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報》2月2日文章:有關心臟病的十個迷思(作者 安妮塔·曼寧)
想象一下平均每天導致2200個美國人(平均每39秒就有1人)死亡的災難。
瘟疫?核爆炸后的沉降物?
是心臟病。美國心臟病協會會長拉爾夫·薩科說:“人們對于心血管健康的理想狀態缺乏認識。”薩科和其他一些心臟病專家強調了有關心臟病的十個迷思。
⒈這是老人病。
盡管風險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但心臟病的隱患可能早在童年時期就埋下了,吃快餐和看電視長大的年輕一代患該病的風險更大。
⒉兒童沒事。
醫生說,任何年齡都可能患心臟病。兒童也會患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暴飲暴食和缺乏鍛煉引發的心臟病。
心臟病協會稱,每年大約有5920名兒童出現心臟停博。年輕運動員猝死多數都是因為心臟病。
⒊身體健康強壯者沒有心臟病。
保持健康活躍有益心臟健康,但醫生可以援引很多病例說明,即便最健康的習慣也不夠。你或許能跑馬拉松,但還是要定期檢查膽固醇。
⒋如果膽固醇高或血壓高,我會覺得不舒服
薩科說,這不對。以上兩種問題早期都沒有癥狀,而且都能引起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⒌心臟病發作時男女癥狀相同。
男女心臟病發作時都可能胸痛、冒冷汗,但女性出現輕微病狀的幾率高于男性,比如腹痛、頜部或背部疼痛、氣短等。一半的女性根本不會覺得胸痛,但女性的共同癥狀是異常乏力。女性常常忽視自己的癥狀,這有時是致命的。
⒍心臟病遺傳,如果父母沒有,你也不會有。
有些因素可以控制,比如飲食、吸煙和鍛煉。但有些無法控制,包括年齡和家族病史。如果你父親在55歲前、你母親在65歲前有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你患病的風險也較高。
⒎胖點沒什么。
肥胖可能導致高血壓和糖尿病,減肥可能減小這些風險。
⒏女性死于乳腺癌的風險大于心臟病。
心臟病導致的死亡在各個年齡段都更普遍,即使育齡婦女也不例外。對較為年輕的女性來說,服用避孕藥加吸煙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大20%。
⒐糖尿病對心臟不構成威脅,只要我控制好血糖。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在正常范圍時最健康。但糖尿病本身導致的炎癥可能破壞血管,增加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⒑如果我有患心臟病的風險,醫生會讓我做檢查。
醫生通常會建議做癌癥篩查,但不會建議做CT這類簡單的心臟病檢查,心臟檢查可以提早發現動脈中的斑塊,應當建議有家族病史的人做。
薩科說,有健康的飲食、鍛煉和對患病風險的更強意識,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
摘自《參考消息》 201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