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感染式教育就是利用幼兒情緒易受感染的特點,以父母良好的情緒、語言、行為和家庭環境來影響他們,使幼兒向好的方面發展。孩子一來到人世,父母給他們的影響是直接的,而且是主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
好孩子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要有效運用情感感染性,恰當運用特殊的權威性。因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著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父母作為孩子啟蒙教師,應該用自己好的品格、行為來感染孩子,影響孩子的成長。
家庭環境的影響、父母行為的熏陶,總是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心底,拂之不去,抹之不掉。家長在家中要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兒童心靈,預防兒童犯錯誤,甚至于違法違紀,這是感染式教育核心。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是這個道理。什么樣的父母造就什么樣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會為孩子著想,會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談舉止、行為健康等。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與孩子溝通,使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指導。父母與孩子的平等溝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與孩子溝通是一門很有講究的藝術,一句不經意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會溝通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充滿自信,與孩子溝通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家長要學會傾聽,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不要在溝通中打斷孩子的傾述,更不要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這就是傾聽的力量。在孩子傾述時應全神貫注地傾聽,不要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于告訴孩子:我是在意你的,所以說好的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缺少與孩子溝通的生活是枯萎的生活,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尊重和信任是與孩子溝通的前提,溝通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這一基礎意味著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著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父母與孩子溝通中的影響力中:語言占7%,音調占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占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