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傳統的星象學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也想成為像歷代先賢那樣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人。所以,花了些時間,整理了些傳統星象學的知識。由于對這部分內容沒有找到系統的介紹,如果哪里有不對的,希望大家指正。
傳統星相學的構成
傳統的星象學是由: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構成的。
天上
與人間的協動
人間王朝的統治是模仿天上的星辰運轉而建立,所以許多官職名稱實際上是天上的星辰名稱。
日月
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星,又名太陽星。
月星,又名太陰星。
五星
圖片來源于網絡
金星,又名太白星。銀白色。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應該都是金星)
木星,又稱歲星,每十二年繞天一周。
土星。又名鎮星。二十八年繞天一周,故說歲鎮一宮(二十八宿將天上劃分為二十八個宮)
水星,又名辰星,在太陽兩邊擺動,最多不超過30度。(一說一般古人觀測的所謂水星不是真的水星二十二十八宿之室宿定星)
火星,又名熒惑。紅光瑩瑩似火,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三垣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紫薇垣象征天帝,太微垣象征政府(百官),天市垣象征集市(人民居住的地方)。
二十八宿
圖片來源于網絡
東方七宿32星,南方七宿64星,北方七宿35星,西方七宿51星。共182星。二十八宿循著一定軌跡運行。
二十八宿自西向東排列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宿和三垣是古代中國劃分天區的標準。二十八宿是古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的位置、西方畫為黃道十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