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寶存在流口水的情況,如果流口水嚴重的話,是需要治療的。那么寶寶治療流口水老偏方有那些呢?小編總結了八個比較有效的偏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流口水的壞處有哪些?
1、寶寶流口水,不僅會把臉弄得很臟,衣服上也會很臟,渾身濕答答的,讓人看了都不喜歡。
2、寶寶流口水,皮膚會容易受損。由于口水偏酸性,里面含有一些具有腐蝕性的消化酶,寶寶的皮膚又比較稚嫩,所以一旦口水流出接觸到寶寶的嘴角、臉頰等部位,時間長了就會出現(xiàn)下巴發(fā)紅等癥狀。
寶寶老流口水可能是脾虛!
從中醫(yī)方面來講,寶寶過了長牙期還老是流口水可能是脾虛。
孩子脾虛多因飲食失調(diào)、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中醫(yī)認為,脾虛則運化失常,老流口水便是表現(xiàn)之一。孩子“脾虛”的表現(xiàn)還有面色萎黃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拒食,或稍微多吃一點,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殘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時易反復感冒。
如果是脾虛造成的流口水,可以通過飲食來調(diào)節(jié)。脾虛的寶寶應該適量多吃一些能補脾益氣、醒脾開胃及消食的食物,如大米、薏米、蓮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少吃性味寒涼,易傷脾胃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茭白、萵筍、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等。
另外,一些簡單的按摩方法也對調(diào)理寶寶的脾胃有效果。比如按摩寶寶的足三里穴,每日按摩10-15分鐘,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也可采用捏脊法,家長用雙手捏起孩子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漸向上移動,直捏到頸部,反復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可以改善食欲、減少感冒、增強體質(zhì)。
寶寶治療流口水老偏方:
1.生白術9克,益智仁9克,加水煎30分鐘,剩一小碗藥汁,放入適量的白糖,每日一劑,日服2~3次。
2.綠茶2克,白術12克,甘草3克。后兩味藥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鐘,加入綠茶,分3次溫服,復泡再飲,每日一劑。
3.竹葉7克,陳皮5克,大棗5枚。將上藥煎水,分兩次服。每日一劑。
4.桑白皮10~20克。將上藥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一劑,5劑為一療程。
5.雞內(nèi)金、生黃芪各10克,益智仁、白術各8克。將上藥水煎,每日一劑,分3次口服。4劑為一療程。
6.吳茱萸、鹽附片各5克,面粉10克。前兩味藥研細末,加入面粉,用醋調(diào)成干糊狀備用。取上藥貼于兩足心(涌泉穴),用紗布扎緊,臨睡前貼,翌日除之。
7.吳茱萸3份,天南星一份。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粉15克,用陳醋調(diào)成糊狀,敷貼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紗布扎緊。每次敷貼12小時,一般3或4次即可。
8.肉桂10克,研細為末,用醋調(diào)至糊餅狀,貼敷兩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藥,翌日取下,連敷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