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旅行、訪談、實踐相比,讀書是一種讓你打開視野,了解世界的低成本方式。
讀書也是最快讓你的思維從線性思考變成復雜思考的方式,所以我很認真地建議:
多讀書,讀點雜書,這是讓你慢慢走向獨立思考的一個方法。
每個人讀書需求不同,興趣也不同,不必強求一致。我們應該追求適合自己的圖書閱讀類型的合理搭配,而不是盲目攀比數(shù)量。
大家應該合理搭配四類書:
第一類:常備書
詞典是案頭書,遇到不懂的字、詞,詞典不可少。對這樣的書,我從不吝惜購買。另外建議大家盡量選擇一個好的版本。
第二類:專業(yè)書
精通一門技術是生存的根本,這一類方向的技術書你得通讀,尤其是經(jīng)典原著,得長期跟蹤學習。
不要指望每本專業(yè)書的每一頁都是干貨,只要內容有助進步,都值得閱讀。這樣的專業(yè)書,每年應結合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多讀幾本。
第三類:視野書
只有一種專業(yè)思維的人是很可怕的,比如網(wǎng)絡上爆出的某一個事件,至少可以從哲學、進化生物學、社會(倫理)學、心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傳播學、宗教九種不同角度的方向解釋。
如果你只有一種思維模式,就很難學會換位思考。要了解其他的思維模式,主要靠讀這一類雜書。
第四類:潮流書
社會在與時俱進,你要緊隨潮流,總得讀一些報刊,看一些視頻,了解社會潮流的變化,這些都能影響你生活中的決策。
名人寫的隨筆也可以買,當休閑書看,還可以學習隨筆的文風,學習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收獲是很大的。好的網(wǎng)站、新聞、微博、微信、視頻我會看,這也是一種掌握潮流的閱讀方法。
關于選書的方法,推薦大家讀讀臺灣出版人郝明義寫的《越讀者》。
另外還想推薦一本價格是88元的《失控:機器、社會與經(jīng)濟的新生物學》,很厚,作者是美國的凱文·凱利,一個了不起的人。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一本好書?
大數(shù)據(jù)時代第一次可以聚合不同的人對書籍的看法,你可以借助別人的評論有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雖然找書比直接聽人推薦會多花一些時間,但依賴自己判斷找到好書不是更快樂嗎?
1、在百度搜索你想看的書籍關鍵詞“哪些書好”“書單”“最值得看的書”,找到相關書籍;
2、把書名或關鍵詞輸入多看閱讀、豆瓣網(wǎng)或者亞馬遜網(wǎng)站,看看前三頁書的目錄和評分,如果有評論,請閱讀相關的好評和差評。
一些好書,如果排名靠后,也許是營銷不到位,或者是剛剛上市的新書,評論少而排名靠后,請大家特別留意。
3、亞馬遜網(wǎng)店會推薦同類書籍,或者用書籍的核心關鍵詞在亞馬遜搜索,可以找到同類書籍,請繼續(xù)在豆瓣和亞馬遜網(wǎng)店了解這些書籍的口碑。
4、如果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書,去多看閱讀、當當網(wǎng)、京東網(wǎng)、豆瓣網(wǎng)等社區(qū)看看,因為有的網(wǎng)店會提供試讀版,可以讓你更全面地了解書的內容。
比如在[多看閱讀]Web網(wǎng)站上,可以不需要登錄,就可以試讀網(wǎng)站上的所有圖書。
5、在微博搜索你感興趣的書名,看看有無人對此書發(fā)表意見,可以在他微博上和他交流,了解對此書的看法。
6、到最實惠的網(wǎng)店下單買一本書,每次看完都評估下買的書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下次買書時改進你的找書方法。
買到了好的書籍,又要怎么讀書呢?
第一,讀書是不是開卷有益?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與其講開卷有益的大道理,不如承認人都有想一步到位讀好書的心理。
由于現(xiàn)在出書門檻低,沒有足夠干貨的書的確太多,開卷不像古時候那么容易做到本本有益。在信息泛濫的時代,開卷往往讓你湮沒在信息的海洋里。
我覺得大部分人一個月讀兩本書是需要的,但不要刻意去攀比數(shù)量。
第二,哪些書是經(jīng)典書籍?
很多人希望我推薦一份經(jīng)典書單,這讓人很為難。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喜歡的你不喜歡很正常。
自己花一點時間選書是很值得的。因為這個過程你不但學會了各種搜索技能,了解各種資源,識別各種書托,甚至因為評論認識了一些書友,更重要的是你為自己的需要獨立做出判斷、做出選擇。好的選擇可以讓人開心,壞的選擇也會讓人總結教訓,爭取下一次選書更好就好。
經(jīng)典書籍也要分類,就好像教育分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的經(jīng)典書籍,每個人都可以看;專業(yè)教育部分書籍受眾面就小得多;而文學類因為有細分品種,不同的人口味不同。
所以與其問別人哪些書是經(jīng)典書籍,不如先問問自己想看哪一類的書?
第三,別人推薦的經(jīng)典書籍我看不懂看不進去怎么辦?
有的朋友說對哲學類的書籍不怎么感興趣,怎么也看不懂,看不下去。名著也是,感覺有點生澀,無奈。
其實,別人的經(jīng)驗未必適合你。如果你發(fā)現(xiàn)讀不進去,又不是專業(yè)必修書,可以不強求去讀。成長并非只有一條路。
有時候讀大部頭的書有點累,不妨從這些書的漫畫解讀版開始,像哲學書,能耐心看下去的人不多。很多事情要先入門才行,有了興趣,自然會主動探索更多知識。
第四,哪里有那么多時間讀那么多書?
對于不愛讀書的人,你可以把這個問題換成“你哪里有那么多時間打游戲,打麻將,談戀愛,逛淘寶,做頭發(fā)……”
你喜歡的事情自然會付出最多的時間。
如果早早培養(yǎng)了閱讀的習慣,讀書便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去安排,書隨時隨手就可以讀。
如果你的生活環(huán)境里到處都是書,你就會慢慢愛上讀書。
所以,為了逼自己養(yǎng)成愛上讀書的習慣,不妨咬咬牙花費點銀子一口氣買上100本書,這筆投資肯定值。
第五,讀一本書需要多長時間?速讀好還是精讀好?
問看書速度的人是個糊涂人,看《高等數(shù)學》能快么?我還會告訴你我一看英語書馬上就會睡死過去么?
沒有“營養(yǎng)”的書,有時候我半個小時就可以翻完,因為里面大都是自己知道的內容。
有“營養(yǎng)”的書,我會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爭取慢讀,一次讀到位,以后需要時再翻。如果沒有時間,我選擇速讀,或者挑選精彩的讀。
好書一定要精讀,你專注研究的某個方向一定要做重點閱讀。
第六,如何做讀書筆記?
大部分書我不用做讀書筆記,因為沒有什么必要,幾句話就可以把這本書的核心提煉完。
好書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比如:
1、摘錄精華。
在書上標注,手抄,發(fā)微博,曬書摘,直接上印象筆記,都行。
2、 寫書評。
一本熱門書,等大家意見發(fā)表完,寫篇書評后來居上脫穎而出,會有一種打敗武林高手的感覺。
3、 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系統(tǒng)總結書的內容,但一份好的讀書筆記要能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邏輯、推導過程都理順,這樣學習才能深刻有效。
對于一些有思想、有嚴密推導過程的書,寫長書評效果比思維導圖要好。
4、 學以致用。
把讀完的書一些理念馬上和現(xiàn)實結合起來。如果不這樣做,書的內容會遺忘得很快。
所以看到好文字,下載一篇博客或微博模仿;看到好思維模式,會嘗試運用到其他的現(xiàn)象;看到好方法,會引入自己的工作實踐。
5、找?guī)团笥蚜牧?/span>
把自己看到的內容講一遍,這是一個加深對書的理解的好辦法。
第七,有些書看起來找不到感覺,怎么辦?
如果只是看,沒有行動,即便是讓人醍醐灌頂?shù)臅膊荒苷嬲刈屇愠砷L。
看書只能打開視野,堅持行動才能改變。即便不喜歡讀,還得堅持讀書,厚積薄發(fā),不期速成。
第八,沒有時間,可以只閱讀經(jīng)典博客嗎?
博客和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博客不系統(tǒng),不夠嚴謹。
提倡大家關注一些優(yōu)質博客,但不提倡用這種快餐閱讀代替讀書。不要以為看了很多博客就是讀書,讀書必須能夠自己建立一個完整的思考框架,這只靠看博客很難。
不過一些喜歡推薦書,寫深度書評的好博客或微博可以關注。
第九,讀書時也不妨找點樂趣。
讀書過程中的確有很多小樂趣,譬如說:
1. 推薦好書給朋友分享,朋友也喜歡,加深友情;
2. 好多作者開了微博,寫了書評后互動
3. 讀書找亮點,然后曬微博@出版社
4. 寫書評沖排行榜。
5. 加入『多看閱讀書』友圈,和讀書人一起聊聊讀書的快樂!
——以上內容摘自《不要等到畢業(yè)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