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足少陽膽經(6-02:01:40)
1、膽
在進入膽經之前,我先跟諸位講個粗淺的概念。膽在中醫(yī)的觀念是屬木,中醫(yī)介紹的時候,都是從陰陽五行慢慢的帶你進入中心。木火土金水,這是相生,所謂相生就是正常,相生就是正常的現象。
木是肝膽,火是心和小腸,土就是我們的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腸,水是腎和膀胱。所有的肝心脾肺腎五臟就是陰。腑有膽小腸胃大腸膀胱,這些是陽。這是陰陽五行配合五臟六腑,也是我們第一個基本概念。現在我們要介紹膽,木到底怎么生生火呢?不是光背木會生火結束了,事情不是那么簡單的。
心臟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中醫(yī)的觀念里面肝是木。我們下次會介紹到肝臟。粗淺觀念是肝藏血,心主血,脾統(tǒng)血。中醫(yī)認為肝臟是木。所以,你如果說肝臟本身的性像樹木一樣,即使再臟的水,如人體的大便、排泄物丟到稻田里面或果樹旁邊,這些植物都會吸收轉化,長得很好。這什么意思,就是它可以把濁物排掉,可以吸收轉化。因為肝是木,所以它可以轉化讓人體受用。
那心臟是火,肝是木,不斷的丟木頭給火,火就不斷的燒,所以心臟就有熱的力量,但是心臟光是熱不夠的,心臟在跳動、搏動的時候,它會產生一個速度。中醫(yī)基本上,就是溫度、速度、時間、壓力是物理醫(yī)學。中醫(yī)的觀念認為,肝的下方,膽在這邊。心和木的關系,當火(小腸)在下面,膽只是一個袋子而已,它不會那么聰明,給你定時定量的排出膽汁。我們的肝把好的營養(yǎng)吸收以后,變成血,濁物會進入膽,進入膽以后,會進入腸里,這個濁物進入膽時就是進入木,然后加上小腸開始生火,消化力就會更強。可是有個過程你要是知道的話,不管是下針選擇穴道,還是開處方選擇藥物,都會很準。如膽結石或這個膽有問題,都可以一擊就中。
我把觀念講給你聽,現在有一個香水的瓶子,上面有個可以按的噴頭,這噴頭會噴香水出來。有一天這個噴頭塞住了,就要找人去修理。你找了西醫(yī),西醫(yī)說很簡單啊,你把頭砍掉,再把它封起來!這個香水瓶就是肝臟,噴頭就是膽。你現在堵到啦,那你想想看吧,把頭砍掉,再把它封起來。行嗎?中醫(yī)不是這樣子,中醫(yī)是按大力一點嘛,讓壓力增加,這噴頭就噴出來了,對不對?而問題是誰在push那個噴頭?就是心臟。心包膜直接絡到膽上面,所以心臟不斷的博動,這動作不斷的打到膽,所以膽受到壓力時,膽汁出來就絕對不是一直線。膽汁噴出來是一陣陣的。膽汁噴出來的速度,就是心臟的速度,這就是我講的速度的概念。
那你就知道治膽很簡單,只要加強心臟,讓心臟搏動的力量加強,同時用一些藥把濁物清出來,同時增加肝的代謝,讓它從后面去推它,就結束啦,這就是治療膽的方法。這就是膽木會生火,因為心火去push膽木,膽汁才會下去。所以陽跟著陽生,陰跟著陰生。所以肝木生心火,膽木生陽火,這是一個觀念。
膽是一個袋狀的東西。我畫大一點給你看。肝在這邊,膽在這邊,膽是一個袋子狀連到十二指腸。你如果把膽拿掉,這個上面有個神經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這個神經在推動膽。如果你把膽切掉,這總膽管是跟肝連到的,如果切掉以后,膽汁就會慢慢累積在里面,臨床上我看差不多十五年后,很準!開完后十五年后,里面會有個硬塊像鋼鐵一樣,非常的硬。在X光片下看,三個內科醫(yī)師看就會有三個答案。這是肝硬化,肝腫瘤,實際上是肝結石。你把膽拿掉,膽汁在這邊累積,就越來越濃稠,到后來就變成結石。所以我們盡量保持原裝的最好,不要隨便拿掉東西。那好不好治?不難治,我們后面會介紹到治癥。
有一種很特殊的案例,有一個小孩子來,他媽媽跟我說,我這兒子閱讀有問題。我問:“有什么問題?”。回答說:“我兒子會把b看成d”。我就問:“你兒子小的時候,在小babY的時期,吐得很厲害是嗎?”媽媽說“對!”。因為你吐的很嚴重,胃一直在惡心,結果就把膽囊袋吐得反過去了。吐過去一反以后,視物就反過來了。所以你看《針灸大成》上說視物倒之,不是說是真的反的,是左右反。
如果,你沒有這個觀念,怎么查都沒有毛病,其實就是膽囊倒過來了。但中醫(yī)很早就知道。視物會看反的原因,因小時候每天都吐,吐到不行了,膽囊都翻過來了。膽為清凈之腑、中正之官,視物倒之,道理就是這樣。沒有臨床經驗的人,倒過來就倒過來。我看過好幾個。我一講媽媽就嚇一跳,說一你怎么知道是這樣(意指小BABy吐),我就說“我就在旁邊看妳,一直在監(jiān)視著他,等妳來找我”。
臨床上,膽病嘔吐,口苦,嘴巴苦。因為在陽木在生火,燒完以后,燒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嘔吐都是膽。
2、瞳子髎穴(6-02:12:17)
膽經的第一個穴道就是瞳子髎。在眼珠的后方,從太陽這邊下來。現在有概念了!我們中醫(yī)跟西醫(yī)什么都要爭一下。在看眼科的時候,這是鼻子,我是故意這樣子畫,讓你看清楚這是左眼。眼的內眥第一個穴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所以,當你看到有內翳從睛明穴快通到瞳孔那邊,這是太陽經的經熱,如果從眼角這過來是膽經的問題。如果是從眼下方,白翳往上生,你就知道這是陽明胃經的濕熱,是胃熱造成的。若從上面下來的呢?一般來說還是膽,因為膽經從上面到陽白穴,陽白穴,最靠近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治療眼生翳的時候,是看它從那長過來的,再看從那個經絡去治它。有很多的經絡,像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上面都有很多的穴道可以治療內翳
瞳子髎這個穴道又稱為太陽穴,就是眼角后方有個骨頭,骨頭復方有個凹洞就是太陽穴。太陽穴下針,如果是只扎太陽的話,扎很淺的,用一寸扎半寸就到了。差不多五分就到了,不要扎很深,扎到腦里面去了。可以下針,臨床最多是放血,像眼睛發(fā)炎、紅腫、角膜炎。我們會在太陽穴放血。那下針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偏頭痛。很多人偏頭痛就是在這部位痛,所以你要知道穴道的位置,你才知道是什么病。病人說頭痛,但頭痛有分很多地方痛啊,痛這個你要知道是膽經。我們有個很有名治療偏頭痛的治法就是從太陽透率谷。后面會介紹,教率谷的時候會教你們怎么透,實務上我會demo給你看。這個穴道我們很少灸。因為是臉面嘛,灸了長水泡不好。若灸個疤會黑黑的很難看,人家好不容易不要有疤,你還去制造個疤給她。這是第一個穴道。你看里面的眼科治癥(卷八第五十九頁)有翳膜的時候,這翳膜一定是由外往內生,我們才會去扎太陽。由內往外的時候我們扎睛明嘛。由下往上的時候,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通通可以用。
3、聽會穴與上關穴(6-02:16:44)
瞳子髎以后,到耳朵骨縫最下端的聽會。耳門、聽宮、聽會都是張口取穴。這三個穴道下針,方向是直直的進去,都不捻針,而是用上下插提法。治療耳鳴的時候呢?你可以問他“你耳鳴怎么來的?”答說,從小時候有天晚上睡覺,早上起來就有耳鳴,我們知道這是身體上的。有一種耳鳴是外來的,比如說他去潛水,結果他浮上來比較快,因壓力不適應,就造成耳鳴。那你就再叫他再帶著同樣的泳裝,同樣的裝備,再回來到原來的地方,再潛下去。這次上來的時候,你慢慢、慢慢的上來,就不會了。在美國很多玩熱門音樂的,尤其是鼓手,因樂器很大聲,而造成耳鳴。就跟他說,你這樣子,回到原來的地方,把聲音開很大聲,開到同樣的音量,你一邊打,一邊叫一個人幫你,慢慢慢慢把聲音調小,然后慢慢、慢慢離開這個原位,結果一次就好了,我針還沒下,所以人體很精妙。如果你太太是河東獅吼,一叫,結果你的耳朵聾掉了,這就很難治了。因為要叫她把叫的聲音慢慢慢慢放低,但她是因生氣才叫很大聲,現在一時叫不出來啦。如果你又讓她很生氣,當她很氣時,她又沒辦法把聲音慢慢變小,所以一直治不好。潛水、音樂都很好治,就是人叫很難治,我也有碰到過。耳朵叫個不停。尤其潛水耳鳴,叫他潛回原來的地方,然后慢慢慢慢起來,讓壓力慢慢慢輕,這樣耳鳴就去掉了。那身體里虛的耳鳴,我們同時在經絡上取穴,輔助它,讓它慢慢的回復。
再來是上關,我們又叫它客主人,客主人又叫上關。上關和下關正好差一個骨頭。記不記得在講胃經的時候,頭維、下關、頰車,在這前面有一個高骨,這高骨下的凹洞,就是下關,跨過這個骨頭的凹谷就是上關。
它另外的名稱就叫客主人。這個穴道是手足少陽陽明的會穴。下針不要太深針,以前是禁針,因為下面有個動脈,現在可以下針,因為現在針很細,以前針比較粗。這是近取穴治耳朵耳鳴的。你說“旁邊那么多穴道,我到底要選哪個?”沒有關系,拿手指頭去按,這個最痛,就是阿是的精神在這里。而不是像現在的人亂搞,肩膀痛扎肩膀,就在阿是那邊扎。我們也有阿是穴,但我們取穴是當穴性雷同的時候,你以最痛的點來治療,這是選擇下針的原則。
4、頷厭穴與率谷穴(6-02:21:15)
再來看這個圖,記不記得穴道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經絡的走向,因為這些穴道用的不多。臨床上都是放血。從上關上來一直到頷厭。那頷厭怎么找呢,就是在足陽明胃經的第一個穴道頭維,再往下一寸就是頷厭。在耳朵旁邊一圈的,靠近耳朵后邊的是三焦經,再外面這一圈,這一整側都屬于膽經。所以正面看的時侯,頭正中央是督脈,旁開一寸半是膀胱經,再開一寸半,這一側通通是膽經。要連到三焦經的時候,就在耳朵后面,這觀念要有。
這是頷厭,這個穴道就是曲鬢。曲鬢跟耳朵很接近,在這上面有個動脈,在發(fā)際這邊有個動脈,這兩個穴道找到以后,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懸顱,第二個是懸厘,那治癥的時候,都是治療頭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療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療偏頭痛。你要扎,你可以在上面找壓痛點下針。你只要摸到動脈,一般穴道都有脈在那邊,不然就是骨縫中間。若有個凹縫,你就下到那個縫中間。遇到血管的時候,不要扎到血管上,用指甲把血管切開再下針。治癥都差不多,最常見的偏頭痛在這個地方。
從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如果說我們是從耳尖上去是一寸半。如果耳朵不算,從耳朵旁邊跟頭連到的這個交接的點這邊,再往上就是兩寸。那如果是耳朵尖端往上是一寸半。這個穴道是率谷。
我們針灸治偏頭痛是立竿見影的。頭痛的時候,我們很有名的針法是太陽透率谷。就是從瞳子髎一針透到率谷去。怎么透呢?針先扎到瞳子髎,捻捻針,用三寸針,扎到瞳子髎捻一捻,再把針提起來,不要拔出來,提到皮層,然后手摸到率谷,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非常好找,這有個骨縫。你把針倒過來以后,把皮拉起來,一點一點的透過去。如果你透對了,透到瞳子髎時,頭痛就都沒了。你如果覺得這透法很痛,我告訴你,那個人在頭痛的時候,根本感覺不到你透的痛。你不會在這個人沒有頭痛時,也透過去啊。當這個頭痛已經很痛時,病人根本沒感覺,透完后,每次病人都是這樣子,嘆一口氣,就睡著了。因為他已痛了一個晚上,沒有辦法睡覺啊!我針一下去,就躺下去睡著了。因為整個晚上不能睡覺,太累了!
我在美國臨床上發(fā)現一個很好笑的事。中國人以為懂一些當歸、人參,就覺得“我怎么會不懂中藥”,或我就是不相信中醫(yī)。老外則是被西醫(yī)荼毒到現在,非常了解西醫(yī),所以恨透了西藥,以前是沒有選擇,現在是有選擇了。他們很了解止痛藥的副作用。就寧可來找我透,也不吃西藥。
當然你透這個針的時候,你要先在針側下一針合谷,會有麻醉效果。因為我們講過“面口合谷收”。我會DEMO給你們看。如果說是你的敵人,針下去很痛,你皮層拉起來,非常好穿。你不要針剌出來了,否則就很奇怪啦。反正病人看不到,想辦法再塞回去,裝做沒事,不要講就好了。記得透過去時要把皮膚拉起來一點。效果就非常好。我到現在為止,治頭痛還沒有一個沒治好的。有一個病人頭痛二十五年,他吃西藥一天要吃二十二顆,先吃了止痛藥,因為止痛藥會傷肝,所以另外一顆藥要預防它傷肝,但吃預防傷肝的藥后又會傷腎,它就要去吃預防傷腎的藥,而預防傷腎的藥又會傷到心臟,它又要吃保護心臟的藥。所以,加起來一天要二十二顆。最后是西醫(yī)叫他停藥,不然肝腎都完蛋了。
他就來找我啊!痛有時機,要掌握時機,圣人都會掌握時機,從古到今我們都按時機走。早上來時他不痛,我叫他回家,痛的時候再來。當天下午他就跑來了。抱著頭進來,我叫他躺下來,合谷下一針,再太陽透率谷。一透下去,當場痛就止掉了。在發(fā)病時,就是下針的最好的時機。
扎完回家后,然后叫他下次痛再來。隔三天痛又來了,跑進來時他很開心說,我現在的痛已經只剩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己不痛了。現在痛又來了,再下第二次。從1996年11月到現在,沒有再痛過,就透兩次而已。他很后悔吃了二十五年的止痛藥。你用得好的話,效果非常的好,這就是中醫(yī)。如果說,沒有針在旁邊,你用手按,沿著太陽透率谷,那也聊勝于無嘛。尤其是你幫你太太按,你太太會很開心,覺得先生很關心我。但扎針時,找別人幫你太太透,相信我。
5、完骨、本神與陽白穴(6-02:28:58)
率谷再過來是完骨,完骨穴在天柱穴與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我看過一個病人,他說“很奇怪,我頸痛還回轉”。因為我知道膽經,但他不知道膽經卻說會回轉。這時我們會覺得我們老祖宗怎么那么聰明。因為病人很精準的告訴我,痛到這邊后會回轉,繞著骨頭,大概離這骨頭五分還沒有到一寸的地方,就是膽經下來到結尾的地方,然后再往回走一路上去。從這上來先不要提,從這一路倒過來就是陽白穴。陽白穴在眉毛跟發(fā)際的中間,正在眼睛眉毛的上方。陽白常常下針。陽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膚拉起來,從陽白刺進去,刺到眉毛的中間,這我們叫做陽白透魚腰。因為眉毛像條魚一樣,所以叫陽白透魚腰。陽白透魚腰是治療眼睛近視,視物不明,或是眼睛痛,或有內障都可以在這治。所以,膽經通到魚腰,所以你的內障若從上面下來,就還是在膽經上面來治。有的病人,他就是陽白痛。問它頭痛在哪?一看就在陽白上。那你就知道病在膽了。我們待會會介紹到子母補瀉,在子穴上或母穴上,一樣可以治療頭痛。
在陽白穴之前是本神。從攢竹上來到骨頭,攢竹穴在這邊,頭在這邊,眉毛從這上來。往右邊轉到神庭穴的時候,這一段前面是膀胱經,到這邊的時候就分開來。這邊是一寸,再過來約五分的距離是膽經的頭臨泣。足陽明胃經并沒有到后面,通通在臉的前面。所以面臉的問題,都是胃經在管。所以只要痛到后面,你就把胃經刪掉,因胃經只到這邊。所以,在辨證的時候,如果你經絡很熟,一聽就知道病人是怎么回事。
6、頭臨泣、目窗穴與風池穴(6-02:32:32)
頭臨泣再跨過來一寸,就是本神。平常我扎頭臨泣的時候怎么扎,病人躺著面朝上,我這樣從上面看病人的眼睛,鼻子在這,假設病人的頭在這邊,鼻子在這邊,眼在這邊,嘴巴在這邊,他是面朝上,我看他眼珠一條線,在心里畫一條線,從這到發(fā)際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有一個骨縫。那就是頭臨泣。頭臨泣和目窗,尤其是治風淚,風一吹就流淚,這種癥狀很多。這兩個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近取穴的時候是不分虛實的,通通可以用。從頭臨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著下來就是正營,再過來是承靈,再過來是腦空,再過來就是風池。從這頭中間,后面大部分是治療頭痛、頭昏、眩的穴道。前面是治眼科的穴,因為膽經有絡到上面,絡到眼睛的上方。膽經在這個地方比較復雜一點。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經絡的走向。胃經只到頭維,最上面是督脈,再過來膀胱經,再來是膽經,再過來是三焦經,都在這邊。那臨床的治癥呢?你可以看一下書。我們用到最多的穴道是風池穴。風池穴,首先先講下針的手法,這是大筋和腦后骨,從這大筋和腦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就是我們的風池。這后面兩個大筋的中間就是風府穴,對不對?
我們以度骨法為準,骨頭在這,這是大筋,有一條大筋在這。在兩條大筋的中間是風府。一般風池穴,就下在這凹下去的地方。風池穴這個地方,下針手法很重要。就在頸邊,扎到動脈里面很危險。實際上,我們下針時,先讓病人趴倒,頭擺正,我們再下風池。我們風池下針的時候,先用一只手按到顴髎,另一個手按風池,假想一條線。下右邊風池,針是對著左邊的顴髎,下左風池的時候,是對右邊的顴髎。順這個方向下過去,血管就不會踫到,這是前人的經驗。你們要學到啊!這個我們傳下來的。風池、風府、膀胱經的風門穴,第一椎陶道外開一寸半是風門穴。這些穴道都是風、風、風,就是我們受風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風寒,就項強,就會后面頸子強硬,因為這是風進入的地方。
我們治療鼻竇炎
風池穴和風府、風門,除了下針以外,我們可拔火罐。項強的時候在這拔火罐,過去還有刮痧,先用米酒在膀胱經上面灑上去,再用湯匙在上面刮,刮紅紅的一條,這都是過去一些祖?zhèn)鞯氖址ǎ瑏斫獬弊訌娪驳牟⊥础?梢杂脹]有關系,但不要太用力,不要刮到皮膚都破掉了。太過就不好了。
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6-02:38:52)
再來我們介紹肩井穴,肩井穴非常好找,就正在肩膀上方,正好在肌肉最高的地方,你按下去,在兩片肌肉的中間。過去武術家重擊肩井穴會把人打昏。針灸家可以下針,不要下太深,下太深的話會使病人昏迷。這是下巴,這個是頸項,下來到肩膀以后,在這個骨頭跟這中間地方的最高點,就是肩井穴。針肩井穴時,不能深針,深針的結果非常兇,下針要下得很淺。平常是用一寸的針,針下去五分,因為肩井穴這個穴道很淺,但力量非常的強。你針肩井穴,引到氣以后,一般都在對側的足三里再下一針。比如說,扎左肩井再配合右邊的足三里下針。因為扎到肩井,胸部的氣會很強,如果沒有扎足三里的話,氣會悶在胸腔里面,病人會暈倒。同樣的,我們扎右肩井就要扎左邊的足三里。臨床上,這樣做是干嘛?就是你騎馬掉下來或被馬踢到,造成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
但針不要下太深。當病人肩項強硬、脖子酸,有很多人后腦、后項這邊酸,我們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后溪主督脈嘛!申脈是在膀胱經上面,同時也主陽蹻。所以后溪跟申脈兩個穴道同時用的時候,所有肩項病的癥通通可以治療。在外踝裸下五分是申脈穴。我們平常用在治療晝發(fā)癲癇
8、淵液、輒筋穴(6-02:43:45)
從肩井穴下來以后,直接環(huán)繞一直下來,就到了手的下方,在極泉正下方三寸的淵液。淵液是屬于膽經的穴道,一般來說我們不在這里灸,多汗的地方,我們都不灸,灸的話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膿。因為以前消毒的觀念通常不是很好,且容易化膿。再來就是輒筋穴。輒筋這個穴道,在你們的書上,這個版本說是膽的募穴,其實不對,膽的募穴是日月穴。日月才是膽的募穴,輒筋并不是膽募。輒筋是在淵液往前一寸,一般來說是近取穴,治吐酸、嘔吐
9、日月穴與京門穴(腰酸、耳鳴)
再來是日月,這個日月穴才是膽經的募穴,膽募日月。期門穴還沒教到,在這邊簡單告訴你,非常簡單。從心蔽骨下來到肚臍正中點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間叫巨闕。巨闕是心臟的募穴,心募巨闕,對不對?從巨闕旁開四寸,到兩個肋骨中間,這個穴道叫期門穴。期門穴是肝的募暮穴。跟著期門往下一寸,跳過一個肋間,在骨頭上沒有穴道的,一定在兩個骨頭中間。所以期門穴往下走到了肋間,這個穴道叫日月。日月穴是膽的募穴。以后我們會介紹俞募治療法,募是開門、開口的地方,俞就是運輸嘛。所以說。如果膽汁不通、膽結石
再來是京門穴。京門穴是腎的募穴。腎的募穴是京門穴。京門穴怎么找?你手肘靠著肋骨,胸肋骨最下面的那個點。也正好是平我們的手肘尖,這個穴道叫章門穴。我們還沒介紹章門,在肝經上面。從章門穴,也就是肋骨最下端,往后摸,剛好有一個肋骨從后面凸出。正在這肋骨頭上面,就是京門穴。京門穴是腎經的募穴,所以治腎臟虛癥
10、帶脈、五樞與維道穴(6-02:51:29)
接著下來我們看。我們奇經有一條叫帶脈,就是帶脈、五樞、維道三個連續(xù)的穴道。在十二經絡介紹完后,我們會專門講奇經八脈,最后就是帶脈。治癥就是女子帶下、白帶、赤白帶,還有包括帶脈的痛。帶脈它像皮帶一樣,環(huán)腰一圈。怎么找這些穴道呢?手肘彎到肋骨底邊,這是章門穴。從章門穴往下走一寸八分的地方,找兩個肌肉中間,找到肌肉縫。這個穴道就稱之為帶脈。因為穴道一定在兩個肌肉中間,或兩個骨或兩個筋中間,不會在骨頭上、筋上或肌肉上。帶脈再過來是五樞、維道。五樞穴要從水道穴找。這是任脈的關元,關元外開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陽明胃經上。從水道再走五寸半,從這橫過來,這個穴道就是五樞穴。關元下一寸是任脈的中極穴。從中極穴外開八寸的距離就是維道穴。這三個穴道,帶脈、五樞、維道,是屬于人的帶脈。帶脈的癥狀,病人會陳述,下半身好像泡在水里面。你今天可以洗澡放冷水,讓屁股坐下去,坐到腰部,這種感覚就是帶脈的癥狀。下半身好像坐在冷水里,有時還會聽到水聲,這就是帶脈病。
現在諸位知道了,如果有個人說“我腰痛!”,因病人不知道經絡啊,只說“我腰痛”,就問“怎么痛的?”說,我是背兩邊上下痛,你就知道在膀胱經上。如果是中間,就知道是督脈痛。如果他說在腰上,環(huán)腰一圈,就是帶脈痛。你知道是帶脈病,我們就治帶脈,在膀胱經我們就治膀胱經。所以腰痛沒有不能治的。從這里面,諸位要有個觀念。中醫(yī)認為,從督脈外開一寸半是我們的膀胱經。西方醫(yī)學認為,脊椎骨中間的骨質增生、尾椎盤凸出會壓到神經,引起坐骨神經痛。諸位想想看,我們的膀胱經從頭一直到腳,就是西醫(yī)的坐骨神經痛。這個椎間盤凸出是長骨頭啊,這是西醫(yī)說的。而我管你什么椎間盤凸出
11、華陀夾脊(足三里十臨泣穴)(6-02:58:16)
我們有一條經是在督脈旁開五分的地方,這有個特別的名稱,叫華陀夾脊。
有個病人來陳述:“我背痛!”,問:“在哪?”你一看覺得奇怪,既不是在督脈,也不是在膀胱經,而是在督脈跟膀胱經的中間。再仔細問他,發(fā)現是督脈旁開五分的地方,不在脊椎骨上面。這一條經我們叫華陀夾脊。
那華陀夾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種。那古書上,沒有寫怎么治這個痛。只有兩個穴道可以治療它,足三里加上臨泣。待會會介紹到膽經臨泣。膽經的本穴臨泣加足三里同時一起用的時候,專治華陀夾脊。這怎么來的呢?過去我?guī)熜衷诖蜃麣夤軓姡揖湍盟攲嶒炂钒。看吾樢幌氯ィ麜嬖V我說這氣是怎么走的。有一天呢,正好扎到這個穴道,他不懂經絡。他說:“今天很奇怪,這個氣會沿著督脈旁邊走”。這種我也碰到了。所以從此找到這個答案,華陀夾脊是書上沒有,這是我們練氣功的人感受到的,是我的銅人感受到的。這是送給大家的,把它傳出去,以前失落掉了,我們在無意之間又找回來。所以你看書上帶脈五樞維道,這下來都是足少陽、帶脈二脈之會。
12、居髎穴與環(huán)跳穴(骨之始)(6-03:00:51)
再來是居髎穴。居髎穴從章門穴直下八點三寸或八點五寸,很難找。沒關系,你直下下來以后,摸到了肌肉中間。不然就是在肌肉跟骨頭中間,因為有的人比較瘦,所以可以看到在肌肉跟骨頭中間,這居髎,知道就好了,下針機會不多。但要知道這里痛,它是屬于膽經的。從居髎過來就到了環(huán)跳穴。我們下針針環(huán)跳的時候怎么針?要病人腿彎起來。擺這個姿勢。一彎起來以后,你摸從整個大腿骨,摸到骨頭的盡端,比如骨頭到這邊,手碰到這個骨頭。一般我們的手法是握拳,下去以后,對著這個骨頭,大拇指指尖到處是穴。這是環(huán)跳穴。那你說:“老師我比較皮,會移動嘛!”那到底是哪一個?沒有關系,如果你不能肯定的時候,你就用手指頭一點,點到后它會非常痛,針直下進去,環(huán)跳穴下針的時候,一般是不留針。因為腿這樣彎到,我們針直接扎進去。三呼三吸,什么叫三呼三吸,針下進去以后。我們用三寸針。這個針一下去,要扎到骨頭旁邊到關節(jié)處,感覺針碰到關節(jié),腿一定要彎起來才有環(huán)跳。這個針是從皮膚表面扎到三寸。有時老外的屁股比較大,有時還要把肌肉壓下去才扎得到,不然扎不到。扎到以后,一般的手法,是左右捻一捻,引到氣,病人很酸,叫他吸氣,吸的時候針拔起來,他一邊吸你一邊拔,不用整個拔,拔到皮膚表面,還有針在里面,然后叫他吐氣,吐氣時不要動針,等他吐完,再把針慢慢推到穴道的地方。然后再吸,他一邊吸你再一邊拔,這時候氣就會進入環(huán)跳,然后叫他吐氣,吐氣時針不要動,吐完再把針推回去,連續(xù)做三下,這叫做呼吸補瀉。那詳細的手法,我們會到針刺手法的時候,再跟諸位說。這是呼吸補瀉法,一般我們在針環(huán)跳的時候,像我剛剛的手法就是補的手法。因為環(huán)跳大部分是用補的。
中醫(yī)的觀念里面,認為環(huán)跳是骨之始,骨頭開始成長的地方。所以骨頭開始生病的時候,一定是從環(huán)跳開始有痛。因為它是剛開始的地方。從環(huán)跳到腳趾頭或手指頭的末梢。我們新的骨細胞是每一個人每二年換一套全新的骨骼。初始的地方是在環(huán)跳,終點是在手指頭邊跟腳趾頭邊。這個代謝的速度,是不斷不斷的在更新的。所以,中醫(yī)知道骨的開始和結束。所以,一開始骨頭有問題的時候,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當病人告訴你環(huán)跳痛的時候,你不可以只想它是單純的經絡痛,他可能有骨癌,骨癌也是從這開始,也可能骨頭有損傷,骨頭有可能被破壞。一般來說,如果你下針,像我們扎一次針,他的痛就去掉了,那只是單純的神經痛。若你扎了一次、二次痛還在那邊,這骨髓可能有病了。最剛開始生病的時候,就是在環(huán)跳。你如果遇到病人穿兩條牛仔褲,像穿個盔甲一樣,環(huán)跳痛下針很麻煩,你可以下對側的肩髃,肩髃剛好是上肢的末端,環(huán)跳剛好是下肢的末端,所以肩髃對環(huán)跳。肩髃痛就扎對側的環(huán)跳。但是如果是骨癌,或骨有病,或其它的問題時,這痛去不掉。同樣的,你可以依這個來做診斷,我們知道骨頭有病了。當你把他治到環(huán)跳不痛了,就代表骨病治好了,對不對。
環(huán)跳是中風非常有名的穴道。半身不遂
13、風市穴(中風癱瘓大穴)(6-03:08:25)
在大腿外側,從膝蓋交接的縫這里直上七寸,這個穴道我們稱之為風市穴。風市穴是治療中風、癱瘓的大穴。
過去我們找穴的方法是叫病人立正手一貼,中指尖到處是穴道。你如按古書《三國志》劉備的手,一扎就扎到陽陵泉上了。每個人的手長不一樣。指尖到處是穴,過去有這種找法。我們是用膝蓋外側上七寸就是風市穴。
風市、環(huán)跳都是中風
14、陽關穴、陽陵泉穴(6-03:11:58)
再來是陽關。我現在講的這兩個膝蓋縫頭。就是陽關穴。在膝關節(jié)彎曲的中間這邊。陽關穴很淺,因為下面是骨頭,你用一寸針扎下去就酸了。是近取穴,對風濕闗節(jié)炎效果都很好。近取穴包括痛風、紅腫都可以治。膝下面這邊有兩條骨頭,如果你把這兩個骨頭畫一條線,心里面想把它對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交接點稱為陽陵泉。按照《難經》來說,筋會陽陵。全身的筋,由陽陵泉來管。這是一個大穴,也是中風的大穴。我們在前面介紹到過,任何膝蓋痛,我們有膝五針。五個穴道,實際上用四針。找到陽陵泉以后,針下去一定在兩個肌肉的中間,這樣可以一路透到陰陵泉。陽陵泉透陰陵泉對治膝蓋風濕非常好。臨床上,陽陵扎一針。陰陵扎一針,跟陽陵泉透陰陵泉效果不一樣。扎膝五針,跟五個穴道用四針,或五個穴道下五針效果是不一樣的。陽陵泉透陰陵泉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抽筋,所有筋的病,通通可以陽陵泉下針。像膝蓋不得屈伸啊,腳抽筋
15、奇穴:膽石點(6-03:15:06)
從陽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離,有個奇穴,這個穴道有個特殊的名稱,叫膽石點。膽結石
16、陽交穴至外丘穴(治犬咬傷)(6-03:17:28)
再來是陽交。陽交跟外丘這兩個穴道很妙。如果我們把腳延伸下來,從外踝裸直上七寸,這個穴道我們稱之為外丘穴。從外丘往后一寸,就是陽交穴。然后陽交穴再會到陽陵泉。上去走到膝關,到中瀆、風市穴,這是膽經的經絡的走向。那我為什么說很好玩。有病人來找你看病,病人說我左腳痛,而且這痛很奇怪,這個痛會轉個彎再上去。這個病人陳述的就是膽經的位置。老外這一輩子也不曉得什么叫針灸,但他在陳述那個痛的時候,卻十足地證明我們老祖宗是對的。這老外從來沒有學過針灸,竟然知道膽經這樣走。我們手上三陽絡的地方會轉個彎,腳上外丘的地方到陽交也會轉個彎。
陽交是陽維脈的郄穴。陽維脈的郄穴,就是陽交穴。像發(fā)狂奔走、抽筋、腳痛,這些通通可以,無所謂虛實。有個有名的治癥是這樣子,對于穴道要知道它的穴性。書上說外丘穴,猘犬咬傷
17、光明、陽輔與懸鐘穴(6-03:22:51)
光明穴是足少陽的絡,別走厥陰。膽經是個很大的經脈,很多穴都絡出去。光明穴也是絡穴,我們用光明穴,絡厥陰。大部分是用在眼科的治癥。所以,治眼科像眼旁的瞳子髎、絲竹空,攢竹、睛明、承泣,四白,養(yǎng)老,現在又來一個足少陽膽經的光明穴可用。光明穴是外踝裸上五寸。從這上五寸的地方,就是光明穴。顧名思義,眼睛大放光明的意思。下針用直下。下光明穴時,你們壓到里面一個脛骨,一般來說是下在脛骨的這側,而不是在脛骨上面,也不是在脛骨這側,這是屬于膽經。在脛骨后倒是膀胱經,靠近最前面的那個骨頭是胃經。由于它是絡穴,虛癥實癥都可以下針。
再來,從外踝上四寸為陽輔。陽輔穴是膽經的經穴。膽是陽木,膽經對應著井榮俞原經合。陽輔穴是經穴。因為是陽木它的屬性是金水木火土,原穴跳過去,金水木火土。膽經是木,它的經穴是火,所以陽輔穴是膽經的子穴。膽家的實癥在這下針。前面所說的陽陵泉是膽經的合穴,陽輔穴是膽經的經穴,也就是子穴。如果病人來找你說,我這個偏頭痛,痛三天,是實癥,就在對側的陽輔下針。你現在知道,經絡是由上往下走的。我們下陽輔穴時是逆的下針,迎著經絡的走向下針。所以,你要在陽輔穴下半寸針刺進去,才會扎到陽輔穴。所謂的實癥,實則瀉其子,膽家的實癥,通通在這治療。這是我們常用的大穴。
外踝裸上三寸,我們叫懸鐘。它另外一個名稱叫絕骨穴。絕骨也叫懸鐘穴。絕骨穴,按照《難經》:髓會絕骨。骨髓的髓,髓生病的時候,在絕骨穴上治療。絕骨穴怎么找?過去我們手按到外踝,順著外踝沿著骨頭一路上往上推,推到上不去而陷下去的地方,那個陷下去的地方就是絕骨。所以說,三寸是一個形,有的人這骨頭很高,有的很短。我們是以度骨法,就是按照骨來度量它。
從外踝摸到絕骨穴,如果你絕骨穴很高,就表示你很聰明。你絕骨穴很短,就是笨啊,若你絕骨穴只有二寸,那你天紀就不用上了。面試時我要摸摸絕骨穴,很高的再來。一般標準,是二寸,但有人的很高,有的很短。所以可以看他的腦容量,越高的腦容量就越大,因為髓會絕骨,腦為髓之海。以后《黃帝內經》會介紹得更深,你們先不要問。如果髓之海突然多個東西,那就是腦瘤。你先知道這里,深入的我們《黃帝內經》會講很多。基本上,在這你要學到髓會絕骨。
18、八會穴介紹(6-03:30:07)
骨會大杼,筋會陽陵,陽陵泉是膽經的穴道,大杼穴是膀胱經上,在陶道外開一寸半。血會膈俞,在第七椎外開。氣會膻中,脈會太淵,臟會章門,章門穴在肝經上面。腑會中脘,這是我們的八會穴。剩下一個臟會章門還沒講到。這是髓會絕骨,所以骨髓生病絕骨穴會有壓痛點。絕骨穴也是治療中風
19、丘墟穴至足竅陰穴(6-03:33:11)
再下來是丘墟穴,腳的脛骨到底下,快到腳掌骨上面的時候是彎的,在這個交接的縫里,就是丘墟穴。我們很有名的腳踝裸扭傷治療是由商丘透丘墟。一不小心腳扭傷,我們就可以用商丘透丘墟。商丘是脾經的子穴,透到這里的丘墟。透這個穴有個技巧,你現在摸綁鞋帶的地方,在這有兩條大筋,像從商丘穴經這兩條筋的下方穿過去,從商丘穿刺到另一邊的丘墟,用一寸半針就夠了,專治腳扭傷。
丘墟穴是膽經的原穴,膽經的虛實都可以在丘墟上治療。里面講眼科,眼睛生翳、眼睛不好從眼睛上面下來的薄膜,你都可以在丘墟穴上治療。因為丘墟不分虛實,這是它的原穴。所有的陽經都有原穴,為什么,因為全身的三焦,包括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油網密布全身,三焦是行陽的,是陽氣走的地方。所以說因三焦而有原穴。在三焦經跟六條陽經交會的地方,就是原穴交會的地方。所以陽經才有原,陰經沒有原。這是三焦的關系,三焦只走陽經。所以當初定為原穴,就是講三焦經,這是源頭。
再來是臨泣。這個臨泣穴,先告訴諸位怎么找臨泣穴。由腳下來,這是外踝裸,這是左腳腳掌。這個交接的地方就是膽經的丘墟,這邊是商丘。由丘墟走下來,在腳小趾就是第五腳趾骨的地方。把這腳趾頭拉一拉,你會發(fā)現到有個筋在這邊,在這條筋的后方這個穴道,就是臨泣。我會DEMO給你們看。這臨泣穴是在兩個骨頭的中間。它有一個角度,這角度大約是這樣子,從這個角度,這一刺就到臨泣穴了。
臨泣穴主治帶脈。所以有個病人找你說:“我腰痛
從臨泣穴,跳過這個筋的前面,就是地五會。再往地五會走到腳趾骨,這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五和第四交接的兩個高骨下方,這個穴道,我們就叫做俠溪穴。我畫大一點給你看。從俠溪再下來的最后一個穴道是竅陰穴,腳趾頭最外面是至陰,至陰是膀胱經的井穴。在這里第四趾頭的內側就是竅陰穴,也就是膽經最后一個穴道。
臨泣穴是膽經的俞穴。膽經是屬木,臨泣也是屬木,所以臨泣是膽經的本穴。跟它穴性相同的,就是本穴。竅陰穴就是它的井穴。臨泣穴非常好用,不單單是帶脈的病,眼科的病,像婦人乳房的硬塊,都可以用臨泣穴,只要是膽經經過的地方,通通可以用臨泣穴,我講的膽經就是指經過胸部乳房的地方。
晚上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是膽經開竅的時間。膽經在發(fā)病的時候大部分在十一點半、十二點以后,在半夜發(fā)病。所以按照時間發(fā)病的時癥,可以下臨泣穴。臨泣穴用途非常多。我們這是足臨泣,我們還有一個頭臨泣。
再過來是地五會。地五會過去我們不下針,因為里面有動脈。我講過以前針很粗,現在可以下針,因為針很細。
我們常常在治療乳癌的時候,因為膽經從肩井,一路順著上面斜過來,一直到腋下這邊。因為膽經有經過乳房,所以有時乳癰所經過的經絡都下針。地五會就是一個很好治療乳房硬塊
再來是俠溪穴,俠溪穴是膽經的母穴,虛證在俠溪穴上下針,所以我們針俠溪穴的時候,針從這邊進去,俠溪穴在上五分的地方斜刺,順著經脈刺它,這就是補。我們把腳趾頭放大一點,第四趾和第五趾之間大骨的地方是俠溪穴,俠溪穴走到第四個趾頭外開,這是竅陰穴。第五個趾頭外開是膀胱經的至陰穴。我們要更正一下。
膽經就到這邊(竅陰穴),回來時走腳趾頭的下方,到第一個腳趾頭,大腳趾這邊內側第一個穴位叫隱白穴,它從腳下過來后到肝經的井穴,開始往身體走。
今天有個人來了:我同樣的偏頭痛
經絡可以幫助你辨證,讓你不會弄錯方向。
最后一個穴道竅陰,竅陰穴是井穴。臨床上,頭昏眼花,昏迷,我們可以用井穴來下針。你看(書上卷八第六十五頁)說眼睛痛
眼睛下方你下竅陰、至陰,都沒有用,一定要下厲兌。為什么,因為眼睛下方是胃經經過的地方。就是按這個原則來辨證,順著經絡來取穴、辨證。所以中醫(yī)的辨證法則要熟,要精確,經絡要很熟。你有些穴道,不見得搞得清楚,沒有關系。但你經絡的走向要知道。臨床上幫助你的機會非常大。平常我們下井穴都用很小的針,約一寸針或五分針。在井穴下針或是放血。平常用不到灸的,若你要灸也可以啊,但平常很少用到。
膽經講完了,下次我們要介紹肝經,從膽經絡到肝經,就是從竅陰穴開始,由腳掌的下方絡到肝經。從這腳掌的下方絡到了骨這邊。有的病人就是前面這段痛,我們知道痛在膽經跟肝經的中間。這是膽經到肝經的路線。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膽經流注的時間,一點鐘以后進入肝經。所以你如果知道經絡的走向,同時知道氣血流注的時間,基本上你的診斷已經很強了。后面我們會慢慢講更多的東西,讓你能了解中醫(yī)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所謂的八綱辨證,陰陽表里虛實寒熱。
介紹針灸的時候,我們盡量用針灸來做所有的動作。介紹處方的時候,當然也是照八綱來辨證。講的還是陰陽五行,還是跑不了這些東西。所以,你整套學會了以后,針和藥是并施的。我要你們以后眼睛一看到病人,這穴道就出來了,處方也開好了,就是那么快,你們一定會做得到。我們今天介紹到這里,下堂課介紹肝經,在介紹肝經的時候,會把肝臟介紹得很詳細,因為肝是最后一個臟,它比較復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