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蒙古族專家吐槽"狼圖騰" 真實草原上狼沒那么神圣
2015年03月03日 10:44
資料圖片
電影《狼圖騰》中表現的人狼情感,在現實中很可能并不存在。
根據姜戎小說《狼圖騰》改編的同名電影,自大年初一上映以來票房累計破5億元。該片取得不俗的票房佳績,還成了人們有口皆碑的現象級電影,本該是件好事;可是最近有幾位作家、學者站出來,批評這部影片及其原著小說。這些批評者一致指出,作品中所說的“狼圖騰”,其實純屬子虛烏有。
蒙古族史上沒有明確圖騰
小說《狼圖騰》于2004年問世后,曾掀起一陣“狼文化”的熱潮。電影取材自部分小說內容,片名沿用了《狼圖騰》。北京作協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從事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缺少歷史依據。
郭雪波長期從事生態文學創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寫過狼的題材,后來還寫過長篇小說《大漠狼孩》,并曾把該作品轉贈給姜戎。之后,姜戎才拋出了這本《狼圖騰》。“《狼圖騰》里有關狼的形象、核心人物和情節,都來自我的小說。我沒跟他計較這些,我計較的是他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
姜戎引用的依據主要是“蒼狼白鹿”的傳說,即《蒙古秘史》開篇一段描述:“孛日帖·赤那與妻豁埃亦·瑪闌勒,渡滕吉思而來”。孛日帖·赤那的意思為紫色狼,豁埃亦·瑪闌勒的意思為花色牝鹿即母鹿。郭雪波認為,這其實是一對夫妻人名,正如趙子龍不是龍,潘金蓮不是花一樣。可姜戎把這直接當做真的“蒼狼”與“母鹿”,稱蒙古人祖先就是狼和鹿。
色音則指出,“圖騰”是西方舶來的概念,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系,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志、象征和保護神。但《狼圖騰》顯然缺少這類證據,蒙古人對狼沒有那么深的感情,更談不上視狼為圖騰。色音表示,整個蒙古族歷史上沒有明確的圖騰,早期信仰薩滿教,15世紀之后普及藏傳佛教,兩者都沒有崇拜狼的儀式。
“以狼為師”完全是臆想
小說《狼圖騰》中的許多歷史細節,也遭到了作家和學者的質疑。
郭雪波指出,成吉思汗的戰旗是九足神鷹,從無狼旗之說。蒙古族作者喇西道爾吉也撰文寫道,電影《狼圖騰》開始約十分鐘,一句臺詞生澀地沖進他的耳朵。片中阿爸畢力格引領陳陣窺視狼群時的那句講解大概是這樣說的:“成吉思汗能夠成功西征,就是學會了狼的戰術。”對此他擔保,他的長輩們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在郭雪波看來,姜戎只是一個漢族知青,當年在草原待過三年而已,并不那么了解蒙古歷史文化。“草原上的獵人靠消滅狼來提高戰術,怎么會以狼為師?成吉思汗的軍事思想是向萬物生靈學習,不可能靠學狼來征服世界。”他認為姜戎完全是在臆想。色音也表示,“以狼為師”沒有具體歷史證據,最多可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受到狼群的啟發,圍攻作戰時會有所模仿,但絕不是以狼為師。
郭雪波從小就見過狼,他說草原牧民對狼恨之入骨,到現在還是如此。“牧民見狼就殺,狼吃羊甚至還吃孩子,誰還敢把狼當作親人。”他覺得小說和電影都在極力美化狼。同為當年插隊知青的作家老鬼也稱,牧民對狼沒好感,因為狼不但吃羊,還進行屠戮。狼進羊群可不是咬死一只,它總要在羊群里玩兒撲殺羊過癮,非一口氣咬死咬傷數十只羊不停止。狼的這一點習性跟獅子不同,獅子吃飽了就不會再去撲殺獵物。
片面夸大狼的生態作用
與小說原著相比,電影《狼圖騰》更加突出環保主題。影片中提到,由于狼被大量消滅,導致黃鼠、兔子瘋狂繁衍,草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但郭雪波卻不同意這一點,他認為狼吃老鼠,還吃動物死尸,有一定的生態平衡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不能把狼抬到神圣的位置。如狐貍、鷹也吃老鼠、動物死尸,也起到類似作用。
他提出草原大面積沙化的原因有多種,歷史原因是北洋軍閥時期大量開墾草原,新中國成立后也大面積在草原上農耕開墾,造成草原生態惡化。最近幾十年來,大量開礦抽油致使地下水下降,地表干旱不長草,以及地球升溫,北方草原日趨干旱無雨等都是造成沙化的原因。而小說和電影無限擴大了狼的生態平衡作用。
電影里還表現了一群馬被狼圍困在冰湖中間,最后活活凍死的情節。在郭雪波看來,這完全不符合生活常識,因為草原上的狼群害怕馬群,最怕馬的蹄子踢踩。片中有關蒙古人去世后野葬的習俗,其實過去也只有部分游牧地區才有,現在更是見不到這種習俗。
除了環保主題,影片還表達了狼追求自由的精神。“作為一種動物,狼本性殘忍、血腥、冷酷、自私,狼群之間相互攻擊,狼王絕對統治,沒有任何自由思想而言。”郭雪波說,狼群之間死掐血斗,根本不是《狼圖騰》所宣揚的那般有團隊精神。他覺得小說鼓吹的“狼性文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電影所說的追求自由也只是臆想。
狼群歸來
2013-1-19 9:23:43     編輯:梁恒     來源:半月談網
編者按 近年來,內蒙古草原局部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一度銷聲匿跡的狼群又回到了草原。狼,是草原生態鏈上的重要一環,對維持草原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狼的回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草原生態建設的進步。
然而,隨著狼群數量的擴大,狼與牧民的沖突也不斷增多。最近,內蒙古的大雪造成白災,進而又引發了狼害。人與狼的矛盾,折射出生態文明建設中依舊存在著短板。在恢復草原生態的進程中,如何破解新的矛盾和問題,考問著我們的決心和智慧。
夜半狼來襲
零下40攝氏度的深夜,呼倫貝爾草原上寒風呼嘯,新巴爾虎右旗牧民蘇尼爾在甜甜的熟睡中。此時,七八只狼正分成兩隊,逼近他家的羊圈,一場殺戮開始了:其中一隊狼鉆進羊圈,把羊咬死后,甩到一人多高的墻外,另外一隊狼開始吞食。兩隊狼分工合作,吃不掉的羊先后被拖走……在極短的時間內,28只綿羊命喪狼口,還被咬傷一大片。
第二天清晨,蘇尼爾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死羊大多氣管被咬斷,雪地上散布著一灘灘凝固的血跡和一堆堆羊的尸塊……
“狼是真餓急眼啦。”蘇尼爾蹲在雪地上面無表情地喃喃道。在克爾倫地區,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狼襲羊群的事件,但一般都是在野外,正常情況下,狼不會進入人生活的區域。
與額爾古納市三河鄉牧戶劉福龍相比,蘇尼爾的損失還不算慘重。就在此前一周,劉福龍家58只羊被狼群咬死,另有12只氣息奄奄。在當地公安邊防官兵的幫助下,23只僥幸逃散的羊在5公里外被發現。這一次,就讓劉福龍損失7萬多元。前后兩次狼害,劉福龍家一年之內共有90只羊被狼咬死,用他的話說:“全年的心血都喂了狼。”
2012年冬,僅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吉日嘎朗圖蘇木一個月內就接連出現八起牲畜遭狼襲擊的事件。原本怕人的狼這是怎么啦?
牧民們說,內蒙古多年不遇的“白災”(大雪帶來的災害)是狼害的直接原因。這個冬天,低溫嚴寒天氣比往年提前了半個多月,僅在呼倫貝爾市,遭受“白災”的草場面積就達9600萬畝,牧草被大雪深埋。
“常在附近活動的那幾個家伙最近瘦得皮包骨,走路直打晃,看著挺可憐。”雖然沒少遭遇狼害,但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海拉圖嘎查牧民陳會民并不嫉恨狼。一向喜歡和動物打交道的他,對狼有著憐憫之心。
“第一場雪就有50公分厚,雪兔都餓得跟著羊群進圏吃草了,狼還能有吃的嗎?”老陳說,他和狼打了多年交道,不到萬不得已,狼是不會侵犯有人看管的羊群的。
“有一天,一只狼當著我的面往溝里拖羊。看我離它只有5米了,才極不情愿地松了口,但始終不愿離開,一直在旁邊轉悠。”想起不久前發生的一幕,陳會民的愛人張玉榮至今還感到后怕,“雖然草原上的狼一般不咬人,可誰知道它們餓急了會干出什么事來?”
除了在野外偷羊,一些狼還打起了其他主意。剛入冬時,陳會民家里殺了兩頭牛,家人將吃剩的牛肉做成肉干放在閑置的蒙古包中。最近,老陳發現牛肉干越來越少。起初,大家還以為是家里的狗偷吃了。直至前幾天,老陳才發現了其中的秘密:“那天我剛一開門,一個黑影'嗖’地從窗戶竄了出去。再一看,是狼!看來,它對這里已經輕車熟路了。”
發現蒙古包中鬧狼后,老陳并沒有對剩下的肉干采取保護措施,一來二去,四五百斤的牛肉干全都喂狼了。
“它們也是為了生存,吃就吃點吧!別害人就好。”老陳無奈地說。
草原上不能沒有狼
草原上狼的回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內蒙古草原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
上世紀80年代,由于狼群的數量威脅到了牧民生產生活安全,內蒙古草原上曾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滅狼運動。
“那會兒我就參加過旗里組織的打狼活動。先用套馬桿把狼套住,然后,兩個牧民前后夾擊,用鐵馬蹬將狼打死。回想起來,挺殘忍的。”陳巴爾虎旗東烏珠爾蘇木牧民額爾敦烏拉告訴記者,當年呼倫貝爾草原上多數牧區都開展過滅狼運動。一時間,草原上的狼幾乎絕跡。
隨著過度放牧,再加上野兔等食草動物沒了狼這個天敵而泛濫成災,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沙漠化問題日漸嚴重。修復草原生態環境,除了退牧還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強對狼等野生動物的保護。
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狼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先后進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我們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向牧民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還跟他們講過許多盜獵者因捕殺野生動物而獲刑的案例,所以老鄉們已不再打狼了。”長期與牧民打交道的錫林郭勒盟公安邊防支隊民警格日勒朝克圖說。
在一系列保護措施下,近幾年,內蒙古局部草原的生態環境日漸好轉,狼、黃羊、袍子、狐貍、獾、旱獺等野生動物逐漸回歸。
不傷害狼的“防狼術”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為了防狼,牧民想出了加高羊圈、設放假人、飼養大型犬、燃放煙花爆竹、焚燒驅狼香、懸掛驅狼燈等多種方法,這些古法新招的確起了不小作用。
在阿巴嘎旗吉日嘎郎圖牧民錢樹軍家的羊圈周圍,記者看到了一圈高達兩米的鐵絲網。錢樹軍說,這圈防護網對于防狼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餓急的狼有時會把頭鉆進去,還能對羊群構成一定威脅。
“兇殘和狡黠是狼的天性,對付它們光靠設施防御還不夠,狗是防狼的好幫手。”牧民燕紅自豪地說,他家養了兩只草原大笨狗和一只班克爾犬(蒙古獒)。兩年來,這些狗曾多次擊退或生擒前來襲擾的狼。
為最大限度避免人和狼的利益沖突,當地公安邊防部門近年來四處搜集“防狼術”并在牧民中推廣。在牧民趙榮華家里,正在推廣“防狼術”的吉日嘎郎圖邊防派出所副所長金玉明告訴記者,狼對于聲音和氣味非常敏感,公安邊防官兵們據此購買、制作了爆竹和“驅狼香”免費發放給牧民。
“所謂的'驅狼香’其實就是狗毛、火藥和羊糞粉末的混合物。狼很怕這種味道,在風小的情況下,牧民在羊圈周圍點燃一次可以保證兩至三天不遭狼襲。”金玉明說。
一些新科技也被轉化為驅狼手段。在牧民岐國柱家,原本用于公路上警示的太陽能爆閃燈被改造成了驅狼燈,效果非常明顯。“去年家里的羊被狼咬死了20多只,自從安了這個燈之后再也沒鬧過狼。這個新玩意兒真不錯!”岐國柱說。
狼患背后的生態短板
盡管采取了多重防范措施,但狼的頻繁出現還是讓牧民們蒙受了很大損失。陳會民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食用被狼咬死的羊,因為狼屬野生動物,無法確認其體內是否帶有病毒。這樣一來,牧民承受的可是實打實的損失。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內蒙古各地還沒有出臺完善的狼害補償方案,這意味著,一旦遭遇狼害,損失要由牧戶自己埋單。
“狼咬死羊了就自認倒霉唄!”張玉榮說,她從未聽說哪個遭狼害的人家去向政府討說法。“狼天生就是吃羊的玩意兒,這咋整?”
其實,國家早就出臺過相關的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9條和第14條分別規定:“有關地方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
“如果牧戶的損失很嚴重,政府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不過是否補償、補償多少要看具體情況。”一位地方干部表示,當地政府目前還沒有設立專項補償資金,只能從其他渠道幫牧民“補”回一些損失。“我們也希望上級政府明確資金來源和補償標準,讓我們有據可依。”他說。
由于狼頻繁活動的區域大多在邊境地區,因此公安邊防部隊承擔了控制、預防狼害的主要工作。格日勒朝克圖表示,這兩年冬天,邊防官兵經常會與地方農牧部門以及駐守在邊境線上的解放軍在雪地上投放飼草,以保證在邊境活動的黃羊等食草動物不至于因大雪而餓死。食草動物多了,狼自然就有了食物,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它們襲擊羊群的頻率。
在陳巴爾虎旗委書記高昇看來,加速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優質棚圈才是減少狼患的關鍵。“生態鏈條完整了,狼侵擾牧戶的次數就會減少。棚圈堅固,狼就進不去了。兩方面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他說。
“上世紀60年代,冬天的雪也挺大,狼卻很少襲擊牧戶。為什么?”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監測規劃院長期研究草原生態問題的陳蓉伯說,生物鏈受損才是鬧狼害的根本原因。而這并不是自治區或盟(市)、旗(縣)政府憑一己之力所能解決的。
陳蓉伯介紹,在野生動物生態鏈中,真正與狼相對應的“羊”其實是野生的黃羊。若想減少牧戶損失,增加野生黃羊的種群數量才是關鍵。“正常情況下,狼的行動軌跡始終與黃羊的遷徙軌跡保持一致。由于現在草原上的黃羊太少,狼就只能襲擊家羊。”
陳蓉伯說,中蒙邊境上設置的鐵絲圍欄嚴重干擾了黃羊的遷徙路線,盡管設置圍欄時也給黃羊留下了往來遷徙的出入口,但黃羊有自己的生活規律和遷徙習慣,并不會按照人的旨意活動。因此,頻發的狼害背后也有人的影子。(《半月談》2013年第1期,記者 鄒儉樸)
(責任編輯:孫愛東)
草原牧區狼群襲擊牧民牲畜頻發 草原狼因何被逼急
■本報記者 張林
5月中旬,新疆和靜縣牧民在阿次布蘇牧場遭遇狼襲,6頭牦牛被咬死咬傷。5月30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一牧民前后遭遇4次野狼襲擊,狼群咬死咬傷牲畜67只。
有數據顯示,自去年入冬至今,我國草原牧區狼群襲擊牧民牲畜的現象頻頻發生。我國第二大草原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因狼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萬元。內蒙古中東部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等地,因狼群攻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接近870萬元。
草原狼為何從草原生態平衡的調節者變為純粹的“草原一害”?狼群出沒是草原生態恢復的一種跡象,還是草原生態不斷惡化的信號?對于上述問題,相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認的是,所謂人狼沖突,更像是狼被“逼急”了。
“狼患”背后
以天鵝湖著稱的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自2010年以來,狼襲擊牲畜的事件時有發生,狼群逐漸成為草原一患。
盡管當地政府從2004年起對草原牧區實施了生態綜合治理,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但目前形勢依然堪憂。
狼多了,一度被認為是草原生態恢復的標志,但在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看來,情況恰恰相反。
今年4月,馬鳴從巴音布魯克草原回到了烏魯木齊。此前,他們在當地做高山兀鷲等食腐動物的調查。作為草原食物鏈的頂端,狼為兀鷲等食腐動物提供著主要食物。據他們調查,草原食腐動物的情況并不樂觀,由此可見“狼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沒有任何調查表明,狼的數量增加了。”馬鳴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人狼沖突之所以在牧區頻繁出現,是因為北山羊、盤羊、野兔、野雞等狼的食物來源已被切斷,生物鏈出現危機,狼群不得不去攻擊家畜。
“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巨大壓力下,草原環境會好嗎?”2012年,天鵝湖保護區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遷出部分牧民。然而,馬鳴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情況依然悲觀:當地草場退化仍在加劇。
“說草原生態好轉,就像關于狼的一些說法一樣,已經成為一個真實的謊言了。”馬鳴說。
“圍欄”之爭
狼群為患草原的原因,長期以來被歸咎于牧民過度放牧導致的生態失衡,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于以圍欄為主的草原保護措施過于單一。
此前,已有專家指出,圍欄這種過于單一的保護措施,對草原生態的負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不合理的圍欄甚至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為此,有關學者曾多次向政府部門建議取消圍欄,但收效甚微。
馬鳴介紹說,現在很多圍欄都是廉價的鐵絲網,不僅切斷了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鵝喉羚、野驢等野生動物還經常被掛死在圍欄上。“動物要遷徙繁殖、尋找水源,現在草原上全都用一塊塊網格隔開,長久下去,野生動物必死無疑。”
對于草原圍欄的作用,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王堃則認為,不應以偏概全、一概否定。他承認草原圍欄改變了狼的活動和取食范圍,但他同時強調,草原圍欄是中國國情下的產物,在一定時間內對于草場休養生息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圍欄建設的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圍多長時間、多大面積、怎么圍,都缺乏研究。”王堃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關鍵要做好科學圍欄,制定出圍欄的詳細措施。
牧區“農區化”
“沒有石頭的地方不能蓋房子,沒有狼的地方不能放羊。”在蒙古人的諺語中,狼一直是草原的主人,也是游牧民族的伙伴。
草原生態學家劉書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過去狼偶爾吃羊,牧民還是歡迎的,因為狼起到了平衡草原生態的作用,也有利于牲畜的健康。但現在,人狼沖突現象頻發肯定是不正常的。
他認為,牧民設圍欄、建舍養畜,實際上是在讓牧區向農區靠攏,讓草原生態系統人工化、農村化了,狼也由過去的生態平衡的調節者變為現在純粹的草原一害。
“狼的角色不僅尷尬,也很可憐。它們的好處現在看不到了,很可能無法擺脫最終消失的命運。”劉書潤感慨地說。
目前,我國草原牧區的農村化以及牧民的農民化趨勢非常明顯。快速工業化對草原生態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采礦、修路、造林、人工草地、建舍養畜等人類活動,也給草原生態帶來了巨大破壞。
上世紀30年代,國外有學者就曾指出,任何單獨的草場都是沒有價值的。國內的一些學者也一直在呼吁,牧區學農村包產到戶,把草場用圍欄分割成一塊塊網格的做法并不科學。
“把草原分割開,不僅降低了草場的價值,最終還將導致草原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游牧文化的消失。”劉書潤認為,草場最終還應采取集體放牧的方式,但這需要主流科學家發出聲音。
《中國科學報》 (2013-06-04 第1版 要聞)
果洛草原上出現罕見的狼群
圖片由貢布東智提供。
青海新聞網訊 12月26日,貢布東智和朋友駕車行走在果洛州達日縣滿掌山上時,突然出現了驚險一幕:在1只頭狼的帶領下,由9只狼組成的狼群奔跑在草原上。雖然雪豹、藏野驢、棕熊、狼等珍貴野生動物在我省各地不斷出沒,但出現由這么多只狼組成的狼群近年來還是首次。
驚險:草原上奔跑的動物
12月26日,貢布東智和朋友駕車行走在滿掌山,這條路他們已經走了很多次,有時候他們會發現狼、藏野驢、狐貍等,但從來沒有遇見過大群的野生動物出現。而這一天,貢布東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和朋友會看到電視中一樣的場景。就在他們的車還在山路上行駛時,突然眼前一群像狗一樣的動物跑過,貢布東智立馬拿出手機開始記錄:1只、2只、3只、4只……他的手機里記錄下了9只。
珍貴:草原狼群被記錄下
“這是狼,我以前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狼同時出現。”貢布東智和朋友確定眼前經過的是狼群。
等他們停下車,狼群已經朝著山的另一邊跑去了。貢布東智打開手機相冊發現,這群狼共有9只,其中頭狼非常兇猛。“達日縣經常有狼出沒,但我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見到狼群。”貢布東智說,他經常聽當地牧民講關于野生動物的故事,但近年來牧民們也沒有見過狼群。
“我們看著狼群朝著放牧人那里去了,那里養了很多牦牛。”貢布東智雖然聽說經常有狼出沒,但他沒有聽說過狼傷害牧民群眾和牛羊的事情。
提醒:注意防范狼群危害
針對達日縣出現狼群的事情,記者于12月27日致電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對此,齊新章表示,這首先是從小的方面,證明我們省的生態環境不斷變好,狼在我省各地普遍存在,但近年來很少聽說有這么多只數量組成的狼群出現的事情。
他提醒當地牧民和政府,一方面要注意狼群對當地牧民和牧民的牲畜造成傷害。同時,他還呼吁,狼是國家保護動物,當地政府和牧民要盡到保護的責任和義務。
碩果:良好展示我省生態
近年來,西寧晚報獨家報道我省多地頻繁出現雪豹、棕熊、野狼等野生動物的新聞,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我省玉樹州、果洛州、海西州等地野生動物的出現次數不斷增多。
針對此,國內外環保人士指出:“這是青海生態立省取得的最好成績的展示和證明。玉樹頻繁出現各類野生動物,說明三江源地區的保護不斷加強,效果明顯。”有動物學家就指出:青海的珍貴野生動物不斷出現,而且種類較多,說明青海的動物鏈、植物鏈都趨向于一個正常的方向,完整的動植物鏈說明動植物的增加是良性的,這真實地反映出生態環境的良好。
現在蒙古草原還有草原狼群嗎?
千萬年來草原民族一直認為狼是草原的保護神,狼是草原四大獸害——草原鼠、野兔、旱獺和黃羊的最大天敵。“四害”中尤以鼠和兔危害最烈。鼠兔的繁殖力驚人,一年下幾窩,一窩十幾只,一窩鼠兔一年吃掉的草,要比一只羊吃的還要多。鼠兔最可惡之處是掏洞刨沙毀壞草場。草原上地廣人稀,人力無法控制鼠災兔災。兔災曾毀壞了澳大利亞大半草原。但是幾千年來內蒙古大草原從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兔災,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亞沒有狼,而內蒙古草原有大量狼群。鼠兔是狼的主食之一,在冬季,鼠和旱獺封洞之后,野兔和黃羊就成為狼群的過冬食糧。 狼又是草原的清潔工,每當草原大災(白災、旱災、病災等)過后,牲畜大批死亡,腐尸遍野,臭氣熏天,如果不及時埋掉死畜,草原上就會爆發瘟疫。而且千百年來,草原上戰爭頻繁,也會留下大量人馬尸體,這也是瘟疫的爆發源。但是據草原老人們說,草原上很少發生瘟疫,因為狼群食量大,它們會迅速處理掉尸體。此外,草原狼常常攻殺牲畜,客觀上起到了調節草原牲畜量的作用。 事實證明,狼是草原生態的天然調節器,內蒙古草原過去幾千年一直保持了原貌,草原狼功莫大焉。但是建國后一直到文革期間,政府卻鼓勵打狼,狼逐漸減少甚至滅絕,導致草原迅速沙化。 其次,是狼的精神文化價值。其中包括軍事學、民族學、民族關系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等價值。幾千年來狼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圖騰,從古匈奴、鮮卑、突厥,一直到蒙古,都崇拜狼圖騰。既然狼被草原民族提升到民族圖騰的崇高位置上,狼的精神價值不言而喻。 草原民族崇拜狼圖騰,不僅是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狼是草原的保護神,而且還由于認識到狼的性格、智慧等方面的價值。草原狼具有強悍進取、團隊協作、頑強戰斗和勇敢犧牲的習性,深深地影響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絕的生存技能和軍事才華,更是在同草原狼軍團長期不間斷的生存戰爭中鍛煉出來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戰馬的培訓師,恰恰是狼對馬群的攻擊,才把蒙古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戰的戰馬。因此,勇猛的性格、卓絕的軍事智慧、世界第一的蒙古戰馬,就成為東方草原民族的三大軍事優勢。而這一切都與狼有關。深刻認識狼的價值,就可以破解許多世界歷史之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探秘|現實版的《狼圖騰》:如何與狼共舞
草原還有野生狼嗎?
淺析小說《狼圖騰》中的生態觀念和敘事策略
狼群歸來
《重返狼群》:不要被羊溫順的表面所騙,論冷血無情,連狼都退后
不一樣的狼文化,帶你一起走進《狼圖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广昌县| 云林县| 托克逊县| 潍坊市| 蓬莱市| 中卫市| 开平市| 苏尼特左旗| 铜川市| 通辽市| 井陉县| 吉木乃县| 砚山县| 景谷| 盐山县| 新民市| 绥芬河市| 梁平县| 手机| 衡南县| 罗源县| 永城市| 洛宁县| 道真| 韩城市| 韶山市| 兰西县| 怀柔区| 东港市| 双江| 灵宝市| 嘉祥县| 长子县| 双江| 广东省| 宝清县| 沙河市| 海门市| 镇原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