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如此,在過去,天藍水清,炊煙裊裊,熏制臘肉的傳統也一直存在著,并未看見對空氣造成了多大的破壞,而反觀如今,臘肉猶存,但藍天消失不見了,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并無直接聯系。眾所周知,當下霧霾的形成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工業污染,這早成為了共識,也得到了民眾的認可,但環保部的做法卻顯然不合時宜,也違背了常識。要知道,出現霧霾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有了霧霾,應該如何去治理,而不是推卸責任,將霧霾的“真兇”推給熏制臘肉。空氣污染是在工業發展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在工業化進程中也出現了極為嚴重的霧霾天氣,比如英國倫敦,曾有“霧都”稱號,比現在中國要嚴重得多,但經過治理后成功擺脫了這一頭銜,現在倫敦可謂是隨處可見處藍天白云,空氣也十分清新。
事實上,如今這樣的做法并不少見,已經成為了相關部門推卸責任的“首選”,每當遇到霧霾天氣,總喜歡第一時間站出來尋找源頭,為霧霾的形成找出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比如熏制臘肉是霧霾的主因,街邊攤販太多,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恨不得將全部責任都歸咎于他們身上,甚至于還認為吸煙也會產生霧霾,如此“邏輯”令人難以置信。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這樣去想,或許有一定作用,但絕不會成為主因,如果這些真的是主因,那以前為何沒有出現霧霾?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嗎?所以,請相關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要合理合規,杜絕亂作為,不能在沒有調研、認真取證的情況下,就將霧霾的成因推卸在熏制臘肉等事物上,這不僅對治理霧霾起不到多大作用,更會引起民眾的不滿,認為政府不作為,試圖隨意尋找借口來逃避責任。
要想真正治理好霧霾,關鍵在于找準“病根”,只有清楚地知道霧霾的成因是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而不是像有些政府那樣,盲目地尋找“替罪羊”,將責任推卸到其他事物上,有些事物完全與霧霾形成無任何關系,可硬要加上關系,這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嗎?也會質疑政府的能力,認為是“無能”的表現。所以,在今后,政府應該在經過科學取證后才會發表言論,而不是隨意推卸責任,這才是政府應有的態度,也有利于治霾工作的順利開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