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財務人在企業晉升的路徑大概可以概括為:出納----會計----財務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當然這樣的途徑并不是絕對的,根據企業格局、規則制度的差異,財務人的晉升途徑不盡相同。
一直以來,會計都被認為是一個入行門檻不高的行業。對于一些非財會專業人士。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也很高。入行門檻低,便意味著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整個行業薪資水平也不是很高。不是全部學了金融財會的人就勢必都能高大上的銀行、投行等等。處于不同階段的財務人員們薪水也相差甚遠。
當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薪資水平不盡相同。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得出的數據也不一定具有說服力。對于在事務所或咨詢公司就業的財會類人員,薪水浮動很大。而絕大部門財務人員大軍都分散在各類企業中,擔任著不同的職務。小編在此選定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線城市上海,對在滬財會人員的薪資水平進行大起底!
出
納
出納可以稱得上是“財會人中的“農民工”級別”。一般做著最底層、最基本的辛苦活。甚至,在從業人員里,一般不會稱出納為會計人員。再加上初級會計市場已經嚴重飽和,出納人的薪資水平可謂是略顯悲慘。據某研究機構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滬出納人收入水平浮動在2K到6K之間,其中最高工資和最低工資占比不大,主要在中間段浮動,平均薪資水平4K。
會
計
一般會計在企業里被分為成本會計、總賬會計、稅務會計等等。相對于成本會計和稅務會計,總賬會計收入可能略高,并且總賬會計如果經驗豐富的話,很有機會晉升為企業的財務主管。因此成本會計和稅務會計等的收入只能說比出納好上一點。雖然會計工資也在2K到6K浮動,但是平均工資可達到5.5K。
財
務
主
管
一般財務主管不僅要組織領導公司成本、預算、財務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還要負責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等相關工作。前面提到,擁有三到五年的總賬會計一般可以晉升為財務主管。由于擁有一定的從業經驗,并且工作職能相對較大,因此財務主管平均薪資10k。當然相對效益較好的企業、行業,薪資達到15k也是不在話下的。
財
務
經
理
一般來說,財務經理要負責本部門的全面工作,組織并督促本部門人員完成各項工作目標。除此之外還要負責組織公司財務管理制度、成本管理監督等與財務有關的管理制度的擬定、修改和實施。除此之外,財務經理還要協調本公司與稅務部門、工商部門、銀行等等機構的關系。因此收入相對來說較客觀。平均薪資15k。
財
務
總
監
現金對于企業來說就是企業存貨的“血液”,而財務總監則是掌管企業“血液”的人,因此財務總監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可以說CFO是現代公司中最具價值的頂尖管理職位之一。目前,CFO的職責趨向于“廣譜化”,除了資金管理和納稅統籌兩個工作重點,CFO發揮主導性的領域已經擴大到內部控制、戰略成本管理等等方面。當下,很多CFO轉型成功為企業的CEO的大有人在,近日,原方正集團CFO余麗就升任為集團總裁。據相關機構調查,五分之一的CEO都出身于CFO。因此,財務總監的薪資相當可觀,基本薪資以年薪來計算。底薪在30萬,,薪資水平無上限。
前兩天和一個獵頭聊起這件事,我問他會計的工資為什么普遍不高?他的回答令人深省。他頭一句話就是這樣說的:現在會計的工資的確普遍不高,而且也不應該高。為什么這么說?他說了這么四個原因:
很多會計人經常問:“會計工作這么忙、這么苦,為什么工資卻不高?”這位獵頭經常會反問:“為什么你都不創造價值,卻要公司給你高薪?”
很多老板都會強調,能給企業創造價值的員工才有意義。這可不是嘴巴上說說的,這落實到了實際的薪酬待遇上,所以很多企業往往銷售收入最高、會計收入最低,互聯網企業往往技術員工資最高、會計工資最低。
為什么財務工資低,財務能像產品和營銷一樣直接決定企業生存么?不能。能像市場和銷售一樣直接為企業帶來營收么?不能。甚至都不能創造價值。不能創造價值的活兒就值那么點錢,任何不能創造實際價值的工作崗位都是這么點錢。
什么樣的財務工作者有拿高薪的潛力或者資本?決定財務人員職位、發展和薪酬的無外乎工作經驗、學歷、證書、英語和溝通能力。
英語水平和學歷是硬資本,除了自己在大學階段努力學習外沒有任何捷徑。溝通能力需要工作中培養,證書就是指CPA、CFA、CMA、ACCA、FRM這樣的高含金量財務證書,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看看人才比較重要、價格比較高的行業或者崗位,比如程序員、再比如產品經理、設計,人才永遠是不飽和的。好的程序員年年都有、企業年年都在招,但每個企業仍然年年都有缺口。但是財務崗、會計崗,現在完全處于人才飽和的狀態,除了本專業的畢業生外,每年還有很多外行人加入這個隊伍。本來財務專業的本科生隊伍就非常龐大,現在更是人猛然多了起來。
沒有門檻,競爭就激烈;沒有門檻,人一多誰都沒得玩;沒有門檻,所以人人都在打價格戰。只會記賬做賬做4、5年,除了熟練點之外,和別人做半年一年的區別真的不是很大。你4000塊覺得工資低,但大把只要2、3000的畢業生正眼巴巴等著這個崗位。
所以低價的價格戰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你如果要進入這個行業就必須接受。
現在很多做會計的都有這樣的心理,會計越老越值錢,只要熬著熬著熬出頭就行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很多人覺得會計崗,經驗大于天。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做著簡單重復的工作,熬了幾年、十幾年,都熬到呆不下去了,仍然沒有熬到夢想中的百萬年薪。殊不知熬上幾年,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不斷增加,這時候真的是反悔都來不及。
結合第三點,如果只干同樣最基礎的工作,那同樣的財務崗,永遠有比你年輕、比你積極、比你精力好、比你成本低的人可以隨時替換你。熬下去,優勢越來越小,負擔越來越多。經驗呢?干基礎的工作誰還需要經驗?等基礎的做賬記賬全被電腦替代了之后,經驗有什么用?可以不犯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