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晴
人類在進化,婚姻方式也在進化,不同的社會方式,婚姻方方式也不同,未來的婚姻模式會怎么樣?
先回看人類婚姻走過的幾個階段:
1、母系社會。
這是按母系計算世襲血統關系的社會組織。
為什么會出現母系社會?
主要是原始農業和家畜飼養的出現,男子從事漁獵活動,婦女從事采集活動,采集活動比漁獵活動的收獲穩定。
女性在生產經濟生活中取得了主導和支配地位——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的婚姻形式是怎么樣的?
走婚。
嚴格的來說, 婚姻并不是一種婚姻模式,它是成年相處的一種方式。
走婚是母系社會中重要組成部分。
走婚是一種夜合晨離的關系,男女雙方沒有婚姻關系,只有在晚上男方會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與勞動。一到夜晚,男子會用獨特的暗號敲開女子的房門。
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隨時切斷關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較高,在走婚方面女方占主導權,女方一旦不再為男方開門,走婚關系就宣告結束。
“走婚”是傳宗接代的途徑,也是男女情感連接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本質是臨時組合——隨時可能合——也可能隨時分。
走婚大約距今六七千年前(最繁榮時期)。
2、父系社會。
這是按父系繼承血統關系的社會組織。
為什么會出現父系社會?
主要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男性在生產部門中突出地位的出現,男子開始占據主導地位,男子是社會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權支配家庭財產和家庭成員。
父系社會的婚姻模式是什么?
“一夫多妻制”。
過去是以母系部落集體生活存在的群居組織,逐漸演化成以家庭為單位的父系社會。
父系社會逐漸誕生了“私有制”,這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各種戰亂和爭斗的根本原因。
婚姻的本質就是繼承財產和傳宗接代。
傳給誰?
必須是自己的親身骨肉。
如何確定?
適合當時的辦法就是嚴格控制女性的貞潔——確保女性是自己生育后代唯一的性關系對象——這種方式簡單粗暴但卻簡單實用有效。
這就確保了財產繼承給了自己的后代。
婚姻是一種社會契約,契約的雙方是夫妻,但這份契約本質并非是夫妻雙方的,而是男性與其他男性之間劃分女性“所有權”的契約。
這樣的婚姻關系注定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女性從來沒有當成個體來對待,她只是丈夫的私人財產(從屬物)。
這個時候的婚姻制度本質是產權制度。
由此得出,婚姻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和“愛情”沒有必然的聯系。
3、封建社會。
這種婚姻方式演變到極致,尤其是從漢朝開始,儒家文化占據主導地位,“貞操觀”和“三從四德”是一直束縛女性的主流價值觀。
女性在封建社會體系下,沒有任何生產力,只能依附男性而獲得生存,此時的女性幾乎沒有作為人的尊嚴。
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很多觀念都根深蒂固,即便到了近現代,無數人都還在一直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和影響。
即便到了今天,在很多偏遠地方,女性屬于一個從屬物,沒有任何尊嚴和地位,這樣的婚姻本質就是一場交換。
只要一個女人,沒有在精神上和經濟獨立,是很難獲得尊嚴,更加無法強大,在婚姻生活中很難占據主動權,永遠都是弱勢的一方。
4、 工業社會。
工業社會大量出現機器,大量女工開始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女性就此在經濟上獲得了空前的獨立。
此時開始出現“女權主義”,女性開始爭取在人權上的平等和尊嚴。
女性經濟獨立之后,就不再依賴男性而生存,脫離了夫妻間從屬的關系。
工業社會的婚姻方式是怎么樣的?
以一夫一妻制為主,也有一夫多妻制存在,比如印度、泰國等都是一夫多妻制。
當你把視野從國內拓寬到國外,再從當代拉回到古代,很多婚姻情感上的糾結和困惑就一目了然,婚姻模式的存在也是因為當時社會的一種需要,并不是本來事實就是如此。
5、人工智能社會。
女性會逐漸取代更多男性的工作,人類必將迎來有史以來婚姻制度的變革,甚至連過去的婚姻方制度都會被瓦解。
工業社會里的婚姻模式就如兩家公司的合作,此時這種婚姻由過去的社會契約變成夫妻雙方之間的契約。
兩人組合成了一個互相尊重、彼此平等、齊擔風險、共享利益的共同體。
女性開始更加追求獨立,標志是宣布了對自己身體的所有權,“貞操”觀點開始土崩瓦解,現在的婚姻制度不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
如今離婚率不斷創造歷史新高,剩女的數量卻是高居不下……
現在還有很多父母在逼婚,這本質上是違背人權的行為,結婚與否是個人的選擇,除了婚姻雙方,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干涉的。
婚姻將會走向何方?
具體演變成何種,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但有一點是很確定的,過去的婚姻是人的必須選擇,未來婚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單身獨居的人會逐漸增多,是否結婚也只是一種選擇,未來的人會更加包容、開放和接納。
人類的第一個閉環已經走完,人類的第二個母系社會即將迎來,婚姻方式走向無法預判,但男女相處方式會逐漸接近走婚,這是歷史演變、人與人連接方式、人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它將會不會受任何個人意志影響和轉移。
你周邊的案例正在證實這一切。
——轉載分享就是傳播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