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五行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天干“甲乙”和地支“寅卯”對應五行木,天干“丙丁”和地支“巳午”對應五行火;天干“戊己”和地支“辰未戌丑”對應五行土;天干“庚辛”和地支“申酉”對應五行金;天干“壬癸”和地支“亥子”對應五行水。干支五行之理應從其“時間成象”和“空間成象”兩方面認識。
從易理成象上看,干支代表著生命周期在一個輪回過程中的生、死、衰、旺更替。天干五行的時間之理正是一年四季間時運行規律的“成形”表現:甲、乙在天干流序中排在第一二位,代表生命周期的開始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一年的春季,是陽春三月萬物生發成長的時節,所以甲、乙五行木。丙、丁在天干流序中排在第三、四位,代表生命周期的青壯年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一年的夏季,是夏日炎炎,萬物茁壯的時節,所以丙、丁五行火。戊、己在天干流序中排在第五、六位,正好處于中間,代表生命周期正進入穩健平衡發展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一年的長夏之季,是濕燥相濟的時節,所以戊、己五行土。庚、辛在天干流序中排在第七、八位,代表生命周期的成熟收納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秋季,是金秋收獲的時節,所以庚、辛五行金。壬、癸在天干流序中排在第九、十位,代表生命周期的孕育藏納懷胎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冬季,是寒冬歸藏的時節,所以壬、癸五行水。
地支五行的時間之理也是一年四季間時運行規律的“成形”表現:寅、卯在地支建月中排在第一、二位,代表生命周期的開始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一年的春季,是陽春三月萬物生發成長的時節,所以寅、卯五行木。巳、午在地支建月中排在第四、五位,代表生命周期的青壯年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一年的夏季,是夏日炎炎,萬物茁壯的時節,所以巳、午五行火。申、酉在地支建月中排在第七、八位,代表生命周期的成熟收納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秋季,是金秋收獲的時節,所以申、酉五行金。亥、子在地支建月中排在第十、十一位,代表生命周期的孕育藏納懷胎階段,在時間流序中處于冬季,是寒冬歸藏的時節,所以亥、子五行水。辰、未、戌、丑分別處于上述四個節季中的最后一個月份,分別是三、六、九、十二月,寓示五行之土寄旺四時,旺在每季的最后一個月,所以辰、未、戌、丑五行土。
干支作為紀事的符號,被直接引用為表示空間方位的符號,就是按照五行的空間之理進行布列。
十天干的方位布列是甲、乙居東,丙、丁居南,戊、己居中央,庚、辛居西,壬、癸居北。五行以土居中央,寄旺四方而成就五方星象,五行木居東方成就青龍星象,五行火居南方成就朱雀星象,五行金居西方成就白虎星象,而五行土居中央,寄旺四方,成就明堂星象。所以將天干之甲、乙布列于東方,五行屬木;丙、丁布列于南方,五行屬火;戊、己居中央,五行屬土;庚、辛布列于西方,五行屬金;壬、癸布列于北方,五行屬水。
十二地支的空間布列是寅、卯、辰居東,巳、午、未居南,申、酉、戌居西,亥、子、丑居北。這種布列方式是由五行的生成之理決定的。在《五行學說》章節已對五行的空間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在此不凡重溫一下:
北方納“亥、子、丑”三地支,亥、子為水,丑為土。生數天一子水合丑土以成地六亥水,所以方位五行北為水。
東方納“寅、卯、辰”三地支,寅、卯為木,辰為土。生數天三卯水合辰土以成地八寅水,所以方位五行東為木。
南方納“巳、午、未”三地支,巳、午為火,未為土。生數地二巳火合未土以成天七午火,所以方位五行南為火。
西方納“申、酉、戌”三地支,申、酉為金,戌為土。生數地四申金合戌土以成天九酉金,所以方位五行西為金。
可見,十二地支在方位中的布列是寅、卯、辰居東,巳、午、未居南,申、酉、戌居西,亥、子、丑”、居北。四個方位均是土行雜合于其他四行而成就了宇宙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