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將“姐弟戀”進行到底的皇帝
明憲宗獨愛長自己十七歲的萬貴妃
中國史上風流成性的皇帝不乏其人,偶有用情專一,傳為佳話的也能例舉一二,只是象明憲宗朱見深(公元1447年—公元1487年)自始至終唯寵一個長于自己十七歲的女人萬貴妃(1430年—1487年)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如此將“姐弟戀”(甚至于在那個年代完全可以說是“戀母情結”)進行徹底的皇帝可能獨屬其一人了。
明憲宗,原名朱見浚,明朝第八位皇帝,天順八年(1464年),18歲的朱見深繼承了父親明英宗朱祁鎮的皇位,開始了他23年的統治,年號成化。他不像他父親那樣富有激情,喜歡冒險。他的性格安靜、謹慎、寬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現在他對他的叔父景帝的態度上。成化三年(1467年),一個名叫黎淳的官員請求追查當初廢除他太子之事,憲宗批答說:“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清朝人修《明史》,說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終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廣西的瑤族叛亂、荊襄鄖陽山區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較平穩。所以,明朝人稱成化、弘治為太平盛世。其實,正如歷史學家孟森所言,成化時期朝政極其穢亂。只是因為祖宗積下的財富甚多,還不至于擾民,所以尚能稱作太平。
據說,朱見深說話有嚴重的口吃,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說,憲宗每次上朝,如果準許大臣所奏之事,只說一個“是”字,以免出丑。因此影響了與大臣面對面地交流,也使他不愿意上朝理政。這樣,很多事情需要通過身邊寵幸的人傳達旨意,也使他們有了干預朝政的可能。具體而言,成化一朝朝政的混亂,多半是因為憲宗對貴妃萬氏、宦官汪直和梁芳的寵信所致。
天順六年,孫太后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機把萬貞兒要進東宮做自己的貼身侍女。盡管貞兒已年過三十,但因仍是處女,且華色猶濃,看上去不過二十左右。為了勾引情竇初開的太子,她使出種種狐媚手段,終于把太子勾上手。
憲宗即位后,唯戀著萬貞兒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后,但以一個年齡比他大十七歲,又是微賤的宮女之身,想坐上皇后寶座,幾乎是做夢。迫于禮制,也迫于母命,憲宗只得與吳皇后成婚,而于萬氏,只能給她個小小妃嬪的名號。
萬貞兒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時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認為,只要皇帝下決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后寶座的。仗著皇帝的無比寵幸,她根本不把吳皇后放在眼里。大婚以后,皇帝經常臨幸她的寢宮,與她朝夕相處,相親相愛,這越發助長了她的驕氣。因此,她每次謁見吳皇后時,總是板著臉不給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先礙著憲宗的面子還隱忍著,到后來實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責她無理。可萬妃非但不知收斂,卻對皇后惡語相譏。一次惹得吳后性起,命宮人將她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
這下可不得了,萬妃找到憲宗,哭鬧不休。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評理。萬妃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憲宗又恨皇后又憐萬妃,慢慢替萬妃解開衣服,見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膚上面,一道道杖痕透著血色,不由怒從心頭起,發誓道:“此等潑辣貨,我若不把她廢去,誓不為人!”
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后,說吳皇后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后不便說什么,周太后勸阻道:“冊后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 憲宗堅持要廢,周太后溺愛兒子,只得由著憲宗。于是,一道廢后詔書下達,命吳氏退居別宮,還把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
萬妃覬覦后位,要憲宗替她去向太后說說,但周太后嫌她年長,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
過了兩個月,周太后下旨,要憲宗冊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為賢妃的王氏為皇后。王皇后生性軟弱怕事,知道皇帝寵幸萬妃,自己更不是萬妃的對手,只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后也就罷了。
萬氏心機甚重,身材豐滿,很會迎合皇帝的心意。據說每次皇帝游幸的時候,她總是穿著戎裝,騎著馬為前驅,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宮粉黛的柔姿弱態,身著戎裝的萬氏自然給朱見深一種新鮮感。也許,這是萬氏邀寵于朱見深的關鍵。特別是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萬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朱見深非常高興,派人四處祭祀山川,封萬氏為貴妃。但是,萬貴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
此后萬氏便再也沒有懷孕。萬氏雖然不能懷孕,但是皇帝卻還是很喜歡她。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皇帝多年來沒有兒子,讓外廷的大臣們也著急。大臣們也許都聽說是萬貴妃在作梗,就上疏請皇帝“溥恩澤”,也就是請求皇帝多寵幸宮中其他的嬪妃。
成化四年(1468年)秋,出現了幾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現意味著不祥。于是,大學士彭時、尚書姚夔也上疏請求皇帝要擴大寵幸的范圍,以廣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動中仍然專幸萬氏。所以,萬氏在宮中越發地驕橫起來。太監中誰違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趕出宮去。宮中的婦女一旦誰與皇帝發生關系并且懷孕的話,就千方百計命人進藥湯,使其墮胎。賢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為萬氏所害。后來的明孝宗,若不是宮中的宮女、太監、廢后吳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萬貴妃的毒手。但是,即使這樣,憲宗朱見深對于萬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氏暴病身亡。憲宗非常傷感,哀嘆說:“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輟朝七天,謚萬氏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而且果然在同年的八月也相繼而逝。
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葬于天壽山陵區,像萬貴妃這樣的妃子只能葬在西郊的金山。萬貴妃很幸運,死在憲宗朱見深的前面。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她被朱見深安葬在十三陵陵區。今天在定陵西南約兩公里處的蘇山腳下,有一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的陵園,即是萬貴妃墓。墓碑雕云鳳紋,中間一“卍”字,既表墓主“萬”姓,且寄吉祥之意,真是寵盡于身后!明末的沈德符曾感嘆地說:“婦人以纖柔為主,萬氏身體肥胖,與纖弱相反,而獲異眷,就像楊玉環得寵于唐明皇一般!”
究其個中緣由,無法詳敘明白,簡而言之,只能說萬氏是一位最懂得使用媚術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