水循環,不宜用普通無土栽培的珍珠巖、蛭石或廢菌糠基質,這些基質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導致系統的生態平衡破壞。
4、水生蔬菜系統:這種方式就如中國的稻魚共作系統,不同之處在于養殖與種植分離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塊鋪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構建水生蔬菜種植床,把養殖池的水直接排放農田,再從另一端返還叫集回流至養殖池,這樣廢水在防水布鋪設下無滲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濾化廢液,同樣達到良好的生物過濾作用,有點類似自然的的沼澤濕地系統。如茭白與魚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該系統設計。
魚菜共生技術原理簡單,實際操作性強,可適合于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也可用于小規模的家庭農場或者城市的嗜好農業,具有廣泛的運用前景。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魚及菜之間比例的動態調節,普通蔬菜與常規養殖密度情況下,一般一立方水體可年產50斤魚,同時供應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魚菜共生體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體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積,就可基本滿足3-5人家庭蔬菜及魚產的消費需要,是一種極適合城市或農村庭院生產的農耕模式,也是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主體技術與趨勢。
新車間創始人李大維正在推廣適合家庭的魚菜共生方法,來聽聽他在“一席”的演講吧!
李大維一席演講:“魚便便的魔力”
DIY魚菜共生
我們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小型的魚菜共生設備!(制作方法來自李大維http://blog.shanghaiaquaponics.com/zh)
簡單的魚菜共生可以叢身邊容易取得的材料做,這里用簡單的宜家箱子加上五金店容易買到的PVC水管,和淘寶上淘的水泵和陶粒(花鳥市場也買得到)。
準備的材料

- 宜家的Samla箱子;
- 小水泵;
- PVC管子:2條直徑2公分,長13.5公分的PVC管;1條直徑1.5公分,長16公分;一個2公分的彎頭。
制作步驟
1、在上面的箱子打洞,開兩個2公分直徑的孔:

2、管子接到盒子上:這兩根管子一根是進水,另外一根是排水。上面有彎頭的是進水用的,另外一根是排水的:


注意到這個管子上在盒子的內側接近底部的地方有鉆了一個洞,這個洞在進水停止的時候能完全把水排干:

3、連接水泵:把16公分的1.5公分直徑的管子連接到水泵上:

4、安裝水泵:水泵固定在箱子的底下,1.5公分的輸水管套到上面箱子的2公分有彎頭的管子里面,水就透過水泵到上面的箱子里面:

5、加入陶粒:系統加水和喂魚透過排水的那根管子,為了避免管子太小不好喂食和加水,加一個漏斗方便投放食物和加水:

6、把植物種植到箱子里面:

植物放到這個箱子里面有兩個方法:
- 標準的水耕方式,把植物的根直接放入陶粒里面;
- 利用土壤虹吸的特性,把底下有排水洞的花盆直接放到陶粒上稍微接觸到水面,透過虹吸的作用,會均勻的保持土壤的潮濕;
上面陶粒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培養硝化菌,硝化菌需要水分和空氣,所以要用潮汐的方式讓陶粒那一層有干和潮的過程,最簡單的一個做法是把水泵接在定時器上,半個小時開,半個小時關。這個箱子大概是20升左右的水在里面,可以養大概10條的8厘米左右小金魚和一條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