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信息加工系統中,存在著一個對信息流動的執行控制過程,它監視和指導認知活動的進行,它負責評估學習中的問題,確定用什么學習策`略來解決問題,評價所選策略的效果,并且改變策略以提高學習效果。這種執行控制功能的基礎是元認知。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Flavell,1985),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元認知知識是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務之前的一種認識;元認知控制則是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是對認知行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元認知控制過程包括對目前認知任務的認識、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的調整和修改。
1.元認知認識策略
元認知認識就是人們對于什么因素影響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們之間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等問題的認識。元認知認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董奇,1989):
(1)對個人作為學習者的認識
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或他人作為學習著或思維著的認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認識。具體來說,可分為三個方面:①關于個體內差異的認識,例如,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認識自己的學習觀和知識觀等;②關于個體間差異的認識,例如,知道人與人之間在認知方面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種種差異;③關于主體認知水平和影響認知活動的各種主體因素的認識,例如,知道記憶、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認知能力可以改變。
(2)對任務的認識
在有關認知材料方面,學習者應當認識到,材料的性質(如圖形材料與文字材料)、材料的長度(如一段短文與一篇長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與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結構特點(如論說文與敘述文)、材料的呈現方式(如聽覺呈現與書面呈現)、材料的邏輯性(如有組織的材料與無組織的材料)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認知活動的進行和結果;在有關認知目標和任務方面,學習者應當知道,不同認知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認知活動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難的要求。例如,要求回憶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憶該文章的準確詞序的任務困難得多。
(3)對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認識
這方面涉及到的內容很多,例如,進行認知活動有哪些策略、各種認知策略的優點和不足是什么、它們應用的條件和情境如何、對于不同的認知活動和不同的認知任務,什么樣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2.元認知調節策略
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根據對認知策略的效果的檢查,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元認知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例如,當學習者意識到他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退回去讀困難的段落、在閱讀困難或不熟的材料時放慢速度、復習他們不懂的課程材料。測驗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簡單的題目等。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
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些元認知策略是如何起作用的。假設有一個學生正在。這個學生們意識到于是,他用自己的話口頭復述這一章的每一節,列出重要的歷史事件。他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意識到自己在比較一些時有困難,于是,他決定寫下他自認為在測驗中可能出現的簡答題的答案。他這種以行得通的策略替代行不通的策略、從而變化或修改自己行為的能力,正是成功學生的一個重要的特征。
元認知策略的這四個方面總是相互聯系在一起而工作的。學習者學習一般先認識自己的當前任務,然后使用一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學習或解決問題,然后,監視自己的進展情況,并根據監視的結果采取補救措施。假如我們正在學習清朝將香港割讓給英國的歷史,開始時,我們可能會想,在未來的測驗中,有關這些知識的考題可能會以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因此,決定用自己的話敘述要點和重要歷史事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經常搞混一些戰爭和條約,于是決定慢慢而細致地再讀一遍;或者尋找其他線索,如圖、表、索引等來幫助理解;或者退回到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這意味著我們要能預測可能會發生什么,要學會知道什么時間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自己,用行得通的策略替代行不通的策略,隨時變化或修改自己行為。所有這些都屬于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總是和認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使用認知策略的能力和愿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進行認識、計劃、監視和自我調節。認知策略是學習內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于我們將新信息與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元認知策略則監控和指導認知策略的運用,有助于我們估計學習的程度和決定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教學生使用許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們沒有必要的元認知策略來幫助他們決定在某種情況下使用哪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么他們就不是成功的學習者。
3.元認知監視策略
元認知監視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
元認知監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這些策略使學習者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并加以修改。例如,當我們為了應考而學習時,會向自己提出問題,并且會意識到某些章節自己并不懂、自己的閱讀和記筆記方法對這些章節行不通,需要嘗試其他的學習策略。
領會監控就是一種具體的監控策略。熟練的讀者在閱讀時自始至終都持續著這一過程。熟練的讀者在頭腦里有一個領會的目標,諸如發現某個細節,找出要點等,于是,為了該目標而瀏覽課文。隨著這一策略的執行,如果找出了這個重要細節,或抓住了課文的要點,熟練的讀者會因達到目標而體驗到一種滿意感。但是,如果沒有找到這個細節,或者不懂課文,則會產生一種挫折感。如果領會監控最終顯示目標沒有達到,就會采取補救措施,比如重新瀏覽材料,或者更仔細地閱讀課文。
跟蹤注意也是一種監視策略。有效地選擇課本或講演中的重要的信息加以注意,是某些學習者常常使用的一個策略。有研究表明,速度快的學習者常常使用一些比較好的方法,來選擇恰當的信息加以注意。
4.元認知計劃策略
元認知計劃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估其有效性。
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給學習作計劃就好比是足球教練在比賽前針對對方球隊的特點與出場情況提出對策。不論是完成作業,還是為了應付測驗,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應當有一個一般的“對策”。成功的學生并不只是聽課、作筆記和等待教師布置測查的材料。他們會預測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在寫作前獲取相關信息,在考試前復習筆記,在必要時組織學習小組,以及使用其他各種方法。換句話說,成功的學生是一個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