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玉器制作源遠流長,素有玉石之國之稱。早在東漢,許慎就在《說文解字》中稱“玉-石之美者”,給玉下了一個廣義的定義?,F在我們平常所看到的翡翠,軟玉,岫玉,獨山玉,都屬于玉的大家族中的不同品種,其中,產量最稀少,價值最為高昂的當屬翡翠了。

翡翠一詞,最早是用來指紅色與青色的兩種羽毛的鳥,以后把具有這兩種顏色的鳥稱為翡翠,這種稱之為翡翠的鳥,羽毛出現藍、綠、赤、棕等色,紅的稱為翡,而翠指的是青綠色。通常翡翠也是紅和綠色的,翡翠因此而得名。
翡翠主要是由硬玉礦物或含硬玉分子較高的其它鈉質輝石構成的集合體,同時還伴生少量的其它輝石,閃石,鈉長石等礦物。翡翠是達到寶石級的硬玉的商業名稱,是玉石中最為珍貴,價值最高的玉種,素稱“玉中之王”。
評定其價值的標志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色:專指綠色。濃陽正和為上品;其余為次。
種:質地細膩,致密,均勻透亮為好種;質地粗糙,結構松散,肉眼可辨顆粒者為次種。
水:透明度高,水透水亮為水頭好。一般種好者則水頭好。透明度差,不透亮為水頭干。
瑕:無裂無瑕為上品。具黑,臟,裂柳為次。自然界所產出的翡翠十全十美者甚少。
工藝:設計精巧,做工精細,拋光認真為好。反之則為次。
翡翠的A、B、C貨
國家技術監督局根據目前市場上所售的翡翠飾品,頒發了三類技術標準,即A、B、C貨 。此標準并不代表翡翠的等級?,F將翡翠的A、B、C貨介紹如下:
A貨:天然翡翠原料的制成品。其質地及顏色沒有經過人為地改造,保持其天然的本質。此類飾品,隨著佩戴的時間加長會更加水潤光亮。高檔的翡翠具有保值和投資性。在出售標志時可不必加注“天然或A貨”字樣。如標志為“翡翠手鐲”,其一定為天然或A貨。
B貨:對地子臟,灰黑,水干,具綠色或深色的抵檔翡翠原料或半成品,進行人工化學方法的處理,可增加其透明度,外觀較好,又透又亮,同時能使原有的色更為好看。這種人工的強烈的腐蝕處理,破壞了翡翠的原始結構,使其變得疏松,因而多要充填有機膠加以粘固。這樣就降低了本身質量,改變了翡翠原有的光學及物理性能。失去了它自身的真正價值。
C貨:是在B的處理基礎上再人為的將無色或淡色的翡翠加染成艷麗漂亮的色彩。所加顏色有紅色或綠色。對于BC貨來說,國家標準已有明確規定,在所售的貨物名稱上必須標注“翡翠優化(處理)”,或加注“B+C貨”否則就是以劣充真充好之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