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登了題為《美國駐日軍事基地就是坐以待斃的鴨子》的文章。作者塔納·格利爾認為,如果日本想留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它需要開放其軍事設施。
文章認為,當談到日本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觀點是眾所周知的:日本人是吃白食的人。這一點從他2016年競選初期就很清楚了,當時他宣稱,如果日本人“沒有妥善照顧我們,如果他們不足夠尊重我們,不能好好照顧我們,那么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嗎?”近幾個月來,“妥善照顧”的含義變得更加清晰:白宮已經制定了“成本加50”的要求,即日本承擔美國駐軍的全部成本,外加50%的溢價。向日本人施壓,讓他們更多地投入到保護他們的美軍力量中去,這并沒有什么錯。但是,這種單純要錢的行為轉移了美日同盟中更緊迫的問題。這一問題的核心是,日本決心將美軍封鎖在少數容易受到攻擊的基地上。如果不改變這樣的態勢,美國不僅有被欺騙的危險,而且還會被打敗。
美國在日本使用的基地最初是為二戰日本軍隊建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迫使日本直接將這些基地中的許多移交給美國軍隊。美軍與這些軍事基地之間的關系,在1960年簽署的美日安保條約中被確定為法律。法律規定,“日本將在本協定有效期內免費向美國提供所有上述軍事設施和區域以及通行權,包括共同使用的設施和區域,如機場和港口的設施和區域。”根據條約,日本人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協議文本明確規定,設施費用以外的所有費用都由美國承擔。
在原始條約的背景下,當時日本還很貧窮,正在從戰爭中恢復的時候,這是有意義的。但隨著日本在七八十年代財富的增長,美國開始向日本施壓,要求他們為自己的防衛承擔更多責任。日本人決定通過向美國軍隊支付額外費用來做到這一點。在過去的20年里,這意味著要支付大約70%的美國駐軍成本。
日本決定默默地給美國軍費以滿足國防需求和安撫美國批評,這已經成為日本戰后政治的典型。從吉田茂首相時代開始,自民黨的首要關注就是經濟增長。在戰后的大部分時間里,日本的政客們都試圖將日本的安全政策與日本的社會生活和政治隔離開來。日本最好的人力和金融資本流向其經濟中最有前途的部門;應對地緣政治威脅留給美國人,美軍被限制在少數基地,從而限制他們對整個日本社會的影響和能見度。在日本政界人士的心目中,自1995年三名美國軍人強奸一名沖繩女孩以來,沖繩的反美軍基地運動證明了這種做法是正確的。
然而現在對手的崛起,使得自民黨不可能將安全政策置于公眾視線之外。亞太大國對駐扎在日本構成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在過去的十年里,先進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大幅提高了對日本本土島嶼的打擊能力。十年前,對手不到100枚能夠攻擊美國駐日空軍基地的巡航導彈或彈道導彈;他們現在擁有大約1000枚具有這種能力的彈道導彈或陸地攻擊巡航導彈。
像這樣的導彈以極高的速度飛行。在一場潛在的沖突中,第一波導彈將在從散落在各地的移動導彈發射器發射后,只需要6至9分鐘就能到達日本。第一波的打擊目標將包括反導和防空系統,指揮中心和通信系統。此外目標還包括是駐日美軍基地的跑道。一旦跑道被破壞,美軍戰機將無法起飛,在下一波攻擊導彈面前坐以待斃。
2017年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在日本的每一個空軍和海軍基地的導彈防御系統都無法抵御對手的第一波攻擊。他們估計在30分鐘內,超過200架飛機,幾乎所有固定的美國指揮中心,每一條美國跑道,以及大部分停靠在泊位的美軍艦艇都將被摧毀,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消失了。最近蘭德公司的戰爭模擬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前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曾經表示:“在我所知的每一個案例中,F-35可以掌握制空權,但它在地面上被大量摧毀。”
在發生沖突的最初時刻,美國的前線部隊很有可能會被削弱。這一結果并不是對手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這場危機源于美國政治家在與日本同行打交道時的計劃不力,缺乏緊迫感,以及膽怯。由于美國在日本的固定目標過于集中,對手擁有巨大的優勢。美國駐日部隊將其大部分人員和武器部署在七個地點:日本北部的三澤空軍基地,東京附近的橫田和厚木空軍基地,日本南部的巖谷空軍基地,佐世保和橫須賀的海軍基地,以及沖繩的一系列軍事設施。在沖繩島上美國軍事基地最集中。美軍一半以上的軍事人員駐扎在沖繩,盡管它只占日本陸地總面積的不到1%。
過分集中就是弱點。在一個由遠程精確彈藥主導的技術體制下,將美國軍人、武器、通信和后勤集中在幾個密集的中心,這些中心可以被數百公里外發射的武器瞄準,這意味著失敗。這就是為什么美國海軍正在改革其理論和艦隊結構,使其遠離“航母打擊群”的集中火力。他們認識到分散意味著生存。但是駐日美軍顯然沒有學習這一理念。日本并不缺少機場。曾任外交官和海軍陸戰隊駐日本聯絡官的格蘭特·紐沙姆直言不諱地評價道:“日本的民用機場過度建設得離譜,其中許多機場是在泡沫時代建造的,幾乎所有機場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他建議,如果場合需要的話,有100多個可能的機場可以用來當做美國軍事基地。
這與美國空軍2014年發表的一份評估報告相吻合。為了應對導彈威脅,空軍一直在發展使用裝載著補給和彈藥的運輸機作為一小批F-22戰斗機的移動供應和指揮基地的能力。在基地受到攻擊的情況下,派遣只有30人的基地骨干機組人員來操作遠程跑道。這種模塊化系統將能夠在任何至少1800米長的跑道上執行任務。這種跑道在東亞沿海“第一島鏈”上140多條,其中大部分在日本。
為了在持續不斷的導彈轟炸中幸存下來,規劃者設想一旦開戰,將美國戰斗機分散部署在日本群島各地的跑道上,通過擴大目標清單來擾亂對手的打擊計劃。這種能力,當與日本本土跑道維修團隊的技能相結合時,將使日本更具抵御攻擊的能力。問題是:如果開戰,這些飛機能在導彈攻擊之前散開嗎?美國軍人從意識到戰爭爆發到他們的跑道開始攻擊,時間將不超過10分鐘。這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短暫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幾十架飛機上升到空中。美國軍方只有少數幾條跑道可以做到這一點。更糟糕的是,分散到日本各地的機場并不是今天美國海空軍飛行員經常練習的事情。
必要的解決方案是現在就開始分散美國的軍事資產。美國外交官和國防官員應該把在日本各地擴大基地準入作為優先事項。一位在日本參加過研討的研究人員稱:“在我與日本防衛省官員的談話中,似乎日本政府很樂意使用自己的軍事基地接待美軍的輪換部隊,但不愿建立新的基地或全新的部隊。”許多日本空軍基地可以輕松地接待美國戰斗機、轟炸機或空運中隊。聯合基地將需要一些困難的組織變革,但這是可以而且應該做到的。
但是,新的聯合基地或者讓美國使用現有日本民用機場,將不大可能除非美國政治家施壓。紐沙姆指出,美方從來沒有說過并提出了一個能夠真正分布部署美軍的詳細要求。白宮、國防部、美國大使館,他們都不愿意對日本人施壓。這種沉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國官員在處理沖繩人反對美軍軍事基地令人沮喪的經歷。由于反對美軍基地是每次沖繩競選活動的中心,負責美軍基地的外交官員和美國軍事聯絡人經常忙的焦頭爛額。
即使在沖繩以外,日本社區也經常抵制在建立新基地或接收更多美軍。但是為了贏得這些社區的支持,可以強調駐扎美國軍隊的經濟利益。人口不斷減少的日本城市中,有現金消費的年輕人的涌入是一筆經濟上的意外之財。日本國會可以通過向愿意駐扎美國軍隊的市政當局提供稅收優惠或經濟補貼,使建立新的日本基地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這將耗費日本政府的金錢和政治資本。
但他們也會從付款中獲得更多。畢竟日本人為什么要拿出更多的資金用于“購買”美軍軍事威懾,但他們也不希望這種威懾將在一次毀滅性的突襲中被摧毀!另一方面,美國為什么要將陸軍、海軍和空軍駐扎在一個不愿意承擔財政和政治成本的國家呢?而且這些軍人很可能在戰斗的最初幾分鐘內白白犧牲!(作者署名:諍聞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