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頭號殺手疾病。心絞痛是冠心病發作、心肌缺血加重,進而導致心肌梗死、猝死的重要癥狀。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不少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呈不典型性,極易造成誤診、失治、誤治,甚至誘發心肌梗死,已成為諸多中老年猝死的主因之一。因此,及早正確地識別不典型性心絞痛,盡早及時地救治,是冠心病患者預防心肌梗死、減少梗塞范圍,防止心臟病猝死的重要措施。
典型的冠心病心絞痛,常因發怒、情緒緊張激動、極度興奮或疲乏勞累、突然受寒、飽食等誘發?;颊咝毓侵猩隙蔚暮蟛砍霈F猶如刀割、壓榨性緊縮感,常伴有窒息或瀕死樣恐懼感,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任何活動。歷時短暫,一般只有1~5分鐘,在休息或去除誘因后,心絞痛迅速消失。在沒有引發心肌梗死的情況下,心絞痛最長不超過30分鐘。發生心絞痛時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2片,可使心絞痛在3分鐘內迅速緩解。
不典型性心絞痛有下列特殊表現。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若出現下列部位疼痛時,應密切注意識別。
⒈牙痛。進入中老年,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弱,大腦及心臟神經纖維呈退行性變化,對痛覺的敏感度降低,致使心絞痛的部位在胸骨后并放射到下頜骨、下牙骨,從而發生心源性牙痛。出現突然牙痛難忍,很容易誤認為牙齒發生病變,但服用消炎、止痛片后牙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心電圖檢查顯示明顯的心肌缺血。服用硝酸甘油片后疼痛緩解。有關臨床資料表明,心源性牙痛多伴胸悶,且與酸冷刺激、咀嚼等因素無關。
⒉耳痛。臨床一些冠心病人發生心絞痛時,出現單側耳痛。表現為一側耳部有麻、脹感,或出現針刺樣銳痛。但仔細觀察,除耳痛外,多伴有胸悶、心慌、血壓升高等癥狀。
⒊頸痛。一些冠心病人發生心絞痛時,胸骨后疼痛反應不明顯,而出現一側或雙側頸部的跳痛或竄痛。頸痛時多伴有精神緊張、心情煩躁、懶得言語等癥狀。
⒋咽喉痛。臨床常見一些冠心病人心絞痛發作時,僅表現為咽部或喉頭部位疼痛,并沿食道、氣管部向下放射。檢查咽部、喉頭部位無明顯紅腫,扁桃體無腫大,但多伴有胸悶堵塞、窒息樣感覺。
⒌面頰痛。少數冠心病人心絞痛時,表現為面頰部的疼痛。面頰疼痛為銳痛或竄痛,多伴有神經緊張、心前區憋悶不適等。
⒍上肢內側痛。一些冠心病人心絞痛時,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肢內側疼痛,由肩、臂部向肘、腕、手指部放射,但有時亦可表現為肘、腕、手指單獨疼痛。疼痛的性質多為竄痛或痙攣性疼痛,痛肢伴有麻木、沉重感。檢查時關節無紅腫,活動一般不受限。
⒎下肢痛。有些冠心病人發生心絞痛時,僅感覺單側或雙側下肢痛。疼痛能由大腿部向足部放射,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足部病患。
⒏肩痛。一些冠心病人發生心絞痛時,僅表現為左肩胛骨部疼痛。疼痛反復出現,久治不愈。此瓷,不妨到醫院作心電圖檢查,很可能是發生心絞痛的特殊信號。
⒐上腹部疼痛。冠心病人出現上腹部或劍突下或右上腹疼痛,疼痛呈跳痛、灼痛、針刺樣痛,并伴有沉重感。但進行上消化道造影、肝膽B超檢查時無異常發現,應考慮心絞痛的可能。
⒑頭痛。冠心病心絞痛導致心肌梗死時,可表現為不同部位神經系統障礙,有時可發生持續性、壓迫性或陣發性頭痛或偏頭痛。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應考慮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要迅速就醫或服用抗心絞痛及擴張心血管類藥物。
冠心病人若在未發生心肌梗死時出現上述短暫、反復發作的疼痛,經對癥治療疼痛有增無減時,很可能是不典型心絞痛的特殊表現,應盡快去醫院就診。
摘自《老人世界》 2003年第8期 王甲坤/文