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三資”監管是創新基層治理、強化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的有效抓手,更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基礎。去年,我市開始探索運行巴中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自當年9月上線以來,銀村直連成功支付9003萬元,其中南江縣實現支付1490筆8754萬元,為我市集體資產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提供了具體實踐樣板。
巴中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
建設服務平臺 提級監督規范集體“三資”管理
2月2日,南江縣元潭鎮康家嶺村黨支部書記李躍江按要求在線上提交材料,申請使用集體經濟經費對村里的飲水工程進行付款。短短兩天后,南江縣級農村集體資產監督審查中心通過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對鎮政府初審后的相關材料進行再次審核。審核通過后,銀行很快將5萬余元的工程款匯入相關賬戶。去年9月,南江縣開始使用巴中市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截至當年12月底,全縣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建設和村(居)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政經分離工作全面完成。全縣32個鄉鎮309個村、9個涉農社區全部完成了資產錄入、產權改革、清產核資等既定任務。目前,平臺上共錄入南江縣固定資產36.2億元、在建工程2322.54萬元和資源性資產508.09萬畝,實現支付1490筆8754萬元。南江縣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楊茂林介紹,在運行模式上,南江縣建立了“1+32+N”集體資產管理體系,即1個縣級農村集體資產監督審查中心,履行全縣農村“三資”監督審查職責;32個鄉鎮農村集體資產代理記賬中心,履行農村“三資”管理和會計代理記賬工作;309個村、9個涉農社區成立農村“三資”管理和報賬辦公室,履行村級“三資”管理和報賬職責,村級財務由縣上提級監督,實現資金閉環規范運行,不斷推動村集體經營管理實現公開化、透明化和規范化。 數據交匯分析 盤活閑置資產提升集體效益
在楊茂林看來,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的使用,不僅實現了集體資產的標準化管理、全數據匯總、全流程和全過程公開,更重要的是理順了村級黨組織、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責邊界,明確了村級會計核算管理、財務收支范圍、債權債務分割、賬套分設等具體事項,縱深推動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的常態化運行和村(居)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政經分離。李躍江認為,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服務平臺統一運行、集中核算、全程監管的建設運行模式,解決了政經不分、管理混亂、資產流失等具體問題,對鎮村集體資產良性運轉起到了極大的促進和規范作用。管好的同時,更要用活。南江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江縣正在探索利用監管平臺監督集體資產運營情況,梳理閑置資產,以解決存量資產閑置和低效使用為突破,通過平臺數據交匯分析,督促鄉鎮采取措施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實現“固定資產”增值、“綠色資源”升值、“存量資金”保值,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過去的一年,全市扎實推動農村集體資金、資源、資產“一網通管”,目前已完成1623個村級集體經濟數據錄入,銀村直連成功支付9003萬元。按照村財縣管的要求,各縣(區)成立村級財務審核記賬中心,在鎮鄉設立村級財務票據審核中心,按照每個鄉鎮不少于1人的要求,配備業務工作人員271名,村(居)設立村級賬務報賬員崗位,配備業務工作人員1722名,正不斷規范集體資產管理、提升集體資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