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滄海桑田。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地方因多次建都,被人們稱為古都,比如人們所熟知的就是西安、洛陽、北京、南京等地。從古至今,這些地方都是從未衰落,一直是當時的大城市。在河北省境內(nèi),同樣有一座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曾是當時北方第一大城市,但最終卻衰落,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一座鮮為人知的小村莊!這到底是哪?這里有著怎樣的傳奇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關于這個地方的歷史,還得從戰(zhàn)國時期的一位人物說起。此人就是西門豹,他受魏王的命令,擔任鄴令,在任期間,興修水利,興利除弊,將鄴城建設的十分得當,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重鎮(zhèn),留下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到東漢末年,曹操以鄴城為基地,進行大規(guī)模建設,比如著名的銅雀三臺,由此鄴城成為當時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當時的鄴城十分繁華,比如著名的銅雀臺,高十丈,上面有建筑148間,和左右兩邊臺金虎臺、冰井臺有廊橋相連,十分壯觀。當時的鄴城還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鄴北城是曹操所建,東西七華里,南北五華里。鄴北城經(jīng)過嚴謹?shù)囊?guī)劃,中軸對稱、明確的功能分區(qū),對后來隋唐的都城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鄴城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曹魏之后,十六國時期的后趙、冉魏、前燕都先后在鄴城建都,大興土木,使得鄴城的規(guī)模更加宏大。北魏建立后,最初建都平城,孝文帝親政后,考慮遷都,當時他曾多次到鄴城視察,一度考慮遷都于此。后來孝文帝雖然遷都洛陽,但鄴城依然是北方的經(jīng)濟中心。
金鳳臺遺址
北魏末年,孝武帝逃入關中,權臣高歡另立新皇帝,并遷都鄴城,史稱東魏。東魏建立后,在鄴城修筑北城,當時洛陽城已經(jīng)荒廢,關中地區(qū)也十分破敗,唯有鄴城,地處華北平原地區(qū),經(jīng)濟富庶,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北方第一大城市!之后高洋建立北齊,取代東魏政權,依然以鄴城為王朝的都城。
從曹魏,到北齊,鄴城經(jīng)過六朝的建設,繁榮程度已經(jīng)達到頂峰。但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577年,北周武帝攻占鄴城,北齊滅亡,鄴城結束了都城的歷史,不過依然是北周的重要城市,北周派皇親國戚、朝廷重臣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坐鎮(zhèn)鄴城。
580年,北周外戚楊堅矯詔輔政,企圖篡位,這激起尉遲迥的不滿,他在鄴城舉兵造反,不過最終遭到失敗。鄴城遠離長安,而且是河北重鎮(zhèn),極易發(fā)生叛亂,為徹底根除異己勢力,楊堅下令徹底毀掉鄴城,將當?shù)匕傩者w到安陽,至此六朝古都成為陳跡。經(jīng)過歷史的演變,最終曾經(jīng)的古都,如今已經(jīng)成為罕為人知的村落。
如今這些村落位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境內(nèi),曾經(jīng)的銅雀臺遺址猶存,似乎在凄風荒草中,向人們訴說這昨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