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話:
我幾乎不看電視劇,因為太費時間;更不看韓劇,倒不是愛國,因為除費時間外,覺得太假,用魯迅的話說,無異于謀殺生命。
前幾天在鐵血發了個“白山黑水間演繹的故事”的帖子,而且今年夏天正好去了趟牡丹江和長白山,也順便看了看古渤海國的遺址。手頭正好有一些資料,鐵血發起抵制活動,于是據此也來羅嗦幾句。
翻了翻網絡,還真不得了,關于渤海國史應該屬于中國史還是屬于朝鮮史的一部分,歷史上的渤海國是屬于古代中國還是屬于古代朝鮮,渤海國的領土是否曾劃入古代中國或古代朝鮮的行政轄區;渤海政權同古代中國政府或古代朝鮮政府是否有過從屬關系。爭論得一塌糊涂。
渤海國強盛時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咸興附近,地跨中、朝俄三 國的疆土,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縣。是 7—10世紀中國東北乃至東北亞地區的一顆燦爛明珠。它的興起和突然消亡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疑點,迄今為止渤海國15個國王陵墓一個未找到,其都城上京龍泉 府又是如何化為灰燼的?尤其是有關渤海國的文獻資料留存下來的為數寥寥,這更使渤海國帶有許多神秘色彩。
一個世紀以來,中、俄、日、韓、朝等東北亞區域國家及其它國家如美、加、德等國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渤海國,使渤海國研究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學科。它歷史、文化、文物、古跡等成為許多中外專家、學者以及旅游者追蹤的目標。
我認為渤海國在歷史上是屬于中國的,但渤海國的研究不僅僅是屬于中國的,它也是屬于世界的。
我在去東北就知道位于中國吉林和朝鮮交界的長白山一直是中韓領土爭議的焦點。長期以來,韓國人習慣稱長白山為白頭山,并且認為這座山是他們朝鮮民族的發祥圣地。
韓國人把長白山和天池當作他們的圣地我是親眼所見的。前往天池的除了中國人就是韓國人多,其虔誠的程度不亞于朝圣。我們一幫朋友拖兒帶女的有21人,說的又是上海地話,當地人總把我們當韓國人。
關于中韓兩國的領土爭議問題,陸上部分就是長白山,韓國稱為白頭山。我們國家建國初期曾出版過一本中國地圖冊,在吉林省的版圖上清清楚楚地標明整個天池完全在中國的一側。
據說,當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為了神話自己,稱其出生地是在長白山。所以一再乞求***、周恩來應理解朝鮮人民對其崇拜的質樸感情,由于當時中朝關系密切, 再加上朝鮮人對長白山的敬仰,所以1962年兩國簽署了《中朝邊界條約》,周恩來總理同意將長白山的一部分劃歸給朝鮮,其中也包括天池的一半。這才得以實 現其得到部分長白山領土的愿望。金日成得到了部分長白山的第二天立即把油天池的山頭改名為“將軍峰”,第二月又派出高級代表團專程來到北京,捏造渤海國屬 朝鮮的歷史,整個東北都屬高麗王朝,被中國幾代封建王朝侵占了,中國目前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應當交還給朝鮮人民。這時的***才明白金日成“要把朝鮮民 族改名為金日成民族”的野心所在,當即反駁朝方的無理要求。
中韓建交后,韓國始終也沒放棄對長白山的領土要求,并且是全部長白山的領土要求。
我在東北地區有一批當年的戰友,上山前我們在長白山腳下的撫松落腳,撫松的一個戰友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高句麗和渤海國究竟是不是韓民族祖先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究:
一、 渤海國的歷史。
渤海國正式定名是我國唐朝時期,是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則天圣歷元年),初稱“震國”。公元705年歸附于唐王朝,十五年后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公元926年被契丹國所滅,傳國十五世,歷時229年。
靺鞨族商周時稱肅慎、兩漢時稱挹婁,北朝時期稱勿吉,隋唐時改稱靺鞨。有數十部,居住在白山(長白山)黑水(黑龍江)之間,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到奴隸社會初期。
隋唐時期,靺鞨有粟末、黑水等七大部,以居住在南部(黑龍江中下游直至東海岸)黑水部和居于北部的(北起松花江上游、南至長白山一帶)粟末部的勢力最強。
黑水靺鞨,主要以射獵游牧為生,無房屋,穴地而居。它和唐朝早有聯系,武德(613年~626年)初年,黑水靺鞨首領遣使至唐朝貢,開元十年(722 年),唐在黑龍江流域設勃利州(即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開元十三年(725年),唐在其地置黑水軍,第二年,在其最大部落設黑水都督府,以其首 領為都督,中央派官為長史。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賜黑水府都督姓李,并授以云麾將軍兼黑水經略使。契丹興起后,附屬于契丹。
至于韓國人認為渤海為其祖先國,指的是粟未靺鞨。粟未靺鞨比較先進,一度受高麗役屬,唐滅高麗后,一部分粟末靺鞨人西遷到營州(今遼寧朝陽),與唐聯系加 強。696年契丹攻破營州,粟末部乞乞仲象率眾東還。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國號震。713年,唐玄宗封為渤海郡王,命兼大祚榮都督。從 此,這個政權便以渤海為號,其都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
渤海國是一個具有二重性的政權,它既是粟末靺鞨聯合高麗等遺民建立的一個邊疆少數民族王國政權,同時又是唐王朝管轄下的一個州。這二重性突出地體現在以下 三點上:其一,每世渤海王的更迭,雖皆由大氏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均需得到唐王朝的認可,接到冊封后才算合法;其二,唐王朝在冊封新繼立國王的同 時,必任命其為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即繼立者要同時接受唐王朝地方官的任命;其三,渤海國有向唐朝貢的義務,史載渤海向唐朝貢凡140余次,朝后梁、后唐 10次。
二、渤海國的居民。
渤海國的居民是以隋末唐初先后遷居今遼寧省朝陽地區的兩批粟末靺鞨人和部分“高麗余種”為主。后來,高麗國的“逋殘”,以及靺鞨伯咄、安車骨、號室等部的 遺民都歸順渤海,也成了渤海國的主要居民。他們在長期共同勞動和生活過程中,逐漸凝聚成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史稱之為渤海人。渤海又在發展進程中,用武力 征服了黑水靺鞨的虞婁、拂涅、鐵利、越喜等部,并把他們納入自己的行政管轄下。
渤海國后期,契丹興起,契丹酋長耶律阿保機于公元925年下詔征渤海,僅用了二三十天,就將歷經229年,傳世15王的渤海國滅亡了。
渤海國滅亡后,其中心地區不久后幾乎成為無人之境。出現這一情況:一是很多渤海人不愿接受契丹人統治,大批外逃;二是契丹最高統治者為易于控制,強遷渤海人于它地。外逃的主要是投奔高麗、女真和中原地區。
逃入女真地區的,史書未具體記其數字,然據《遼史》說渤海人在被南遷時,即使沒有逃往高麗的人數多,但為數當不下萬計。
除了外逃和被強迫遷離故土的外,尚有約2萬戶10萬口左右的渤海人留居故地。
公元1114年女真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后,對遼管轄下渤海人在用武力兼并的同時,以“女直、渤海本同一家”為號召招撫,于是渤海人紛紛倒戈,降于女真。 1145年(金皇統五年),金熙宗完顏亶下詔罷渤海猛安謀克承襲之制,由女真人管理。1177年(大定十七年),金世宗完顏雍詔禁渤海男女婚娶沿用舊俗。 女真貴族的這一系列措施,使渤海人在金中期以后,不再以一個獨立的民族共同體活動,分散在金統治區內的渤海人,逐漸與女真人融合;在金亡以后,大多融合于 漢族。
三、 高句麗和高麗的關系。
公元前后開始,朝鮮相繼發展出了三個國家,高句麗,百濟,新羅。到一世紀時,北方的高句麗已牢固地確立為一個國家,并與中國發生戰爭。西南的百濟乘機積聚 了實力,在四世紀末同高句麗發生沖突。東南的新羅也很快發展成實力國家。三個國家都采取儒教和佛教的等級機構,把國王奉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加強儒佛教相結 合的國家政權,并進行領土擴張。韓國史書將五世紀的韓國版圖包括了整個朝鮮半島和現在中國東北的大部分。
隋唐時代的中國與朝鮮的三國關系錯綜復雜。隋朝進攻高句麗,遭到慘敗。韓國史書稱,隋朝的滅亡部分原因在于被高句麗擊敗。
隋朝滅于唐,唐朝與高句麗發生沖突,便與新羅結盟。立國最晚的新羅最后打敗了另兩個國家,唐朝軍隊也推進朝鮮半島。百濟,高句麗國的國王和部分臣民被相繼押往中國,他們的領土也由唐朝治理。
公元671年,新羅發動對唐朝的戰爭,將唐朝軍隊趕出了原百濟領土,直到公元735年,唐朝承認了大同江以南的領土屬于新羅。于是,新羅成為擁有朝鮮半島大部區域和原來三國的大部分人口的單一國家。
在七,八世紀之交,唐朝和新羅中間出現了一個新國家,即后來的渤海國。渤海國是當時北方多民族的國家。
富有充沛民族情感的韓國人對古渤海國有濃厚的興趣,認為渤海國是朝鮮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韓國史書稱,“渤海國的統治階級大多是高句麗人,渤海國宣稱自己是高句麗的繼承國,有時自稱高麗國”。
在朝鮮歷史上確實有個高麗國,被稱為“王氏高麗”,立國于公元918年。但這個高麗和公元668年被中國唐軍在平壤滅亡的高句麗沒有繼承關系。高句麗滅國 后,唐朝在其故地成立安東都護府。后來由于高句麗遺民的叛亂和安史之亂的影響,唐朝無力經營這一地區,安東都護府也隨之廢止。原高句麗東部和南部舊土分別 為東北部的渤海政權和朝鮮半島。
渤海國始建于公元698年,由粟末靺鞨酋長大祚榮所建立。大祚榮是高句麗的遺將,原
來是高句麗的貴族,最初叫震國。七年后(公元705年)歸附于唐,十五年后(公元713年)被冊封為“渤海國”。冊封關系一直保持到唐朝滅亡。唐亡后,渤海繼續向后梁后唐朝貢,保持著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系,直到926年被契丹滅亡。
他們相差了200多年。高句麗在先,高麗在后。地緣上也不一樣,高句麗在現在中國東北大部和朝鮮半島的北部,而王氏高麗僅僅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其政權疆域 僅僅局限在朝鮮半島內。王氏高麗建國者王建,在臨死之時曾親授家人《十訓要》,也只是承認自己出生平民,并未說自己是高句麗的后裔。
王氏高麗所管轄的主要是新羅和百濟人,而高句麗所管轄的是中國北方許多民族構成的高句麗人控制的疆域主要在現在的東三省和現在的朝鮮。盡管后來王氏高麗的后人為夸大政權的合法性也許會冒名頂替稱自己為“高句麗”。
其實許多中國文獻都能證明,高句麗只是中國邊疆地區的一個被皇帝冊封的地方封國,居民大多是由后來構成現在滿族的女真人構成。當然由于民族的融合,也會有些其他少數民族。當時高句麗政權占據了朝鮮半島的北部,在地緣上只不過與新羅、百濟有領土接壤而已。
四、靺鞨族、女真人、滿族與渤海國。
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的先世在遙遠的古代就和中原地區有密切聯系。根據古代文獻資料記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周武王滅商后,前來祝賀,進貢自制的弓箭。
漢代時,肅慎改稱挹婁。此后肅慎雖三易其名,但是滿族的先世一直和中原王朝保持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他們遣使入貢,史不絕書,甚至一年進貢兩三次,貢者一次多達五百余人。
到了唐朝,滿族的先世靺鞨和中原王朝的關系也進入了新的時期。靺鞨的粟末部分布在松花江、輝發河一帶,該部首領乞乞仲象,曾被武則天封為震國公,他死后由 其子大祚榮統領部眾,兼并周圍各部。698年(武周圣歷元年),大祚榮自建震國,稱震國王。705年(唐神龍元年),唐中宗李顯派遣侍御史張行岌前去招 慰,大祚榮也“遣子入侍”。713年(唐開元元年),唐朝在粟末轄區設置忽汗州,特派鴻臚卿崔忻前往,授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并冊拜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 郡王,于是大祚榮“去靺鞨號,專稱渤海”,這是滿族先世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的地方政權。從此,渤海經常派王子或特使入貢述職,唐朝政府也不斷派人前往 渤海,了解地方情況,冊封其國王或官司吏,交往十分頻繁。唐朝派往渤海的正式敕使前后共有十九次,渤海向唐朝貢更多達132次之多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仿照漢人的王朝體制,稱"皇帝",國號契丹。938年改國號為遼,938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為遼。遼國與高麗發生戰爭,以和談結束敵對狀態,遼承認高麗在鴨綠江以南的領土權。
大約在五代時期,黑水靺鞨逐漸興旺起來,改稱女真。遼滅渤海國后,恐女真人為患,將數千大戶遷于遼陽之南,號"熟女真";散居于"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各 部落稱"生女真"。公元1115年,生女真強盛起來,由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在現今黑龍江阿城地區建立了金國。完顏希尹仿漢字和契丹字創制成女真文。蒙 古滅金后,其文字也隨著消亡。到了明末清初,以原渤海國建州為部名,分布在長白山、牡丹江、綏芬河之間的女真建州部努爾哈赤崛起,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建 立大金(史稱后金)。并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極自稱皇帝,改國號清,改族名為滿洲。1644年,清軍進攻明朝關內,逐 步領有明朝全境。中華民國成立后,滿洲族改稱滿族。
渤海國的起源及歷史主要分成兩派:
中國及俄羅斯的歷史學者主要認渤海國是一個由靺鞨民族組成的國家,但受到中原及中亞深厚的影響;且由于該國絕大部分領地都在當時及現今的中國境內,且粟末靺鞨也為起源并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民族,因此渤海國歷史應當屬于中國古代歷史的一部分。
朝韓和某些日本的歷史學者認為渤海國是由高句麗的移民所建立,自稱高句麗的繼承國,而它的國民在亡國後都回到朝鮮半島,所以它是朝鮮歷史的重要組成部份。
長白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功勞,還應該感謝中國大清康熙帝。大清朝的老祖宗是女真人,后來成立了金國,又變成了大清。所以長白山一直被大清朝視為是發跡的龍 脈,并且清朝對長白山進行了長達200多年的封山加以保護。1712年康熙帝特意派穆克登來長白山立了定界碑,成了中國擁有長白山主權的最強有力的證據。
朝鮮在上個世紀60年代曾與中國簽訂過一項協議,也承認中國擁有大約一半長白山的領土主權。
客觀地說,凡現在在中國版圖以內的古代民族或國家,都應視為中國古代的民族或國家;凡現在在朝鮮版圖之內的古代民族或國家,都應視為朝鮮古代的民族和國 家。而至于跨越現今國境的古代民族或國家,則應視為兩國的共同歷史。因此,渤海國的歷史應當是中、朝兩國的共同歷史,兩國在撰寫自己的國史時都可以將其納 入其中,而不應該提出領土要求。
其實,討論問題這些沒有多大意義。
如果說,歷史上某國曾經有先民移居到他國,某國就可以向他國提出領土要求,那么新加坡應當屬于中國。而中國東北地區至今居住著大量朝鮮人,那么這些地區也是否也應當屬于朝鮮或韓國?同理,歐洲一些國家是否也可向美國、加拿大等國提出領土要求?
如果說某國先民曾經在他國居住過,就可以向他國提出領土要求,那么美國、加拿大等美洲國家是否也可向歐洲提出領土要求?
類似例子多了去了。
我認為,對此問題不必大動干戈,如同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盡管“神社”供奉的有屠殺美國人的戰犯,但美國人如同看猴兒變把戲一樣,一笑了之。好比是鄰家壞 小子做壞事被強者狠揍一頓,只敢躲在家里暗暗發狠。強者卻泰然自若。那是一種實力的表現。日本北方四島至今被俄國占領,也只敢在喉頭嘀咕幾句而已。
我覺得,我們首要的是把國家弄強盛了,把國民弄富足了,對于調皮的鄰家壞小子,大度一點的,拍拍他腦袋,警告他以后老實點;火氣真上來了,干脆在他腦袋砸個大包。也不用去動什么腦筋“占領道德制高點”。
--------------------------------------------------------------------------------
附:節選金正日的一段講話:
19世紀積累的許多朝鮮歷史資料均認為,新羅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實現了三國的統一。現在的歷史學界也認同19世紀有關新羅統一三國的觀點,認為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新羅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認真地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新羅統一三國的說法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新羅雖然同唐朝侵略者聯合,消滅了百濟和高句麗,但是并沒有在我國歷史上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百濟和高句麗滅亡后,新羅只占據了大同江以南地區,而 在大同江以北的原高句麗的土地上則新成立了高句麗繼承國――存續200多年的渤海國。因此,在高句麗、百濟滅亡后,在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土地上同時存在 著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渤海和新羅。
而且,新羅并沒有將我國建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的志向和統一三國的實力。新羅的統治者所具有的只是進攻同族國家百濟和高句麗,拓展自己領土的野心。
新羅統治者為實現拓展領土的野心,竟然做出了將窺探我國領土已久,一直在尋找侵略機會的唐朝侵略引入我國的罪惡行徑。當時,新羅統治階段的代表人物金春秋 與唐朝統治者締結了聯合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的秘密協議。協議規定,新羅與唐朝侵略勢力聯合消滅百濟和高句麗后,大同江以南地區歸屬新羅,大同江以北廣闊的高 句麗土地劃歸唐朝。
新羅統治者即使在百濟和高句麗滅亡、百濟和高句麗的遺民開展反抗唐朝侵略者的斗爭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要統一三國領土和人民的愿望。唐朝侵略者在與新羅聯 合消滅百濟和高句麗后,立即撕毀了先前與新羅間的秘密協議,企圖獨占百濟和高句麗的領土,甚至還想占領新羅。在唐朝侵略者的野心暴露后,新羅與唐朝之間的 聯盟也隨之解體,新羅統治者不得不開始了反對唐朝侵略者的斗爭。當時,三國人民反對唐朝侵略者的斗爭風起云涌,如果新羅統治者真心想統一三國的話,完全可 以引領導三國人民趕走唐朝侵略者,實現三國的統一。但是沒有統一三國志向的新羅統治者只是將唐朝侵略者趕出了大同江以南地區,便安心于在大同江以南地區維 持和加強自己的統治。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新羅沒能統一三國。
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中擁有統一三國的志向并為之開展不懈斗爭的國家是高句麗。
高句麗從很久以前就制定了統一三國的重要政策,將統一三國與反對周邊國家侵略的斗爭緊密地結合起來,并有力地加以推進。因此,高句麗曾一度占據了我們民族的大部分疆土,百濟和新羅只占據了少部分疆土。
因此,高句麗才是真正主導實現三國統一斗爭的國家。
但是,高句麗人民為實現三國統一而進行的斗爭因為新羅和唐朝統治者的聯合侵略而遭受挫折。
高句麗企圖將同族國家統一起來的志向被10世紀初創建的國家高麗繼承。高麗不僅統一了新羅占據的大同江以南地區,而且將移居遙遠北方的渤海國遺民也全部統合起來,并為收回廣闊的高句麗故土而展開了有力的斗爭。高麗的國名就源自高句麗。
歷史事實證明,三國時期我國的歷史不是以新羅為中心發展起來的,而是以高句麗為中心發展起來的。
渤海作為高句麗的繼承國,從7世紀末至10世紀初,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渤海是高句麗遺民在高句麗故土上建立起來的強大的主權國家,它繼承和發展了高句麗文化,并多次阻止了北方各國對我們國家的侵略,為保障國家和同胞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過去,大國主義者們為使其對我國的侵略和干涉合法化,并將朝鮮人民變成他們的奴隸,惡意地歪曲朝鮮的歷史。沾染了事大主義習氣的封建統治者和他們的御用史學家們則原封不動地接受了大國主義者歪曲的歷史,并使之變得像正史一樣。
我們對于大國主義者和事大主義者們撰寫的歷史資料應予批判和分析,從主體的立場上正確地解釋我國的歷史。
------------------------------------------------------------------------------
題外的話:
我因為工作關系,接觸過很多國家的人。
對韓國人向來沒好感,腐敗程度不亞于我們,貪婪嘴臉不差于我們,奸詐還帶上狡猾。看看韓國在中國辦的企業對中國人態度就知道了。但他們支持國貨,金融危機時全民獻金支持國家度過難關的精神倒還真值得敬佩。
對于日本人的感覺,不好也不壞(排除侵略中國時所犯的罪孽,因為我指的是我現在接觸的日本人)。他們守時、守紀律,勤奮,有團體觀念。但日本好色是全球聞 名的,日本的性服務業也是最發達的。一個朋友在日本開公司,回國是我問他學會日語沒有?這家伙牛B烘烘地說,我是老板,學什么日語?應該那些日本雇員學漢 語才對。
晚飯時席上有個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因為酒喝多了,我問,如果中國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你怎么看?我也不是故意挑釁,只是隨口而已,想不到那日本鬼子立刻站 起來端著酒杯說,對于日本曾經侵略中國的歷史,我本人表示真誠的歉意。我靠,那么嚴肅,我也只好當一次外交家,也端著酒杯說,我本人接受你的道歉。
后來去夜總會(我說過日本人好色,愛去色情場所),那小子喝醉了,把衣服脫個精光,赤身裸體到走廊里瞎逛,把小姐嚇得一片驚叫。也許他還對我剛才的問話懷 恨在心,把內褲朝我扔過來,我接過就塞在垃圾桶里。在同伙的勸說下,他穿好衣服突然從背后抱住我試圖摔我一下讓我出出丑。我畢竟當過兵,小時候又學過摔 跤,拳腳上雖沒功夫,敏捷度還有一點。我一把卡住他脖子,腳下一個動作讓他動彈不得,只要再一個動作就能把他摔在地下。問我朋友,把他摔趴下要緊嗎?朋友 說算了,留點面子吧。此后那小子見我恭恭敬敬的。
說到臺灣人,我更沒好感。大陸剛開放時,一些臺灣人那著土地置換的幾百萬臺幣跑到大陸牛B烘烘的。那時候大陸也確實窮。三年前和一幫朋友去新疆,其中有一 個臺灣人,到一個叫“庫車”的地方,他的一件T恤的袖口讓賓館服務洗花了,估計服務員不懂,袖口臟洗不凈用了強力清洗劑。他責罵服務員,小女孩氣不過說, 我賠你。我問,什么牌子,答是CK,1000多,估計小女孩兩個月工資也不夠。女孩想不道一件不起眼的短袖衫要那么貴。我看小女孩眼淚汪汪的樣子,說算了 吧,估計這地方買不到同樣牌子的衣服。你幫他把袖子絞了,穿上會更性感。臺灣人說,那我不是變巴子了,臺巴子就是你們上海人叫出來的。要不把我的 BURBERRY跟你換,你不吃虧的。臺灣也就算了。
羅里羅嗦一通,趕緊打住吧。相比他們,我想起我們自己又怎么樣呢?還是真的打住吧。要不該挨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