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華著,西安出版社。
(筆者看的是老版,2017年有新版刊印)
這是一本讓你欲罷不能的經典。
PS:斜體及圖片均摘錄至原書章節。
PS:本文約3000字,請先點右上角收藏,滿滿回味。
第1章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特別是在某些會議上,大家爭執不下時。甚至很多管理者一上來就會拋出這個觀點。“對事不對人”真是很好的解決之道嗎?
我們把考量的時間拉長,會發現已經出現并解決的問題,會在幾個月或者幾年后出現同樣的“翻版”。這些貌似獨立不相干的問題,讓我們很容易就忽略其內在的聯系。
是什么導致了同樣的問題多次出現?理由可以找到很多,真正的答案只有一個:人。
在教練技術中,“對事不對人”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徹底的解決辦法應該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人類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幾乎都與人有關,哪怕是氣候變化這樣的自然現象。
人就是現象背后的本質,人就是產生進步或者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與“對事不對人”不同的是,教練會經常說:對人不對事。這并不是否定“對事”的重要性,也不是把事情忽略掉,而是強調只有先把“人”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事”。
企業教練的定義,是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挖掘潛能,發現可能性,幫助被教練者有效地達成目標。
教練的焦點在“人”,這個人是動態的、充滿很多可能性的人。教練著眼于挖掘人的潛能,致力于幫助被教練者看到并打開各種自我設限的框框,同樣也是一個從內到外的過程,被教練者最終實現目標,達到內外和諧。
人的兩面:
“內外一體,不離身心,若有偏廢,人不完整。”
教練也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幫助被教練者很清晰地看到內外兩個方面的重要性,能夠區分清楚內外的狀況,看到它們與生命的必然聯系,同時內修固本,外練強身,有效地達到人生的目標。
人生三端:
Why 因何,要到哪里去?為什么會這樣?探究現象背后的意義、和行為依據的動機以及人生的目標;
How 為何,怎么樣的意思,表示人們采取的態度,或者做事情的出發點;
What 用何,究竟該怎么做?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工具?
人生中沒有什么是靜止的,活著本身是一個演變的過程,人們朝著他心中why的方向演變。
因此,教練要協助被教練者經常性地洞察到牽引他行為的“why”。
教練提倡“對人不對事”,就是從人生三端入手,弄清楚對方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心態?然后激發他調整心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
人的問題解決了,事情自然迎刃而解。
教練的過程是洞察心態、探究原因的過程。
人本教練模式認為“領導力”是教練的“道”。
在調適性領導中,組織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具體,領導者也許能夠找到問題,但是未必知道解決的辦法。
這個時候,沒有人是權威,領導者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人們面對各種價值歧義所引起的沖突,了解采取各種解決方案必須付出的代價,學習調整并修正自己的信仰、行為和價值觀,然后針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擬訂行動計劃,逐步付諸實施。
信念和心態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和狀態,決定了人生的寬度和成果。
教練通過對話,調適對方的信念和心態,對方在被教練的過程中自己找的答案,擬訂行動計劃,創造出符合目標的未來。
調適是過程,教練是手段,成果是目的。
九點領導力模型這九點屬于信念和心態方面的內容,在人的兩面中處于內的范疇,在因、道、術中立足于道,在調適性和技術性的分類中屬于調適性范圍。
第2章
在教練看來,迷惑的起因不是不明白“事”,而是不明白自己。
激情
激情的原因是真我價值,激情的出發點是自由選擇,激情的外在表現是活出真我。
我們天生就相信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只是后來要顧及別人的看法,要顧及面子,沒有勇氣拒絕別人意志的灌輸,不斷地被世俗影響。
教練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幫助被教練者找到他的真我價值。
承諾
承諾,先諾后承,就是說到做到。
衡量承諾,行動是最好的答案和標準。
任何承諾看起來是在對別人承諾,本質上還是在為自己承諾,承諾于自己的自律。
有一個重要的公式:P=p-i,
第一個P是performance,指外在表現和成績,
第二個p是potential,表示潛能,
i是interference,表示干擾。
負責任
很有意思,觀察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會發現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負責任都是別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負責任發自內心,是一種自愿的心態。負責任就是把責任歸因到“我”,事情因“我”而起,結果因“我”而得,一切都是“我”自愿的,不去怨天尤人,不去責怪外界和他人,而是很負責任地去接受這一切。
負責任不一定是要做什么,千萬別把負責任與行動劃等號。
對一切負責任的人,不會受害于他人和外在環境,而是以主動的姿態,令外界感受到其內在的負責知心和無法抗拒的影響力。
欣賞
欣賞就是既看到尺的價值,也看到寸的優勢。欣賞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展現的是對別人的肯定,可以激發出他人內在的力量,收獲別人的激情和投入。
現在人力資源的精髓之一,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其中的核心就是欣賞。
欣賞的表現方式不是拒絕,而是接納。
欣賞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能力,一種發現優點和價值,并且能夠及時表達愛的能力。
付出
“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卻這樣對我!”類似這樣的話語不少聽到,教練認為出現這些狀況,是人們對付出的意義并不真正了解。
第一,付出和索取這對反義詞,是關于心態的,并不是指人們做了些什么;
第二,人們爭執的時候,忽略了付出與索取之間的一個中間地帶——投資。
付出是一種為對方考慮的真心,是一種開放的心態。(成就他人)
索取是一種事事為我的封閉心態。(你能給我做什么)
付出所產生的作用是成全別人,喜悅自己,付出賦予人一種幸福和快樂的根據。
信任
教練技術認為:信任跟別人沒有關系,信任與自己有關。
信任的表現方式是放棄控制。
因為控制,領導者對人的信任起點是0%,然后根據對方做的合意的事情,逐漸增加信任度。控制導致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共贏
共贏就是“我贏你也贏”,以合作代替沖突,不會犧牲任何一方的利益,產生的是“正和博弈”的效益。
共贏的內在是尊重,各方是一種平等的關系。領導者只有先尊重別人,方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共贏的最終目標就是在和諧中各有所獲。
感召
人本教練模式對感召的定義是:激發他人的理想,從而自愿采取行動。
感召的原因是理想,感召的出發點是不斷印證,感召的主要表現是啟發。
真正的領導是感召,領導是通過感召而實現的。感召不是依靠權力,而是通過理想的感召,讓對方看到新的可能性,從而在心態上改變。
教練感召被教練者看到他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人,看到他的真我價值,找到他真正的理想,確定他自己生活中和工作中的目標,然后采取行動,有效地達到目標。
可能性
你過去的經驗所形成的信念,讓你決定可能還是不可能。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很多事物就像水一樣,本身是不固定的。可是我們卻通過信念把它給固定下來了,認為只有這一種可能。
人的局限性就是往往只看到一種可能,而且認為這是唯一的可能。很多人的信念中經常出現的是不可能,結果不可能就成為了他的可能性和結果。
可能性是因為“空”,產生可能性的出發點是謙虛,打開可能性的方式是探詢。
心中填滿了過去,無法空出來,看不到新的可能。
沉迷于過去,其危機在于忽視現在,更會對身邊的各種機會遲鈍,對未來失去信心。
人一旦因為看不到未來而自甘沉淪,便容易有滿腹的懷舊愁思。
如此循環,人就不斷用過去將自己的內心填得更滿,可能性就越來越小。
九點領導力就是這樣循環的一個過程:
當一個人相信他的理想后,就會有激情,然后承諾于自己的理想,采取負責任的態度,欣賞身邊的一切,不斷付出,信任周圍的人,有共贏的心態,從而更有激情,感召更多的人參與游戲,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期待你買書看完剩下的部分=========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點被“感召”的感覺,意猶未盡。
本書的上半部分主要是將西方教練技術的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智慧相結合,展現給讀者一副清晰的“當我困惑時,我該如何思考”的思想長卷。
此為“道”。
下半部分則偏重技巧工具和案例剖析,也就是“術”的部分。
如果你看到這里,依然想探知自己的“可能性”,那就不要猶豫,拿出手機打開app下單吧!
PS:第一次看此書,是在6年前第一段職業生涯最迷茫之時,一位良師益友推薦給我的。
此后每兩年會固定的翻一翻看一看,經典就在于此,讓人每次看都會有新的體驗和感受。愿你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