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羅漢本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然而在中國又成為了大乘佛教的佛法守護之神,但更多的則是宣泄民憤的一個渠道,例如:大肚彌勒和濟公在他們的故事中,許多都是把老百姓的不滿,通過他們的故事表現出來,故也可說讓羅漢從神壇上走下來,是中國人文主義的一種表現,而把十二屬相、六大瑞獸及雅樂和羅漢的結合則為作者的創造。
迦諾迦跋厘惰督尊者(舉缽羅漢,住東勝身洲)梵語(Kanakabha^radvaja),舉缽羅漢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所以手里一直拿著缽。
諾巨羅尊者(靜坐羅漢,住南贍部洲),梵語(Nakula),靜坐羅漢又名為大力羅漢,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無窮,能搬動任何重物。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住僧迦荼洲),梵語(Karika),騎象羅漢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
伐奢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住缽刺拿洲),梵語(Vajraputra),笑獅羅漢原先是一名獵人,因為學佛,所以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戌博迦尊者(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住在香碎山中),梵語(Ji^vaka),又說開心羅漢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開心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他是一個私生子),梵語(Panthaka),探手羅漢是一個路邊生,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所以叫探手羅漢。
侯羅尊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出家成為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密行第一”,住畢利楊瞿洲),梵語(Ra^hula),沉思羅漢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是居首位的。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住廣半度坡山),梵語(Na^gasena),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所以稱挖耳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住可住山中),梵語(Vanava^-si),因為他是出家后常在芭蕉樹下修行,有一天終于在芭蕉樹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羅漢。
注荼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是半托迦尊者的弟弟,即“小路邊生”(也是一個私生子)梵語(Cu^l!apanthaka),為人盡忠職守。
彌勒尊者(伏虎羅漢),因為在寺廟外經常遇到有一只饑餓的老虎,他把他的齋飯分給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