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悟本事件"使得養生類圖書遭遇信任危機,籠罩其上的那層迷霧正被揭開。近日,一位自稱從事了4年養生健康類圖書策劃的圖書編輯,在網上爆料,揭秘此類圖書的出爐過程。
此人在帖子中稱,出版一本養生書大致分為"找賣點--找寫手--定書稿"三個步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不負責的行為,另外,市面上95%的養生書都不是專家著述,而是由槍手代寫。
為此,記者采訪了多位知名養生書編輯,他們認為"爆料"中的情況是存在的,但有些也沒那么夸張。
網絡爆料第1步
找賣點
讀者有興趣才好賣
在做一本書之前,圖書公司要先進行選題調研,通過觀察圖書市場的銷量等情況,確定讀者的興趣點。
如果絕大多數人對癌癥圖書沒什么購買愿望,即使你找出世界上最牛的癌癥專家,寫出的書也沒人買,只有賠錢的份。相反,如現在讀者對中醫按摩很有興趣,此類書都賣得很好,就可以操作一下。
業內回應
抓住讀者興趣十分重要
據磨鐵圖書公司的編輯楊柳介紹,出版養生書前找準選題,抓住讀者興趣十分重要。他們從2008年開始操作《黃帝內經使用手冊》,“完全是因為當時養生書市場比較熱”。
這是該公司第一次操作養生書,他們先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研究當時較火的幾位養生書作者,包括中里巴人、曲黎敏等。楊柳稱,最終選定武國忠是因為他對于黃帝內經很有體會,再加上有臨床經驗,“其他的當紅作者雖然講得好,但都不能開方子”。
而曲黎敏所著《把健康徹底說清楚》一書的責編曹江鳳告訴記者,他們當年出版該書同樣是因為市場的熱度,“讀者需要什么確實很重要”。
網絡爆料第2步
找寫手
95%的書是槍手之作
找到賣點后,就要找專家動筆了,但市面上95%的養生書都不是由專家所寫。
因為專家在專業領域很牛,可是他寫的東西,普通人不一定看得懂,就算看得懂也不一定有人感興趣;而且讓專家自己來寫書,成本也很高,所以策劃編輯就開始尋找寫手,當專家的槍手。
業內回應
大型出版社較嚴謹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做養生健康類圖書多年,該出版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編輯表示,業內確實有“槍手代寫”的現象,但95%的比例有點夸張;一些大出版社出版養生類圖書的過程還是比較嚴謹的,有專家層層把關,而這些專家的身份也是需要提前核實的。
網絡爆料第3步
定書稿
存在不負責任的現象
在寫稿時,負責一點的出版社會讓專家提供資料,由編輯或作者根據這些資料,轉變成讀者喜歡的文字形式,最終通過專家審核確定最終稿。
稍差一點的,策劃編輯做好目錄后,直接找作者寫,寫完以后請某專家審核一下,最后署該專家的名字。這里的作者可能有一定的醫學專業背景,也可能沒有。負責的專家會仔細看,不負責的僅僅為了掙稿費,也就走馬觀花看一眼。
最差的一類,則是圖書編輯直接從網絡、其他圖書上抄襲、修改,隨便杜撰一個專家的名字就出版。
業內回應
書稿把關人還得是作者
圖書編輯曹江鳳對記者說:“編輯還是要有些中醫基礎知識的,但不可能專業,所以主要把關人還是作者本人。像曲黎敏主要是推廣中醫養生文化,目的并不是治病,所以我在編輯時感覺相對比較輕松,不需要很專業的知識。”
曹江鳳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曲黎敏的演講視頻和音頻整理成文字,然后把文字稿拿給曲黎敏定奪,同時
養生書作者提示
養生書絕不“包治百病”
身為暢銷養生書作者,著有《黃帝內經使用手冊》一書的武國忠也認為這個市場有待規范,潛心研究出來的原創的東西已越來越少。
“現在市場上的養生書存在大量跟風抄襲的現象,有的作者之間還互相剽竊。很多出版商組織幾個人就能攢一本書出來,這樣抄來的東西很容易出問題。”武國忠說。
他認為,讀者在購書時,首先要看作者是否在行業內有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及是否使用了比較嚴謹的語言。在中醫眼里,偏方并不適用于所有的人,不能亂下定論。
此外,武國忠還忠告讀者,養生書只能起“參考輔助”的作用,所有號稱“包治百病”的書都不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