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茛科(圖1)
毛茛科,多為草本,少數為小灌木或木質藤本,單葉或復葉,通?;ド?,很少對生(鐵線蓮屬);無托葉?;ㄍǔ尚裕椛鋵ΨQ,稀兩側對稱(烏頭屬、翠雀屬);萼片5~多數,分離,有時呈花瓣狀(
白頭翁屬、鐵線蓮屬);花瓣5~多數,或無花瓣(白頭翁、鐵線蓮),有時特化成蜜腺葉;雄蕊多數,螺旋排列;雌蕊心皮多數至少數,分離,螺旋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實為
蓇葖果或瘦果。約59屬2000種,全世界廣布,主產北溫帶。我國41屬,725種,分布全國各地,大部產西南各省。根據果實類型,通常分為具蓇葖果的金蓮花亞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亞科。金蓮亞科主要有烏頭屬、翠雀屬、金蓮花屬、升麻屬、
黃連屬、耬斗菜屬及芍藥屬等;毛茛亞科主要有毛茛屬、
唐松草屬、
銀蓮花屬、白頭翁屬、鐵線蓮屬等。本科有多種經濟植物,
牡丹、
芍藥、
耬斗菜、
飛燕草等可供觀賞;
黃連、
烏頭、
白頭翁、芍藥、
升麻、
金蓮花可供藥用;有些植物如
毛茛、
鐵線蓮等為有毒植物;本科
星葉草、
獨葉草、峨嵋黃連、
黃牡丹、
短柄烏頭等12種列為我國首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概況

毛茛科(圖2)
毛茛科,多數植物的主根早萎,由
莖基部生出須狀不定根。單葉或復葉,互生或基生,稀對生;葉脈掌狀,稀羽狀。聚傘花序或由聚傘花序組成各式
花序,稀總狀花序。
花下位,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萼片綠色或花瓣狀;有各種顏色。花瓣不存在或存在,存在時有各種顏色,或特化成各種形狀的引誘昆蟲的分泌器官。雄蕊螺旋狀排列,多數,稀少數;花絲多為狹條形,有一條縱脈,稀為長圓形片狀,花藥有時生于花絲兩側近邊緣處(
錫蘭蓮屬);花粉多具3溝,稀具散溝(類葉升麻屬、銀蓮花屬、毛茛屬的一些種)或散孔(毛茛屬和鐵線蓮屬的一些種,唐松草屬和
罌粟蓮花屬)。染色體基數
x=6,7,8,9,12。
本科約有60屬,2200種,分布于世界各地,多數分布于北溫帶。中國有39屬,約720種,廣布全國,多數分布于西南部山地。中國特有屬5個:尾囊草屬、星果草屬、獨葉草屬、罌粟蓮花屬和毛茛蓮花屬?;ㄍǔP廴锵仁?。本科植物花瓣各種特化的形態均適應昆蟲傳粉。在無花瓣的鐵線蓮屬和唐松草屬等屬,常通過以花粉供昆蟲作食物而達到傳粉的目的。在唐松草屬一些進化的種類(如具絲形花絲和發育柱頭的亞歐唐松草等) 可能適應風媒傳粉。白頭翁屬和鐵線蓮屬的瘦果有宿存的長羽毛狀花柱,而適應風力傳播。唐松草屬和銀蓮花屬的一些種(如長喙唐松草,鉤柱唐松草,草玉梅),瘦果的宿存花柱較長,并呈鉤狀彎曲,毛茛屬的一些種(如刺果毛茛),瘦果具刺,均適應
動物傳播。在升麻屬和烏頭屬,種子具膜質翅,適應風力傳播。
毛茛科是
被子植物的原始科之一。其雄蕊下位,與心皮均分生,常為多數并螺旋狀排列,胚乳豐富,胚小,而與
木蘭科相似。但本科植物多為草本植物,葉多無托葉,花粉具3個以上萌發孔,導管分子具單穿孔板,而比木蘭科為進化。J.哈欽森根據毛茛科與單子葉植物的原始群花藺科(Butomaceae)和
澤瀉科,在花的構造方面相似,遂認為單子葉植物可能源于毛茛目。他的這個論點在植物化學方面得到贊同,但在孢粉學等方面則遭到反對。
特征

毛茛科(圖3)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80厘米,不分枝,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到近無毛;塊根紡錘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葉互生,紙質,三全裂,長3.5-6厘米,寬3.6-8厘米,裂片再2-3羽狀細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變狹成長柄,二回羽裂片線形,寬1-3毫米,側裂片不等二裂至基部,兩面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短毛,基生葉有長柄,向上葉柄逐漸變短,直至近無柄??偁罨ㄐ蛴?至多朵密集的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近直展,長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淺裂;花左右對稱,直徑1-1.5厘米;萼片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內曲,具短距;心皮3-5,已房密被黃色長柔毛。蓇葖長圓形,頂端細尖,內縫線開裂,具多數種子;種子沿脊梭具翅。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毛茛科(圖4)
短柄烏主要見于高山草甸或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區,干、濕季明顯,氣候冷涼,年平均溫約6℃-12℃,最冷月平均溫-3.8℃,極端最低溫度-25℃,最熱月平均溫約13℃,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相支濕度為74%以上。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黑色草甸土。在土壤母質為紫色砂巖的地方,土層薄,多裸巖,地表干燥而堅實,生境冷濕多風,常生長在灰背杜鵑、腋花杜鵑R. racemosrm Franch. 為優勢種的常綠矮生墊狀灌叢中;在土壤母質為石灰的地方,土層較厚,出常見巖露頭,優勢種為藏邊大黃Rheum emodi Wall.、小穎短柄草 Brachypodium sylvaticum var.brevighume Keng等植物的草坡中。喜光,多生于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短柄烏頭分布區狹窄,僅產
云南及
四川局部地區。由于民間用塊根作藥,長期挖掘,致使分布范圍日益減少,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持續利用,必保護與繁殖。

毛茛科(圖5)
毛茛科分布于云南西北部麗江、
中甸、
劍川,東北部會澤,中部祿勸烏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于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巖石坡和疏林下。
保護價值
毛茛科,塊根雖有毒,但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具有醫藥和經濟價值。
本科植物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在中國有30屬約220種植物可供藥用,其中黃連、附子、升麻、川木通等是有悠久歷史的中藥。金蓮花屬的花含金蓮花黃質(trollixant-hin)和一些黃酮化合物,有消炎作用,可治
扁桃體炎、
喉炎等癥。升麻屬含特有的四環三萜升麻吉醇(cimigenol)的衍生物和呋喃色酮類化合物(升麻素 cimicifugin等),有祛風解熱、發表解毒等作用。烏頭屬及
翠雀屬含劇毒的二萜類生物堿,其中不少有重要藥用價值,如
烏頭堿(aconitine)有局部麻醉作用。烏頭原堿(aconine)和次烏頭堿(hypaconitine)有鎮痛、鎮靜及解熱作用。唐松草屬含各種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如
唐松草果堿 (tha-licarrpine)、唐松草新堿 (thalidasine) 及黃皮樹堿 (obamegine) 等,有抗菌、消炎、解毒、降壓等作用。黃連屬富含小檗堿(berberine)及黃連堿(coptisine)等生物堿,有抗菌、消炎、降壓、擴張血管等作用。
星果草屬的地下部分也含小檗堿等化合物,在
廣西民間作為黃連的代用品。白頭翁屬及
銀蓮花屬含有毛茛苷(ranu-nculin),這種苷水解或酶解后產生的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有很強的抗菌活性,白頭翁屬多種植物的根狀莖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治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鐵線蓮屬含毛茛苷及三萜皂苷等化合物,本屬植物的木質莖作中藥川木通用,有利尿作用;有些種類的根作威靈仙用,有祛風濕的作用。毛茛屬富含毛茛苷,有些種(如毛茛,石龍芮)在新鮮搗爛外用能治療一些疾?。?a target="_bla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19, 110, 194); ">貓爪草的根可治療淋巴結核。側金盞花屬含有五元不飽和內脂環型的強心苷,如側金盞草毒苷(adonitoxin)。其苷元為側金盞毒苷元(adonitoxigen-in),有強心及利尿作用。由于本科植物含有多種有毒的化學成分,所以不少種類(包括不少藥用植物)是有毒植物,如打破碗花花、
天葵等,這些植物可作土農藥,防治一些農作物的病蟲害。
觀賞價值
毛茛科中不少屬(如烏頭屬、翠雀屬、耬斗菜屬、鐵線蓮屬、銀蓮花屬、金蓮花屬、毛茛屬等)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
麗江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采挖,并引種栽培建議產區用藥單位進行引種繁殖,擴大栽培。 栽培要點 種子秋季成熟,采收后晾干貯藏,至來年早春播于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適度遮蔭,待幼苗長出真葉2-3片時,逐漸減少蔭蔽。種植地應先擇高海拔冷涼的山區。在海拔低、夏溫偏高、日照強的地區引種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
?、儆啥嗄晟荼狙莼癁橐荒晟荼?,另一方面演化為小
灌木或木質
藤本。
②葉由單葉到復葉,由具掌狀脈到具羽狀脈,由互生到對生。
?、刍ㄓ蓡紊蛐纬珊唵蔚膯纹缇蹅慊ㄐ蜓莼叫纬啥嗷ǖ亩嗥缇蹅慊ㄐ颉⒖偁罨ㄐ蚧驈涂偁罨ㄐ?。
④花由兩性到單性,由輻射對稱到左右對稱。
?、菹x煤傳粉到風媒傳粉。
?、掭嗥陕菪隣钆帕械捷啝钆帕?。
⑦雄蕊的數目由多數到少數。
?、嗷ǚ塾删?溝到具多溝,具散孔,或具散孔并帶刺。
⑨心皮由分生到合生,由多數到少數或1枚。
⑩心皮由具多數胚珠到具1枚胚珠。
珠被由2層到1層。
果實由開裂的蓇葖果到不開裂的漿果或瘦果。?
種子由平滑到具皺褶或網狀洼陷、具瘤狀突起或具膜質翅。?
染色體由大型演化到小型。
根據染色體的形態及數目,以及花瓣、果實等特征,本科可分為3亞科、12族:
金蓮花亞科(Helleboroideae)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心皮有多數或少數胚珠;蓇葖,稀漿果或蒴果;染色體大型,稀小型(雞爪草屬),
x=6,7,8;含木蘭花堿等生物堿,不含毛茛苷(鐵筷子屬例外)。
有5族:金蓮花族(Trollieae)、雞爪草族(Calathodeae)、升麻族(Cimicifugeae)、鐵筷子族(Helleboreae)和翠雀族(Delphineae)。
唐松草亞科(Thalictroideae)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心皮有多數或1顆胚珠;蓇葖或瘦果;染色體小型,
x=7,8,9;含木蘭花堿等生物堿,不含毛茛苷。
有5族:耬斗菜族(Isopyreae)、唐松草族(Thalictreae)、星果草族(Asteropyreae)、獨葉草族(Kingdonieae)和黃連族(Coptideae)。
毛茛亞科(Ranunculoideae) 草本,小灌木或本質藤本;心皮分生,有1顆胚珠;瘦果,稀為漿果(
knowltonia屬);染色體多為大型,
x=7,8,12;含毛茛苷,不含生物堿側金盞花屬例外)。
有2族:銀蓮花族(Anemoninae)和毛茛族(Ranunculeae)。
烏頭屬
約350種,是毛茛科大屬之一,分布于北溫帶,主要分布于
亞洲。中國有170余種,廣布全國,多數分布于西南部山地?;ㄗ笥覍ΨQ。5個花瓣狀萼片分化為1枚盔狀上萼片,2枚圓形側萼片和2枚長圓形下萼片?;ò?枚藏在上萼片中,有長爪,瓣片小,頂部的距有分泌組織。具塊根的種類富含烏頭堿等生物堿,可供藥用,其中最著名的是烏頭,廣布于長江中、下游諸省的低山地區,莖高1米左右,葉掌狀全裂。總狀花序頂生,花秋季開放,藍紫色,很美麗,其塊根入藥,主根(母根)加工后稱“
川烏”,側根(子根)則稱“
附子”,可治
中風、拘攣疼痛、風痰積聚等癥。此外,
草烏(
Aconitumkusnezoffii)、亞東烏頭(
A. spicatum)、短柄烏頭(
A.brachypodum)、鐵棒槌 (
A.pendulum)、伏毛鐵棒槌(
A.flavum)、小白撐 (
A.nagarum)、黃花烏頭等也供藥用。
翠雀屬
300余種,廣布于北溫帶地區,少數分布到
非洲。中國有110種,除臺灣省外,其他省區均有分布,多數分布于西南部山地。本屬極近似烏頭屬,區別特征為:上萼片具距,花瓣無爪,在雄蕊兩側外方各有1枚具爪的花瓣狀退化雄蕊(瓣片中央常有一簇髯毛)。本屬多種的花呈藍或紫色,且常有長距,似飛鳥,很美麗。中國只有翠雀一種被栽培作觀賞用。
飛燕草屬極近似本屬,但2枚花瓣合生,無退化雄蕊,心皮只1枚(本屬為3~5枚)而與本屬不同,約有40種,產歐洲南部及亞洲西部一帶,在中國栽培供觀賞的飛燕草,原產
歐洲南部和亞洲西南部。
唐松草屬
約200種,分布于亞洲、歐洲、南北
美洲及非洲。中國約有67種,全國廣布,多數分布于西南部山地。本屬多種植物(如多葉唐松草,金絲馬尾連等)均含
小檗堿,可代黃連用。其他一些種(如瓣蕊唐松草、多枝唐松草、華東唐松草、毛發唐松草)也供藥用,有清熱解毒等作用。偏翅唐松草和美麗唐松草有紫色美麗的花組成大型頂生的圓錐花序,在世界上早已被栽培成為觀賞珍品。
獨葉草屬
只有獨葉草1種,分布于
青藏高原的東緣,自云南西北部的
德欽向東北經四川西部、
甘肅南部分布到
陜西南部的太白山,生于海拔2750~3900米間,高山
杜鵑花灌叢中以及
云杉林或
冷杉林下。為多年生小草本,有細長的根狀莖,其節部有一個葉跡,每年自根狀莖頂部的芽生出1(~2)枚具長柄的葉和一條花葶,葉片圓腎形,掌狀全裂,有開放式二歧分枝的細脈;花小,直徑約1厘米,生花葶頂端,黃綠色,萼片5,其內是十余枚退化雄蕊和能育雄蕊,中央有3~7個分生的心皮,每心皮有一顆下垂的直生胚珠。獨葉草葉子的脈序與
裸子植物的
銀杏及一些
蕨類植物相似,是被子植物中罕見的現象。這種現象引起不少學者的重視,有的學者根據葉脈的特征及地下莖節部具一個葉跡的特征曾將獨葉草屬自毛茛科分出建立獨立的獨葉草科(Kingdoniaceae)。
鐵線蓮屬
約300種,廣布于各大洲。中國約有110種,全國廣布,多數分布于西南部山地。此屬植物多是木質藤本,莖的髓射線寬,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本屬的木質莖是次生性質的,源于草本莖。葉對生是本屬的特征之一。藤本的種類,葉柄富感應性,碰到樹木枝條等物就卷曲和纏繞,起到
葡萄卷須的作用?;ㄍǔS?或6枚花瓣狀萼片。多數心皮有長花柱,受精后花柱伸長呈羽毛狀。本屬有不少藥用植物,如
威靈仙在
淮河以南各省區廣布,是木質藤本,羽狀復葉有5枚小葉,花序圓錐狀,生于當年生枝頂端或葉腋,花多數,直徑1~2厘米,有4枚白色萼片,根供藥用,有祛風濕、利尿、鎮痛之效。
小木通近似威靈仙,分布于西南至華南諸省區,葉為三出復葉,葉片革質,花較大,莖藥用,可利尿、消腫。
毛茛屬
約400種,廣布于各大洲。中國約有80種,全國均有分布,多數分布于西部山地。本屬的萼片綠色,花瓣黃色,比萼片大,形成有明顯區別的花萼和花冠兩層花被。花瓣在基部之上有一蜜槽,多數雄蕊和心皮螺旋狀著生于隆起的花托上,這種構造與木蘭科的
木蘭屬相似。
罌粟蓮花屬
只有罌粟蓮花A. glauciifolium(Franch. )W. T. Wang 1種,產中國云南、四川。多年生草本;葉基生,羽狀深裂,葉脈羽狀;花排成聚傘花序,下有總苞;萼片5,花瓣狀,紫色;花瓣缺;雄蕊多數,花粉有短刺;心皮多數,子房每室有胚珠1顆,花柱長,有柔毛,在果期稍延長;果為瘦果。
銀蓮花屬
約150種,主產北溫帶,有些生于高山上,中國有52種,分布甚廣,但以東北、西北和西南最多,南部只有
秋牡丹1種;產粵北山林中,
日本和
上海栽培甚多,其他亦可為庭園的花卉。多年生草本;葉大部基生,各種的分裂或有時為復葉;莖葉2-3枚聚生成總苞狀生于花下;花通常美麗,無花瓣;萼片4-20,花瓣狀,常有顏色;雄蕊多數;雌蕊多數;果為瘦果。
耬斗菜屬

耬斗菜
約70種,分布于北溫帶,中國有13種,產西南至西北和東北,為美麗的花卉。多年生草本;葉為2-3回3出葉;萼片5,輻射對稱,顏色如花瓣,短于距;花瓣5,向后延長成一長距,稀無距;雄蕊多數,內面的變為退化雄蕊;雌蕊5,分離,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直立的。
升麻屬
18種以上,分布于北溫帶,中國約8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其中升麻有毒,入藥有升陽,發表,透疹,解毒之功。多年生草本;葉大,三出復葉;花小,白色,排成長的總狀花序;萼片2-5,花瓣狀,早落;花瓣1-8,??;雄蕊多數;心皮1-8,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一蓇葖。
人字果屬

人字果
約18種,分布于錫金、日本和中國秦嶺以南各省區,中國有9種。多年生草本;葉為鳥趾狀或掌狀復葉;花少數組成單歧聚傘花序;萼片5,花瓣狀,白色;花瓣小,有瓣柄,瓣片圓形;雄蕊10 或較多;心皮2,基部合生,成熟時為蓇葖果。
錫蘭蓮屬
4種,分布于印度、馬來西亞,中國有錫蘭蓮等2種,產華南和云南。草質藤本;葉對生,3小葉或2小葉而頂端一枚變為卷須;花腋生,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萼片4-5;花瓣線形,長于萼片;瘦果具柄,狹,有喙或冠以宿存的花柱。本屬在外表上和鐵線蓮屬很相近,惟花有線狀匙形的花瓣6-12條,故易識別。
芍藥屬
30余種,分布于北溫帶,大部產亞洲,中國有11種,產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為極美麗的觀賞植物,如牡丹和芍藥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根并入藥。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復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于枝頂或有時成束,紅色、黃色、白色或紫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2-5,離心發育,結果時變為蓇葖,每個有種子數顆。本屬現多主張另立一科——芍藥科。
白頭翁屬
約43種,主產北溫帶,中國有10種,產北部、東北和西北,西南僅1種,有些供觀賞用,有些供藥用,其中白頭翁入藥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多年生草本;葉多基生,分裂或為復葉;花大而美麗;萼片少至多數,花瓣狀;花瓣缺;雄蕊短于萼片;心皮多數;瘦果頂部有羽毛狀、宿存的花柱。
金梅草屬
約30種,分布于北溫帶的濕地上,中國有15種,分布于西南部至西北及東北部,大部供觀賞用。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或莖生,掌狀分裂;花大,黃色、近白色或淡紫色,單生;萼片5-15,花瓣狀;花瓣5至多數,小,基部有一蜜槽;雄蕊多數;心皮5至多數,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一束蓇葖。
銀蓮花

銀蓮花
學名: Anemone cathayensis
別名: 冠狀銀蓮花、冠狀銀蓮花
科: 毛茛科 屬: 銀蓮花屬
產地分布:北京、東北、河北、山西。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粗壯,須根多數,暗褐色?;~多數,有長柄,柄長10-35厘米;無毛或近無毛,葉片圓狀腎形,長3-5.5厘米,寬3.5-9厘米,掌狀3全裂,中央裂片廣倒卵狀菱形,3深裂,小裂片上部再2-3裂,側裂片歪卵形或歪菱形,2-3深裂,小裂片上部再2-3裂,最終裂片具缺刻狀牙齒。
生長習性:生于山地草坡。
景觀用途:作為極有特色的球根花卉舉辦專門花卉展覽,用于盆花生產,家庭種植,園林綠化市場潛力極大?,F介紹給園林部門用于園林綠化,增加一種多年生草本塊莖花卉——銀蓮花。
培育繁殖:耐寒性不強,北方須早春盆栽,防凍,解凍后地栽,華中可秋植露地越冬,酷暑喜涼爽夏季,喜向陽,如氣溫適宜,大球植后3個月,小球植后6個月開花。繁殖在晚夏,地上部枯萎后分株,種植深度4-5厘米,一般的栽植株距為20cm左右,行距40cm,行間種植1行其它常綠植物,如麥冬草。
烏頭

烏頭
學名: Aconitum carmichaeli
別名: 草烏、烏藥、鹽烏頭、紫花烏頭、川烏頭、附子
科: 毛茛科 屬: 烏頭屬
產地分布:分布于
長江中、下游各省,北達
秦嶺和
山東東部
形態特征:塊根紡綞狀圓錐形,2-3個連生,暗褐色。栽培種的側根甚肥大。莖直立,高70-150厘米,下部光滑無毛,上部疏被貼伏柔毛。葉中部互生,革質,有葉柄,五角形??偁罨ㄐ蝽斏蚓o縮呈圓錐花序?;ǘ喑纱瑐认颍ㄗ嗣利悺]嗥{紫色。蓇葖果。種子有膜質翅?;ㄆ?-10月。
生長習性:耐寒性較強,喜陽光充足、涼爽濕潤的環境。對酷暑不甚適應。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粘土不宜種植。野生種多生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
景觀用途:烏頭可作庭園觀賞花卉??稍诠嗄緟仓信渲玻部刹贾没ň郴蜃髑谢ā8卸荆瑏喛颇岫?。主根為草烏,側根稱附子,均可入藥。
培育繁殖:用分根繁殖。
芍藥

芍藥
學名: Paeonia lactiflora
別名: 將離,婪尾花、沒骨花
科: 毛茛科 屬: 芍藥屬
產地分布:原產中國北部、日本和
朝鮮。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肉質,粗壯,莖叢生,初生莖葉褐紅色。莖下部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漸變為單葉,葉卵狀披針形,全緣。單花頂生或腋生,梗較長,萼片4-5,宿存,花單瓣或重瓣,花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等,開花期因地區不同略有差異,一般在4月下旬-6月上旬。
生長習性:耐寒,健壯,適應性強,我國北方大部分可露地越冬,喜陽光,亦耐疏蔭,忌夏季酷熱,好肥,忌積水,以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尤喜富含磷質有機肥的土壤,鹽堿地和低洼地不能種植。
景觀用途:芍紅花大色艷,花型豐富,可與牡丹媲美,生長又強健,園林中常布置為專類花壇或配植藥境,也可盆栽布置室內。芍藥帶是重要的切花材料,剪數朵水養,供于案頭,其帶有珠的花蕾,具“有情芍藥含春淚”之妙,令人陶醉,花蕾剪下冷藏一月之久,取出水養仍可盛開。
培育繁殖:以分株為主,也可以播種和根插繁殖。
牡丹

牡丹
學名: Paeonia suffruticosa
科: 毛茛科
屬: 芍藥屬 產地分布:原產于中國西部、北部等地,目前以
山東菏澤和河南洛陽的牡丹馳名世界,歐亞地區也有分布。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株高可達2 m左右。地下根粗大,肉質。地上莖分枝多,當年生枝為青紫色。葉互生,二回或三回羽狀復葉,葉柄較長,帶紫褐色,頂生小葉3裂,側生小葉2淺裂,斜卵形或倒卵形,花單生于枝頂,花基數為5,花質地較薄,脈紋明顯。花色有紅、白、黃等色,也有紫紅色。
生長習性:性喜涼爽氣候,以夏季不酷熱,冬季無嚴寒處為最適宜,喜陽光充中立國,但夏季忌暴曬,以在微蔭下生長最好,耐旱、耐寒,喜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怕積水,喜肥沃。
景觀用途:可孤植、叢植、片植于庭院中,因其品種繁多,夏可在大型公園或風景名勝區建立專類園。牡丹還可作盆栽觀賞或作切花栽培。
培育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嫁接,播種法繁殖,分株繁殊的時間為秋季的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般以定植后達四年以上的為宜,但也不宜超過7-8年以上,方法是將牡丹挖起,多帶根系,輕輕弄去土,選自然縫隙劈開,然后種植。嫁接一般采用枝接,砧木采用實生苗,也可采用根接。
花毛茛

花毛茛
學名: Ranunculus asiaticus
別名: 芹菜花、波斯毛茛、陸蓮花
科: 毛茛科
屬: 花毛茛屬 產地分布:原產
土耳其、
敘利亞、
伊朗以及歐洲東南部。
形態特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45cm.中空有毛,分枝少。地下具小形塊根,根出葉淺裂或深裂,裂片倒卵形,緣齒牙狀,莖生葉無柄,2-3回羽狀深裂,葉緣齒狀。每花葶具花1-4朵,萼綠色,花瓣五至數十枚,花徑6-9cm,花有紅、白、橙等色。并有單瓣及重瓣之分。
生長習性:喜向陽環境和涼爽氣候,不耐寒,0℃即受輕微凍害。適于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喜濕潤,畏積水,怕干旱?;ㄆ?-5月。
景觀用途:花毛茛花大,得瓣,色彩豐富,可作切花、盆栽觀賞或杠桿于花壇、花帶、林緣草地等處
培育繁殖:用播種或分球法繁殖。分球于9-10月進行,將塊根帶根頸掰開栽植。播種繁殖變異大,常用于育種及大量繁殖。撒播后覆土,蓋塑料薄膜保濕,30-40天萌發。翌年幼苗出3片真葉時定植,及時將早現花蕾摘除,以促進幼株生長。從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了實生苗限價段。
飛燕草

飛燕草
學名: Consolida ajacis
別名: 千鳥草 科: 毛茛科 屬: 飛燕草屬
產地分布:原產南歐,中國南北方均有栽培。
形態特征: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80-100cm,莖直立,節較長,上部分枝多。葉互生,三出掌狀全裂或深裂,裂片再進行羽裂,裂片線形,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的葉柄不明顯??偁罨ㄐ蛑?,花序較長,可著生20-30朵小花,小花二側對稱,萼片5枚,背部一枚基部延展。成長距而基部上舉。
生長習性:喜光、喜冷涼氣候,耐寒,喜栽培于高燥的環境,要求土壤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為直根系,忌移植。
景觀用途:花期較早,花姿美麗誘人,宜作春夏之交的花壇、花境材料。作切花水養可保持10d。也可盆栽觀賞。飛燕草全株含有毒素,影響人們的神經系統,故須提防。
培育繁殖:9月中旬,將種子直播于露地苗床,發芽溫度以15-20℃為宜,若高溫則出苗不整齊。
白頭翁

白頭翁
學名: Pulsatilla chinensis
別名: 老公花
科: 毛茛科
屬: 白頭翁屬
產地分布:原產中國,除華南外各地均有分布。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cm,根莖粗而直,全株密被白色長柔毛。葉基生,三出復葉4-5片,具長柄,葉緣有鋸齒?;ㄇo1-2,高達35cm,花單生,徑約8cm,萼片花瓣狀,6片成2輪,藍紫色,外被白色柔毛,花期4-5月。瘦果宿存,具較長的銀白色毛。
生長習性:性耐寒,喜涼爽氣候,要求向陽的環境,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土壤,忌積水,不耐移植。
景觀用途:適于野生花卉園自然式栽植,亦可盆栽。其根入藥。
培育繁殖:播種繁殖,多采用直播,種子成熟后立即播種即可。分株繁殖以秋季為好。
瀕危植物
短柄烏頭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現狀 短柄烏頭分布區狹窄,僅產云南及四川局部地區。由于民間用塊根作藥,長期挖掘,致使分布范圍日益減少,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持續利用,必保護與繁殖。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40-80厘米,不分枝,疏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到近無毛;塊根紡錘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葉互生,紙質,三全裂,長3.5-6厘米,寬3.6-8厘米,裂片再2-3羽狀細裂,中央全裂片基部突變狹成長柄,二回羽裂片線形,寬1-3毫米,側裂片不等二裂至基部,兩面無毛,或背面沿脈疏被短毛,基生葉有長柄,向上葉柄逐漸變短,直至近無柄。總狀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軸和花梗密被彎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苞片葉狀;花梗近直展,長1-1.5厘米,小苞片通常2或3淺裂;花左右對稱,直徑1-1.5厘米;萼片紫藍色,上萼片盔形;花瓣上部內曲,具短距;心皮3-5,已房密被黃色長柔毛。蓇葖長圓形,頂端細尖,內縫線開裂,具多數種子;種子沿脊梭具翅。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
麗江、中甸、劍川,東北部會澤,中部祿勸烏蒙山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等地。生于海拔2800-3700(-4300)米的高山草坡、巖石坡和疏林下。
短柄烏主要見于
高山草甸或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區,干、濕季明顯,氣候冷涼,年平均溫約6℃-12℃,最冷月平均溫-3.8℃,極端最低溫度-25℃,最熱月平均溫約13℃,極端最高溫不超過2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相支濕度為74%以上。土壤為富含腐殖質的黑色草甸土。在土壤母質為紫色砂巖的地方,土層薄,多裸巖,地表干燥而堅實,生境冷濕多風,常生長在
灰背杜鵑、
腋花杜鵑為優勢種的常綠矮生墊狀灌叢中;在土壤母質為
石灰的地方,土層較厚,出常見巖露頭,優勢種為
藏邊大黃、小穎短柄草等植物的草坡中。喜光,多生于向陽坡。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保護價值 塊根雖有毒,但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之效,具有醫藥和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麗江
玉龍雪山和中甸哈巴雪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采挖,并引種栽培建議產區用藥單位進行引種繁殖,擴大栽培。
栽培要點 種子秋季成熟,采收后晾干貯藏,至來年早春播于苗床,床上宜用腐殖土和沙土混合,適度遮蔭,待幼苗長出真葉2-3片時,逐漸減少蔭蔽。種植地應先擇高海拔冷涼的山區。在海拔低、夏溫偏高、日照強的地區引種不易成功。用分根法也能繁殖。
附錄
皺葉烏頭又名小白掌、雪上一支花,為保山烏頭的變種,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貢山、碧江、鄧川,西部騰沖、保山,生于海拔2000-3000米山坡。長期以來,由于民間采挖塊根入藥,致使資源枯竭,處于瀕臨絕滅的境地。為了永續利用和保護種質,應加強保護、引種栽培。本變種與短柄烏頭的區別在于基生葉和莖生葉均有長柄,葉較寬大,長5.5-8.5(-13)厘米,寬8-13(-20)厘米,中裂片中下部漸窄成楔形,小裂片較寬,兩面均柔毛;花序軸和花梗被彎曲白色短柔毛和武藝的黃色腺毛,子房被短柔毛。
星葉草Circaeaster agrestis Maxim.

星葉草
現狀 稀有種。星葉草為單獨屬植物,星散分布于我國西北部至西南部。由于森林砍伐,破壞了星葉草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使分布范圍日趨縮小。
一年生小草本,莖細弱,高3-10厘米,根直伸,支根纖細。縮存的2子葉和葉族生于莖頂;子葉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4-11毫米,寬0.6-2毫米,無毛;葉紙質,菱狀倒卵形、匙形或楔形,長3.5-23毫米,寬1-11毫米,邊緣上部有小齒,齒端有刺狀短尖,下面粉綠色;葉脈二叉狀分枝。花小,兩性,單生于葉腋;萼片2-3,狹卵形,先端急尖,宿存;單和于葉腋;萼片2-3,狹卵形,先端急尖,宿存;花瓣缺;雄蕊1-2(-3),與萼片互生,高出于萼片,花絲線形,花藥2室,內向;心皮1-3分離;子房上位,長圓形,稍偏斜,1室,有1-3分離;子房上位,長圓形,稍偏斜,1室,有1下垂胚株,無花柱,柱頭近橢圓球形。瘦果近紡錘形或狹長圓形,長2.5-3.8毫米,通常具鉤狀毛;種子含豐富胚乳。
零星分布于陜西南部太白山、佛坪、周至,甘肅中部肅南至東南部榆中、天水、夏河、臨潭、岷縣、康縣、舟曲、文縣,
青海南部班瑪、玉樹、囊謙、雜多,四川北部南坪、色達、德格、金川、道孚、康定、瀘定、稻城、鄉城、木里,支南西北部德欽、貳山、中甸、麗江、東北部綏江、大關、昭通及中部景東,
西藏東部類烏齊、察隅、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郎縣和
新疆拜城托木爾峰等地。生于海拔1100-4800米的針葉林和樺、櫟林下或崖邊濕地。
不丹、
錫金、
尼泊爾和
印度西北部也有分布。
星葉草喜陰濕,要求散射光和潮濕的生境,凡陽光直接照射處,不見其分布,這種特殊生境一旦被破壞,即難生長。因它分泌一種特殊氣味,影響其周圍植物的生長,故在林下或局部小環境中往往形成單優群落。有時,一些濕生植物,如
黃水枝、細弱蕁麻、和
橐吾等也可與其伴生?;ㄆ?-6月,果期7-9月。
保護價值 星葉草具有獨特的性狀,其葉脈為開放式的二叉狀分枝脈序,特別是遠軸盲脈末端的形態結構特征,使其明顯地有別于毛茛科的其他屬,故有人主張將其另立為星葉草科。因此,保護好星葉草,對進一步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問題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保護措施 在其分布范圍內已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地段,應采取保護星葉草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以促進其自然繁殖。對保護區以外地區的星葉草,也應注意保護。
栽培要點 可試用種子繁殖,并研究發芽特性及人工試培的方法。
短萼黃連 現狀 漸危種。短萼黃連分布雖較廣,由于歷來與黃連同作藥用,長期大量采挖,資源日趨減少。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須根。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寬達10厘米,掌狀3全裂,中央裂片菱狀卵形,再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ㄝ?-2,高12-25厘米,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苞片披針形,羽狀深裂;萼片黃綠色,平直,長約6.5毫米,比花瓣長1/3-1/5;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約20,花藥長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心皮8-12,花柱稍外彎。長6-8毫米;種子7-8,褐色。
分布于安徽南部青陽、歙縣、績溪,浙江西北部天目山、東部天臺、西部開化、南部仙居、縉云、麗水、遂昌、松陽、龍泉、慶元、云和、泰寧、明溪、寧化、清流、長汀、古田、上杭、龍巖、同安、南安、漳平、德化、仙游、永順、閩清、閩侯、龍溪、永安,江西東部鉛山、黎川、西北部武寧、修水、靖安、宜豐、西部永新、寧岡、南部龍南、全南,廣東北部樂昌、連縣、連南、連山,廣西東北部全縣、龍勝、大苗山、興安、富川、鐘山及金秀等地。常生于海拔600-1600米溝谷林下陰濕地或溪澗巖隙間。
分布區年均溫約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對濕度可達90%。土壤主要為黃壤或黃棕壤,酸性反應,pH值4.5-5.5,有機質含量豐富。耐寒,畏強光,忌高溫干旱,喜陰濕環境。主要生于中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要和常綠葉林下。一般2-3月開花,4-5月果熟。
保護價值 為中國著名傳統中藥,藥用歷史悠久,藥效顯著,馳名于世,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保護措施 分布區內已設有歙縣清涼峰、黃山,井崗山、武夷山、鳳陽山、花坪等自然保護區,應列為保護對象,并大力引種栽培。杭州植物園已引種成功。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5月,但種子采收后必須在低溫下沙藏。秋播的第二年3-4月出苗。第三年6月定植,定植地必須選擇適宜的生境。
黃連
為著名的傳統中藥,由于長期利用,大量采挖,野生黃連極為稀少,目前市場上所需的黃連,幾乎全是栽培。黃連天然分布于陜西南部、湖北西部及四種東部,生長環境與短萼黃連相似。與短萼黃連的區別僅在于萼片較長,長9-12.5毫米。建議分布區內的有關單位及自然保護區應保護好野生黃連及其生態環境。以利于本種的自然生長繁殖。
峨眉黃連(emei huanglian)Coptis omeiensis (Chen ) C.Y.Cheng
峨眉黃連現狀 瀕危種。峨眉黃連為中國特有植物,僅產于四川局限地區,其根狀莖(或全草)供藥用,一量發現,天然繁殖力較低,植株日益減少,如不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必將致絕滅。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狀莖圓柱狀,微彎,暗褐色,橫斷面黃色,分枝少,節[密,無明顯節間,須根多而較硬功夫。鱗時較多;基生葉(2--)4-11,具長柄,暗綠色;葉片緊紙質,輪廓披針形或窄卵形,長6-16厘米,寬3。5-6。5厘米,三全裂,中裂片薔狀披針形,5-15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厘米的細柄,側生裂片卵形,長僅為中裂片的1/3-1/4,不行二深裂或近二全裂,陰上面沿主胱被子婀毛牙,其余無毛;葉柄長z約5-16厘米?;ㄝ阃ǔ我?,高15-27厘米;花序為多歧聚傘花序,具3-6花;萼片5,窄七形,長約為萼片的1/2,中央具密橫;雄蕊多數;心皮9-14,具柄。 果微被子毛,常一籌莫展約8毫米,與果柄近行和;種子3-4,長圓形,黃褐色。
峨眉黃連僅產四川峨眉、滿雅及峨邊縣。生于海拔1000-1700米蔭蔽的懸巖陡壁上。
本種適詛生境的年平均溫為17。2℃年降水量169。-18……毫米,相對濕度80%。土壤為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5。5-6。5。性喜陰濕,怕直舴光照。結果冰雹不高。
保護價值 峨眉黃連富多種物堿,常作為黃連的代用品,產區稱:野連“、”巖連“、”鳳尾連“。全草均可入藥,為貴重的中藥材。保護其野生種源,對愛行科演研究及擴大生產均有較大的價值。
保護措施 尚無任何保護措施。目前僅個別藥家移栽少量植物株于蔭蔽的陡或陡央上。建議 在產區集中生物學特性、個體及群生態的研究,為引種栽培擔供科學依據。
栽培要點 本種現為野后,尚無栽培經驗。鑒于本種與黃連的生境條件相似,暈行引種栽培 時可參圪黃連的栽培方法。
本科約50屬2000余種,世界各洲廣布,主產北半球溫帶和寒溫帶。我國有42屬720余種,分布于全國,主產西南部山地。本科是含有毒植物種最多的科之一。約20屬的植物有毒,主要有烏頭屬(
Aconitum L.)、翠雀屬(
Delphinium L.)、銀蓮花屬(
Anemone L.)、升麻屬(
Cimicifuga L.)、白頭翁屬(
Pulsatilla Adam.)、鐵線蓮屬(
Clematis L.)、毛茛屬(
Ranunculus L.)、唐松草屬(
Thalictrum L.)等。本科有許多種熟知的劇毒植物,如烏頭屬的烏頭、雪上千枝蒿(即短柄烏頭),翠雀屬的飛燕草(即短距
翠雀花)等。烏頭類植物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有毒植物。據左丘明《國語》記載,春秋時晉獻公的寵妾驪姬就曾“置堇于肉’用以毒人,繭就是烏頭。在《呂氏春秋》中也有“堇”能殺人的記載。前漢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一書中則更明確地指出“天下之兇者,莫兇于雞毒”,雞毒就是烏頭。據考證,作為狩獵毒物的烏頭,可能是東.亞各國的主要箭毒原料。至今云南許多地區仍用。烏頭作為箭毒。烏頭屬植物在我國約有167舯,除海南島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多數種類的塊根有劇毒。據報道川烏的生塊根2—49即可使人致死[A-6]。烏頭類植物及其制劑的中毒在我國頗為多見,死亡率較高。僅昆明一醫院內科三年平均統計,每年收治烏頭中毒病人17名。據估計云南每年烏頭中毒病人近百名,因中毒死亡者,每年都有多起。此外,本科其他一些植物,如毛茛、
打破碗花花、天葵等毒性也較強;除致死作用外,有些種還具刺激作用、致光敏性皮炎作用等。毛茛科約有30屬220種可供藥用,如著名中藥黃連(
Coptis chinensls Franch.)、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Debx.)、丹皮(PaeoniasuffruticosaAndr.)、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白芍(PaffonialactifloraPall.(P.albifloraPall.))、升麻(Cimicifuga~eraclei/oliaKomar.)、
木通(ClematismontanaBuch.-Ham.)等的原植物均屬本科。此外本科不少屬植物具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如牡丹、芍藥、翠雀等都是我國著名的花卉植物。耬斗萊屬(dquilcgiaL.)的某些種的根含糖類,可食用。金蓮花屬(TrolliusL.)的某些種的種子含油脂,可供工業用。毛茛科植物富含多類
生物堿,是重要的含生物堿的科,此外還含強心甙類有毒成份。有毒成分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類:一、二萜類生物堿:這類生物堿存在于烏頭屬和翠雀屬植物中,迄今已鑒定的生物堿約200種以上,近年仍陸續有新生物堿發現。這類生物堿大都具有顯著的毒性及生理活性,如局麻、鎮靜、解熱、強心等作用。近年來由于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在化學結構測定、合成和生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均獲得不少進展。二萜生物堿一般可分為C19和C20兩大類,按其骨架又可分為四類:(Ⅰ)維特欽-(veatchine)型,,屬考烷(Kauranes)類;(Ⅱ),阿替生(atisine)型;屬阿替烷(atisanes)類;(Ⅲ)
牛扁堿(lycoctonine)型,屬烏頭烷(aco-Danes)類,(Ⅳ)異葉阿替生(heteratisine)型,C環因氧原子參與而成δ內酯。(Ⅰ)、(Ⅱ)型屬C20類;毒性較小,其毒理作用尚未見報道。(Ⅲ)、(Ⅳ)型為C19類、以(Ⅲ)型最多(約110種以上),(Ⅳ)型較少。C19類生物堿常為多取代,多有1-2個酯化的醇羥基,酯基多由醋酸、苯甲酸及其衍。生物或黎蘆酸等構成,凡含酯基者一般毒性較大,通常2—5mg就可使人致死,為此類生物堿的主要毒性成分[1]。研究發現此類生物堿的毒性與8和14位的酯基有關,8和14位均是酯基者,毒性較大[2]。酯堿水解后毒性大大降低,如中烏頭堿即8—乙酰基—14—苯甲酰基中烏頭原堿(mesaconitine)(73—1)、14—苯甲酰中烏頭原堿(14—benzoglmesacomne)(73—2)和中烏頭原堿(meaaconine)(73—3)對小鼠腹腔注射的致死劑量分別為0.2—0.3mg/kg、40—50mg/kg和300—400mg/kg,即后者的毒性為前者的1/1400左右[2,3]。另據報道烏頭原堿(aconine)(73—4)—的毒性僅為烏頭堿(aconitine)(73-5)的1/2000—1/4000[4—6]。此外,熱解產物也有類似情況,如焦—中烏頭堿(pyro-mesaconitine)、焦—中烏頭原堿(pyro-mesaconine)對小鼠腹腔注射的致死劑量分別為60—80mg/kg和900-1000mg/kg,為中烏頭堿毒性的1/200和1/3000[7]。屬于C19類烏頭堿型酯堿的毒理作用復雜,具有顯著的神經系統和心臟毒性:1.討心臟的作用:治療劑量能使心率減慢、舒張期延長、收縮期縮短、脈細弱、血壓微降。劑量增大則加速心率及增強心肌收縮力,最后導致心顫動與心跳停止。這種作用,部分由于迷走神經先興奮而后抑制,更主要的是其對心肌的作用,使心肌興奮性大大增加,而當中毒時,心肌最終將無力收縮,導致停止[8]。2.對呼吸的影響:治療劑量僅使呼吸中等減慢,大劑量則使呼吸困難。呼嘆深度加大,最后抑制和減慢。這種作用,可能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或由于心血管反射所致[5]。3.對末梢神經的作用:對局部皮膚粘嗅的感覺神經末梢先興奮,有瘙癢和燒灼感,繼以麻痹、知覺喪失。此外可反射地引起唾液分泌亢進;使體溫下降[5,8]。烏頭堿類生物堿的中毒癥狀出現很快,攝食后由于生物堿很快被消化道粘膜吸收,首先引起咽峽部發熱、麻木和刺痛。如注射則在注射部位立即產生上述反應,并很快擴散到全身,引起流涎、嘔吐、腸痙攣和下瀉,隨著有窒息感,呼吸減慢、微弱而不規則,血壓降低、心房纖維性顫動以及體溫下降等;特別明顯的是由于心肌收縮力的減弱而引起眩暈和虛弱,最后因呼吸及心臟的衰竭而死亡,死前有痙攣[1]。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證實對神經細胞軸索的鈉離子通路有顯著影響[2,9]。烏頭堿中毒后,用阿托品解毒最有效,也可用普魯卡因。二、強心甙:鐵線蓮屬植物中含有六元不飽和內酯環的強心甙,如嚏根草甙(he-llebrin),對貓的最小致死劑量為0.088mg/kg,其甙元為0.98mg/kg[A-19],而烏頭堿對貓皮下注射的致死劑量為40mg/kg[10],可見其毒性之大。側金盞花屬含五元不飽和內酯環強心甙,如鈴蘭毒甙(convallatoxin)(49—1)、加拿大麻甙(cymarin)(73—54)、索馬林(somalin)(73—53)等。鈴蘭毒甙是目前巳知各種植物強心甙中作用最強的一種,對小鼠、貓和豚鼠靜脈注射的LD50分別為5,0.08和0.18mg/kg[10]。用鴿法測定側金盞花總甙MLD為0.77mg/kg,小鼠腹腔注射MLD為9.5mg/kg[21]。三、毛茛甙:存在于毛茛屬和銀蓮花屬植物中,其甙元為
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h)(73—67),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12]。四、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存在于唐松草屬植物中,如
箭頭唐松草堿(thalsimine)(73—73),對小鼠靜脈注射的致死劑量為71mg/kg。鶴氏唐松草堿(hernandezine)(73—75)對貓靜脈注射1—3mg/kg,可引起血壓暫時下降;狗靜脈注射10mg/kg引起血壓短暫下降,并可致死;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282mg/kg[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