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二十多年后,還能有機會坐在電影院里感受87版的《倩女幽魂》,于我而言,真是一件有幸的事情。當眼熟能詳的影像填充著影院銀幕里的每一個角落時,當耳熟能吟的旋律顫抖起影院空氣里的每一顆塵埃時,我不禁要激動地嘆一聲,總算是將二十多年前的遺憾給補回來了。雖然那時,我還對它一無所知。而之所以有如此的感受,除了它有如一瓶歷經歲月的陳年佳釀,令人迷醉,難以忘懷外,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假想的親歷當時之景。再者就是,從第一次在電視上的影視頻道接觸《倩女幽魂》,再到買碟,在DVD里播放,然后到網絡下載,在電腦里重溫。雖然方式在變,但每一次的觀感卻不變,都有一種“盜版”的感覺,而這一次的大銀幕之旅,終于讓我有了一種看“正品”的感覺。
喜歡那個港片年代的《倩女幽魂》,喜歡那一襲白衣的女鬼聶小倩,喜歡那布衣濕身的書生寧采臣,喜歡那人劍酒道的道士燕赤霞,喜歡那陰森夢幻的蘭若寺……87版的《倩女幽魂》的經典總是會在這些印象里被深深刻印,永難磨滅。也許,站在現在的觀影角度來看,沒有亮點的故事情節,簡單極致的場景布置,不夠級別的道具特效等等,都會讓人覺得這部電影太過于“純粹”。但是,于影片的細節之處,你卻依舊能感受到當時的那種想象力。這點從蘭若寺的環境營造上便可窺探一二。而且,諸如場景的變換,樹枝的妙用,干尸的搞怪等這些好玩的設置,即使放在現在,也會讓人覺得有趣,更別說它在懷舊情緒上的效用了。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寧采臣和聶小倩的那段曠世的人鬼之戀。人們常說,大愛無疆。那么,于他們而言,這就應該是小愛無界吧。
其實,論說起來,《倩女幽魂》真是一部“愛”字遍地的電影,一如寧采臣初到蘭若寺的那夜所說。這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愛”才是最有力的武器。當然,雙引號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區別電影里的不同之愛。而這不同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無愛,一種有愛。于那個殘忍的塵世而言,是無愛。一切之一切都以金錢來衡量,以武力來解決,而無關人性。既然都沒有了人性,又何談去愛?也許,那一群成天拿著畫像,見人就問是不是通緝犯的人也是有愛的,只不過他們愛的是財而已。而且,對于燕赤霞,在未被唐僧一般的寧采臣感化之前,也是一位無愛之人,或者更確切的說,他是一位將愛隱藏起來的人。他厭惡俗世,隱于人外,終日以劍道,酒道來麻痹自己,消磨時光。但“愛”的武器卻感動了他,寧采臣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正義陳詞激發了燕赤霞隱藏的愛心,使之有愛。而于寧采臣與聶小倩而言,有愛從蘭若寺窗外的那一眸開始動情,再到雨中水中亭的那一夜開始銷魂,最后在新墳墓碑前的那一刻天人永隔。其間的種種,總會讓人對這份憫人的人鬼之戀笑之,羨之,悲之,嘆之。也許,正如寧采臣所說的命中犯水,他們的愛一直在被淋濕,等干了的時候,一切也就都結束了。
懷念那個港片年代的《倩女幽魂》,懷念那一襲白衣的女鬼聶小倩,懷念那布衣濕身的書生寧采臣,懷念那人劍酒道的道士燕赤霞,懷念那陰森夢幻的蘭若寺…… 從喜歡變成懷念,這之間透著一種孤獨之感,如同被遠離人世卻存有愛心的寧采臣之孤獨,如同化作鬼魂卻不得不受命作惡的聶小倩之孤獨,如同空有一身正義卻隱藏于世的燕赤霞之孤獨。這種孤獨感雖存之愛的背后,卻讓人對這份愛更加的動容。
十里平湖霜滿天,
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形單望相互,
只羨鴛鴦不羨仙。
又有誰人知,這一句“只羨鴛鴦不羨仙”里隱藏著幾許的孤獨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