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養豬企業經理人的績效考核
員工是企業的組成單位, 員工是企業的靈魂。養豬企業經理人作為企業員工的重要部分,不僅負有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更負有管理、統帥、指揮之責,他們是企業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而賦予一定權力的企業特殊員工。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這些經理人是極其重要的幫手,也是身為高層管理者重點關注的對象。他們的能力高低、才華的施展程度,直接決定了高層的思想能否貫徹到整個企業;同時,他們也肩負了將員工的反饋信息上報高層,使得決策者可以時刻調整企業方向的責任。對于養豬企業經理人的管理控制,應當做到如下幾點:用高薪、股權等進行激勵;適當予以授權;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完善約束機制。做到權責利三者有機結合。以此保證經理人既能夠為公司創造最佳的效益,又能夠遵守邊界系統的約束,這是人力資源管理控制的根本目標。
一、崗位說明
1.各養豬場設報賬會計一名,由公司財務部組織財務報表。
2.公司同受聘經理人共同制定并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契約。
3.全面負責豬場的生產經營。生產經營必須依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司簽發的程序文件。包括組織生產計劃實施、控制生產成本,做好牲豬銷售,提供安全優質產品,協調員工團隊合作。
4.依據公司《養豬技術操作規程》,按照(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程序文件要求進行豬場生產管理。抓好基礎工作,做好事前控制,掌握經常產生問題的環節,制定切實可行的控制標準,并經常加以考核和檢查。及時發現生產中潛在問題并預先處理。
5.管理財務、成本控制、費用預算及財務計劃、跟蹤財務活動,與上級協商《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管理企業固定資產和遞延資產,保證設備、機械、欄舍、環境日常維護。確保豬場生物 資產(種豬)和流動資產(如生長豬)保值和增值。
6.根據單位生產規模和生產管理情況及崗位設置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員工),按照公司人力資源部《崗位說明書》要求聘用管理技術崗、操作服務崗及飼養人員崗員工,報人力資源部備案,做到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企業員工績效考核制度,并以適當的形式進行溝通。
7.對下級設立并參與上級組織的短期和長期培訓計劃。確認企業員工按計劃被培訓,并提供非常職業的示范指導。
8.閱讀理解公司緊急突發事件(如強臺風、疫情)的處理流程,并全權負責突發事件的處理。
9.完成上級安排與企業相關的其它工作。
二、經理人績效考評控制
績效考評就是以目標為導向,促使管理者與經理人在確立企業目標、任務要求及努力方向上達成共識,形成利益責任共同體,共同推進組織與個人努力創造業績,成功地實現目標。它由計劃、執行、評價組成一個閉環的績效考評周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偏差管理與閉環控制。
1.制定績效合約
根據公司戰略目標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層層分解,制定單位和個人績效合約。《養豬企業經理人績效合約》或《績效管理責任書》既是一份任務書,也是作業指導書。合約中要明確5WIH:WHAT(計劃完成的事情是什么?),WHERE(在什么地方?有關部門和場所?),WHO(誰來實施?對誰活動?向誰報告?誰來跟蹤?),WHY (為何要這樣做?有充分理由嗎?),WHEN (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完成?),HOW(怎樣做?需要多大精力和代價?部門負責人要如何幫助員工完成工作?如何克服障礙?如何防止問題?)。績效合約明確地說明了月度計劃內容及相應的績效標準。在制定績效合約過程中,經理人可以提出完成任務的想法、建議及可能遇到的困難等,這些談話內容與結果,也將在績效合約專欄中給予記錄,這樣有利于經理人與管理層之間的反饋與溝通,調動經理人的積極性,促進工作iliON開展。
2.履行績效合約
在履行績效合約中,持續溝通與反饋是績效考評的關鍵環節。在完成月(季)度績效合約的各項工作時,遇到困難可以隨時向管理層請求援助或者共同商討尋求最佳的解決辦法,在實施過程中給予必要的輔導和及時糾偏,促其績效提升和改進。實踐證明,管理者持續的績效診斷和輔導是十分有益的,并有利于企業持續改進。全程跟蹤督促履行合約的情況,確保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逐項落實,實現計劃的閉環管理。
3.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是一個管理周期對績效任務的檢查與考核。平時(月、季)是為了績效提高和事前控制,年度綜合性績效評價,主要作為崗位調整、工資升降、年度績效工資、評先進的依據,有助于企業培養人才、選拔人才。
4.經理人績效考核體系
(1)責任機制。以利潤為中心,以安全生產零事故、食品質量零缺陷、生產進度零誤點為責任目標,構建了公司一專業化豬場一車間一員工責任網絡,公司每年初與二級核算單位(分公司、豬場)經理人簽訂《績效管理責任書》。二級核算單位再將目標、指標層層分解到員工個人,由上至下,層層簽訂績效管理責任書。
(2)考核機制。成立績效考評小組,每季度組織一次生產類績效指標考核,半年一次(經營類)績效指標考核,從“績、勤’兩個方面量化考核 ‘德、能”在崗位評價中已作為經理人聘用的條件)。
(3)風險控制機制。一是建立兩大否決指標,違反安全生產、出現重大疫情事故,一票否決;利潤指標未完成,一票否決。二是實行審計監控,公司設審計監督部,對規模化豬場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進行監控。管理層的監控應該是對經理人自由發揮的鼓勵,同時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他所要遵守的邊界。另外就是隨時了解下級的反饋情況,以此確定經理人工作情況。
(4)黃牌預警機制。在季度績效考評時進行。根據經理人績效的差異,設置相應不同的褒貶級別。褒的依次是:表揚、獎勵:貶的依次是:誡勉談話、黃牌警告、留崗察看、降(職)級、解除合同或開除。設立警示分數線,保證績效考核實施動態管理。當績效考核結果評分有可能接近或達到警示分數線時,進入誡勉談話,兩次誡勉談話后就進入預警,半年后績效有了提升,可撤銷預警。
(5)末位淘汰機制。在年度績效評價時進行。經理人的績效考核,連續2年都處于末位的實行淘汰(降級等)。
5.經理人績效考核指標
采用KPI(關鍵績效指標)結合Gs(工作目標完成效果評價)指標的考核方法,以保證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公平性、合理性。所有指標根據其相對重要程度,設有不同的權重。通過KPI,對可量化的、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關鍵因素進行設置,并對執行效果進行衡量、計算、分析,以此把公司的戰略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員工。同時采用Gs指標來衡量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一些長期性、連續性、輔助性、難以量化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以彌補完全量化的KPI考核的不足。績效指標一般分為生產類、經營類、(持續)發展類,形成養豬企業完整的經理人績效指標體系(表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