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初,物理學家開始探索能量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以牛頓“物質化的宇宙”為核心的科學理論,逐漸被物質只不過是幻覺而取代。因此,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能量所構成的。
你的身體是由分子結構組成,但你的肉體其實是在高速振動中的能量。你就像一臺由“意識”,“潛意識”和身體組成的生物電腦。
然而,常人的一天中,只有1%-5%的時間是清醒的,有意識的活著。超過95%的時間,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都被潛意識的大腦活動掌控著。這意味著我們95-99%的人生決策取決于自己大腦潛意識中的編程。
當你有意識的時候,你有能力去創造和選擇自己的想法。但潛意識就更加機械化,只能在固化思維內的條框下思考,并只會根據大腦過去存儲的信息或行為作出自然反應。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常常不經思考地魯莽行事,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沒意識到自己在用潛意識思考。
我們的潛意識基本上只是一臺帶有編程數據庫的計算機,其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在六歲之前獲得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會說中文?那是因為從咿呀學語開始,你身邊的所有人就都說中文。久而久之,中文慢慢滲透到你的潛意識中,直到你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用這種語言思考和互動。
當你出生時,你沒有自主意識或心智能力,你的感官也沒發育完全,你就像一頁毫無意識的白紙。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身心開始發育成長,意識和潛意識也慢慢的構建起來。
孩子對于外界異常的敏感,會不知不覺的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很多東西。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獲取信息和觀察,孩子會逐漸被編程為像身邊大人一樣的去思考和行動,這也是為什么父母對子女的早教如此重要。
從原生家庭或環境中獲取的信息,編寫成了我們大腦中程序,影響了我們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和人生。
?叄
既然我們的身體是由振動的能量組成,而能量的振動頻率有高頻的(積極),也有低頻的(消極)。當我們思考時,我們的思想直接決定了身體的振動頻率的高低。
據統計,常人大腦每天都會產生50,000-70,000個想法,平均每分鐘,你腦子里就會冒出35-48個念頭。可怕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其中約有70%-80%的想法都是消極悲觀的。
你或許天真的認為你思想都是積極的,但這種積極很可能只是薄薄的一層,努力掩飾著深層潛意識中的大量消極情緒。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自己振動頻率的意識 - 叫做“感覺”。有的時候我們感覺神清氣爽,有時我們感覺心煩意亂。這些“感覺”和我們的思想,還有身體的震動頻率都是息息相連的。
但我們并不是沒辦法戰勝潛意識的掌控,因為在有意識的狀態下,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思想,并且改變自己的振動頻率。
你大腦中的編程只不過是一系列的習慣而已,習慣是由反復“植入到”你潛意識中想法而養成的。簡而言之,如果你想改變人生,你必須先改變你大腦中編程,如果你感覺不悅,你完全有能力讓自己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