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威海網·威海日報
◎記者 聶宗玉
探路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威海始于2012年。
在威海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新一屆市委以前瞻思維和宏觀視野,站在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提出了城市發展的嶄新思路。威海市委書記孫述濤如此描繪未來城市空間格局:中心崛起、兩軸支撐、環海發展、一體化布局。
藍天碧海間,經區高樓林立,百姓宜居樂業。威海大力實施“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戰略,走出了一條具有威海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通訊員 許廣政 攝
一體化大威海發展的畫卷就此開啟。
5年來,“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戰略落地開花,成就了威海城市發展的全新格局和嶄新高度——發展空間不斷擴大,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城鄉距離日益拉近。
今年3月,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再次吹響城市跨越的嶄新號角。市委書記孫述濤提出,要加快同城融合,提升城市內涵,全面邁入市域一體發展的新時代,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卓越城市。
中流擊水,奮楫者先。
以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指導,威海正以前所未有的蝶變之美,闊步邁入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的新時代,展現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的樣本風范。
東部濱海新城五渚河兩岸風景秀麗,美如畫卷。在“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戰略指導下,昔日貧瘠的土地上,如今崛起一座現代化新城。 記者 于啟波 攝
1991年時的高區。資料片
如今的高區。劉志鵬 攝
全域謀劃
大威海時代闊步走來
回望威海的城市化進程,人們很自然關注到一個城市標志性符號——統一路。
老威海衛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田字劃四格,城里分四隅。十字路口在中央,四條街道連八方。“十字”中的南北大道,就是統一路。
1988年,地級威海市成立第二年,統一路開始興建商業街。當時,沿街兩側商家大規模入駐,服裝商場、海產品店、珠寶首飾店應有盡有,外地親戚來威海,這里是必逛的熱鬧去處。
30年來,伴隨城市的擴容,統一路先后經過8次改造,南北延伸,打通了連接經區的快速通道,丈量著威海城市飛速發展的腳步。
統一路不斷拓向遠方的足跡,印證這座城市不斷尋找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執著。
地級市建市之初,威海的決策者因時利勢,以環境衛生治理和舊城改造為突破點,迅速打開了城市發展新局面。
碧海藍天、紅瓦綠樹;矮層樓房,樓有間隙;樓樓有別,一棟一式;因地制宜,隨坡就勢;有進有出,有高有低;白色門窗,淡色墻壁……這是上世紀90年代威海城市設計“48字方針”,也是當時登上環翠樓,人們看到的滿眼風光。
1990年,威海市被評為全國首個“國家衛生城市”,昔日默默無聞的海邊小城“一炮打響”,外地城市前來威海考察學習風靡一時。
產業發展是城市擴張的最大動力。1991年、1992年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后批準設立,威海城區發展空間逐步拉開,城鎮化率由1987年的9.2%,提高至1996年的40%。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2005年,榮成市石島管理區成立,2008年,威海工業新區正式成立,一南一北兩大區域突破發展,進一步延伸了城市的發展空間。
乘勢而上,奮力前行。借全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東風,威海提出了努力建設世界精品城市的目標,城鎮化率突飛猛進,提高至2011年的58.51%。
伴隨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威海人孜孜以求,執著探索著具有威海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黨的十八大和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化,著力提升城鎮化的質量。
放眼全國,各地新一輪城鎮化你追我趕、千帆競發。審視威海,地域雖相對較小,但各區市發展相對平衡,城市化率較高,打造更高層次城市化的條件已然成熟。
大勢所趨,時不我待。
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藍圖是深刻理解中央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深入思考威海發展歷程、審時度勢做出的全新定位,更是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之舉。
建設一體化大威海,威海人目標明確而堅定:發展全域城市化,不是把威海全域都建成城市,重點在于一個“化”字,就是要堅持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把更多的農村居民“化”成城市居民,讓留在農村的居民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享受更好的現代化生活。
“以全域城市化為發展方向,以人的城市化為核心,打造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六大重點區域、十個示范鎮為新載體,以新型農村社區為基礎,疏密相間、適度集中的生態化、組合型都市區。”2013年7月召開的全市城市化工作會議,再次向全市發出動員令。
當時,有專家這樣表示,“全域城市化”是城鎮化發展到后期的理想目標,威海提出實施全域城市化戰略,充分說明決策者的前瞻性、科學性。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5年來,“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戰略,恰似一只破繭而出的彩蝶,引領威海向著一體發展的目標奮進。
5年來,威海入選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獲批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榮摘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在全省率先實現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榮獲中華環境獎,獲評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5年來,我市全面啟動重點戰略區域開發建設,積極推動東部濱海新城、文登同城化、南海新區、乳山產業結構四個“三年突破”,文登撤市設區,臨港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升級為綜合保稅區。
5年來,我市健全農村居民市民化機制,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57.3%和65%,燃氣普及率達到100%,66.7%的鎮實現集中供熱,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
……
5年的實踐證明,威海的“全域城市化、市域一體化”戰略順應了城市化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完全符合威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完全符合人民群眾的期盼。
砥礪奮進,繼往開來。
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建設更具影響力的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卓越城市。
以“全域之謀”催發“全域之興”,一個全新的大威海時代闊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