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去月球挖氦3,NASA:美國40年前登月,就耗資250億美元
嫦娥五號順利發射吸引了國際上很多學者的關注,美國NASA的專家提醒:美國40年前登月就曾耗資250億美元,也消耗大約40萬勞力,如果現在美國想要再次登月,那么只需要5年時間和300億美元資金尚可。
據了解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為8.2噸,它在登陸月球后計劃挖土2kg,要知道,前蘇聯三次發出的探測器,一共才取回了326g月球土壤。所以,當中國公布登陸月球“挖土”的計劃后,美國NASA就積極發出推文:希望中國可以向美國和世界分享月球土壤和數據。
專家透露稱,因為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所以能夠成為氦3的“收集器”,氦3氦的同位素之一,也是一種熱核反應材料,主要來源于太陽。專家估計,月球表面至少有百萬噸氦3,而一百噸氦3就可以滿足地球能源所需,那么按照這種算法,足夠人類使用上萬年。
40年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就成功登上了月球,也帶回了幾百斤的月球土壤,卻為何沒有采集氦3呢?實際上,專家認為,氦3的開采非常困難,人類必須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適合長期居住的基地,能夠滿足提煉氦3的條件;第二:核聚變反應技術目前還沒有研究成功,人類目前沒有對這種安全的核燃料需求;如果想要開采,資金預算大約會消耗上千億美元,時間耗費至少需要30年。
所以,在不確定還需要實踐和求證的面前,就連美國也有一些知難而退。不過,一旦未來核聚變反應堆研發成功,能夠進行商業化之際,那么氦3必然會有開采價值。
美國在40年內沒有第二次登月,并不代表其他國家放棄宇航員登月。如今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來到了尾聲,一旦完成最后的探測器“收回”任務,中國在10年后的載人登月,以及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等工程就會有了技術保障。
既然美國不愿意和中國在月球攜手合作,還進行相關技術的封鎖,那么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先進技術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合作,這樣也能打破美國壟斷登月的地位。我們在未來也相信,中國宇航員一定能把紅旗穩穩插到月球等天體的表面上,二十一世紀邁入月球表現的一小步,也是人類再次邁入地球天體外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