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在人們的心中通常都是比較殘忍,比較令人發指的“冷血動物”,當不少人提及到狼時心里就充滿了恐懼,不愿再想下去。從小到大基本不上是聽著大人們講著“狼來了”“狼又把村里的小孩叼走了”的故事,幾乎聽不見關于狼的任何好話,我也就信誓旦旦的點點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狼圖騰》這本書,它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也改變了我腦中漢文化對狼的種種誤解,原來……
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閱讀此書,將使我們這個時代享有不盡的關于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所有關于那些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力里消失,留給我們的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度謾罵的文字符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宇宙中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漂浮在不可知的水源里,漠視著我們的物質和愚昧。
“嗷-?????”伴隨著一聲幽怨又孤獨的長嗥,狼的神話就此落幕了。“滴答——”伴隨著一聲機車的鈴聲,農耕經濟民族代替了游牧民族走上了無垠的草原。讀者最后一匹狼的悲傷,我輕輕合上了《狼圖騰》。
那一匹匹懂得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等戰術的狼群,那一匹匹懂得利用天氣與地形進行戰斗的狼,那一匹匹懂得親情、友誼、懂得自然之道的狼仍然在我的腦海中躍動著,柔潤發亮的毛發,讓我只能感嘆造物主的神奇。
是啊,狼是草原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鏈終結者之一,由于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群,也正是因為狼的威脅,奇特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自己)才被迫進化的更優秀。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草原上沒有了狼,就要得“瘟疫”,所以,狼使生態處于一種平衡狀態,況且狼是群居動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紀律的族群,狼的十大特點:臥薪嘗膽,眾狼一心,自知之明,順水推舟,同進同退,表里如一,知己知彼,狼也鐘情,授狼以漁,以及狼的“團隊精神”都是值得人類學習的,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夾雜著先賢們的恩怨情思,影響和誤導著后人對一些事物本來面目的探究。那么對于狼不正確的理解,我覺得現在應該徹底地轉變了。
掩卷沉思,我們進步的慢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被注入了太多的“羊血”,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地灌輸著,殊不知我們靈魂中僅有的一點狼性也將泯滅在所謂的和平與浮躁中。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東西不僅僅是靠勞動得來的,不會戰斗的勞動者,只是苦力,順民,家畜,牛馬。“如果猿猴光會勞動,不會戰斗,它們早就被野獸吃光了,哪還輪的上勞動創造以后的一切?”綿羊是低等與愚昧的,當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時候,立刻引起周圍幾十只羊的恐慌,四處奔跑。但不一會兒,狼群就恢復了平靜,甚至還有幾只綿羊戰戰兢兢跺著蹄子,湊上去看狼吃羊,像是在抗議,又像是在看熱鬧,接著又有十幾只羊去參觀。最后上百只羊,竟然把血羊圍成一個密集圈子,伸長脖子看個過癮,那副嘴臉仿佛在說“狼咬你,關我什么事!”或是“你死了,我就不用死了”狼群的恐慌與幸災樂禍,也恰反映了一些國民日漸頹廢的現狀。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崇拜狼圖騰?這不得不讓我們追思遙想…..
說到底,國家的競爭,很重要一部分是國民性格的競爭。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精髓濃縮歷練出來的,去偽存真,迎接挑戰,世世代代,自強不起。雖然狼“圖騰理論”的理論還值得進一步商榷與推敲,但其倡導的開拓進取的精神,呼喚偉大強悍狼文化的回歸無疑為我們多提供了一條道路。愿我們多一點狼性,少一點羊性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