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生物叫做熊孩子,他們有毀天滅地,無所畏懼得能力,有不把自己玩壞誓不罷休的勇氣。關于熊孩子的報道屢見不鮮,有自己開車上路的,有網手機游戲里充錢刷爆父母銀行卡的,有把電梯當游樂趣玩具的,還有從高層往下扔滅火器的...
點擊加載圖片
關于熊孩子歷來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還不具有成人思考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所以,有時候玩的過分也可以理解。另一種是完全截然相反的態度,認為熊孩子就是有多動癥,不正常的搗蛋孩子,這種孩子蠻不講理,玩起來不顧后果,人人見了都討厭。
案例一:
2018年4月27日四川遂寧一輛公交車上,一個紅色上衣的男孩,手扶欄桿連續用腳踢對面而坐的一位男性,隨后男子暴怒,像拎起毛絨玩具一樣一把提起小男孩一個摜摔,把小男孩重重摔在公交車地板上,男孩面部朝著地板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接著該男子又朝著男孩后腦勺踩了三腳。
點擊加載圖片
在同車人勸阻之下男子罷手,隨后被移送至當地派出所。網上對于該事件也是兩種聲音,一種是'四海之內,皆非你媽,你父母不管教你,總有人管教'支持該男子行為;另一種是,孩子不懂事情有可原,不應該下手那么重。
案例二:
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個穿黑色上衣的女子對另一個穿著花裙子女生連罵帶打。'摸你屁股怎么了,你看你那個X樣,你沒被人摸過嗎'打人女子氣焰囂張的說。事情的起因是打人女子的兒子在排隊時候摸了花裙女士的屁股,該女士去找男孩家長理論,于是被男孩家長又打又罵出現了上邊這一幕,令人心寒的不只是小男孩摸陌生女性屁股,更多的是對該母親教育失敗的嘆息。
點擊加載圖片
單從該事件就可以看出母親教育失敗三宗罪:1、平時缺乏對于孩子性別教育,沒有給孩子灌輸男女有別思想,孩子可能在此之前也摸過其他女性敏感部位但家長并未制止該行為,在孩子的認知里,媽媽不管就代表該行為是正確的;2、公眾場合不顧形象,顛倒黑白打罵別人,給了孩子一種暴力的演示,孩子會受這種行為影響,只要打服別人,罵贏別人才夠厲害,逐漸影響孩子處理問題方式;3、蠻不講理,一味袒護孩子過粗,絲毫沒有人認錯的意思,可能造成孩子犯錯不計后果潛在影響,孩子心想:'反正有我媽呢'
案例三: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熊孩子都有一個管教不嚴的爹媽,熊孩子也并非真正的'熊',頑皮、無知是處于成長期兒童的特點,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在衢州,有這樣一位孩子,可能是太喜歡書了吧,自己沒錢,又怕爸媽不給他買,于是就從書店'拿走了4本書'。
點擊加載圖片
第二天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店員早上開門的時候發現了40元錢和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里偷了四本畫書。本應帶兒子來道歉,沒開門,對不起。'
店家對這位家長非常欽佩,同時也替孩子感到幸運,因為孩子有一個好家長,有這樣明智的家長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的。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以下性格
1、囂張跋扈,不懂得尊重他人
熊孩子由于長期處于家庭'核心'地位,受到家庭成員的庇護,覺得天下我最大,在對待其他人的態度上也不會尊重別人,欠缺待人接物的禮貌。
點擊加載圖片
2、不明是非,做事不考慮后果
熊孩子多是父母嬌慣出來的,這些父母平時對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沒有及時糾正和制止,告知其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遇事總是毫無原則的袒護孩子,搬出那個金句'他還只是個孩子',變向的助長了孩子某種惡習的滋長。
點擊加載圖片
3、喜歡依賴他人,一味索取
有熊孩子就有熊父母,這些父母沒有分清'愛'和'溺愛'的區別,總是滿足孩子各種要求,這種習慣了索取的孩子,獨立能力很差,凡是都想靠別人,不想通過自己努力獲得,一旦自己的要求沒達到,他們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來。
家長教育這樣做,孩子才不會'熊'
1、不要無原則的滿足孩子各種要求
孩子沒有金錢觀念,也不懂得生活之艱辛,有些家長卻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要求,孩子想要的玩具,衣服都應有盡有,其實有些玩具孩子玩過一兩次之后孩子就不感興趣了。完全是一種浪費,孩子的有些需求甚至超過了家庭的消費水平。
點擊加載圖片
父母不要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告訴他什么該買什么不該買,從小培養孩子的理性消費觀念,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讓孩子明白勞動創造價值的意義。
2、不要時刻袒護孩子
經常看到有一些家長在小孩之間發生一些矛盾自己卻參與進來,他們不是作為一個矛盾的調節者,而是加重了孩子之間的矛盾,這類家長不論對錯,先袒護自己的孩子,對對方的孩子一頓臭罵和指責。家長無形中給孩子立了一種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標桿。
點擊加載圖片
別人發生矛盾時,家長要站在公平的角度,幫助孩子用文明方式解決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主動認識到自己錯誤,向別人道歉才能贏得尊重。
3、教導孩子要有規則意識和敬畏之心
熊孩子之所以令人討厭的一個原因是,頑劣起來不顧后果,往往會侵犯別人的利益,比如在馬路上亂跑,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踩踏別人的座位,往飛馳的汽車扔石頭的等;大部分人對之報之無奈一笑,要是孩子碰見了滿身戾氣的'垃圾人'那么可就栽了,很難想象他會用什么辦法對待熊孩子。
點擊加載圖片
家長在對孩子教育中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尊重別人的利益,比如排隊時候不要插隊,公眾場合不要大喊大叫,不要隨便觸碰陌生人的身體之類。
我們都想把最好的的愛給孩子,但'愛'不等于'溺愛',我們可以慣孩子,但社會不會,給孩子自由不代表沒有規則的約束,孩子就像白紙,看你教他用筆畫好自己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