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男 35歲
[主證]曾因槍傷摔倒致使“腦震蕩后遺癥”。現證頭暈疼痛,甚則嘔惡,不時痛如針刺,勞累多語頭痛加重,每日必服止痛片2次,健忘顯重,性多激動,工作緊張即易發病,神志模糊,狀如癡呆(腰部彈片未去,內常脹木,久坐則痛),冬季手指寒涼,夜寐欠和,夢多紛紜,舌質紫暗,苔薄稍膩,脈沉弦細緩,沉取遲澀似結。
[辨證]外傷震腦,腰脊受損,氣滯血瘀心神失養,以致形成頭痛腰疼諸證,病之主證當以瘀血頭痛論治。
[治則]先以養血通陽,活絡化瘀,繼宜補養益腎之品緩調。
[方藥]酒當歸帶須30克 川芎片4.5克 生杭芍12克 桂枝尖9克 北細辛3克 梗通草6克 酒丹參30克 雞血藤30克 生乳沒各9克
按:上方系《傷寒論》當歸四逆湯、《衷中參西錄》活絡效靈丹二方加減而成。方中以當歸養血活血,白芍養血滋陰,川芎、丹參、乳香、沒藥活血化瘀,雞血藤、當歸須活血通絡,桂枝、細辛溫經通陽,通草輔桂、辛以行經絡,是以養血通陽、活絡化瘀而達到止痛目的。服藥4劑,頭暈疼痛頓瘥,止痛藥片已停,頭目較為清醒,唯手足仍感寒涼,腹痛呃逆,大便略溏,日1~2行,小便時黃,夜寐好轉,舌脈如前,仍以上方加減進服。
方二:酒當歸帶須4.5克 川芎片4.5克 桂枝尖12克 北細辛4.5克 梗通草3克 生姜片9克 淡吳萸4.5克 酒丹參30克 炒杭芍12克 生乳沒各9克 大棗(切)4枚
藥服4劑,證已大減,暈痛續輕,精神好轉,體力較增,上藥服40分鐘,兩臂覺有熱氣,由上而下宣達指尖之感,嘔逆顯退,背涼亦減,舌象如前,脈較有力,此陽氣已通,胃氣見和之象。
共服藥8劑,諸證悉退,頭之刺痛大瘥,唯舌仍紫,血瘀之征尚存,因不能留京久治,故囑上方帶回原籍繼服,并擬丸劑養血益腎緩緩調補,以促痊愈。①湯劑續服,如顯口干,飲多溺赤,可減半桂枝、細辛、吳萸、生姜等之用量。②歸芍地黃丸每服二丸,早晚空心白水送下,為養肝血、補腎陰之良方。
乳香異名熏陸香,為漆樹科,常綠小喬木,樹脂供藥用。乳香以含泥沙樹皮等雜質少者為佳。一般滴乳為最好,如乳頭明透者良,故又有滴乳香、明乳香之稱。性味苦辛溫,入心、肝、脾三經,有調氣活血,生肌止痛的功用。元素:定諸經之痛。時珍:活血定痛。以上都說明有通經活血止痛的作用。
沒藥為橄欖科,密兒拉屬,灌木,樹脂供藥用。商品有狗皮沒藥,外面用干燥的獸皮包裹,多隨沒藥大小切成塊狀,滲雜之砂礫及木片碎屑較多。沒有狗皮裹者稱凈沒藥,較潔凈,以色赤類琥珀而透明者稱明沒藥為佳。性味苦平,入肝經,有行氣散血,消腫定痛,生肌斂瘡之功用。
乳香、沒藥加工時皆炒去油,切成小塊入煎,或研末和入丸散用。但炒去油效顯差,入丸散不經炒熱去油不易研末,入湯劑生用效果較好,然生用辛香粘滯,容易犯胃,病人服之后有嘔逆之感,臨證應隨時觀察,以不嘔惡為度。乳香主入心活血,沒藥主入肝散血,二藥都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故乳沒常常同用,為外科及傷科之要藥,可以內服外敷。如小活絡丹、醒消丸、西黃丸、沒藥丸、手拈散等方均用乳沒。《衷中參西錄》張錫純氏擬定的活絡效靈丹亦用此二藥,原方為“當歸五錢,丹參五錢,生明乳香五錢,生明沒藥五錢,四味作湯服,若為散,一劑分作四次服,溫酒送下。”此方“治氣血凝滯,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一切臟腑積聚,經絡湮淤。”并在其乳香沒藥解中云:“乳香、沒藥,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則其流通之力頓減,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軋作粗渣入鍋內,隔紙烘至半熔,候冷軋之即成細末,此乳香沒藥去油之法。”此乃張氏用藥及炮制方法,吾依其實踐,當知不謬。
——本文摘自《臨證治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